(作者:高洁)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徐路老街,胡师傅修车铺,各类维修设备齐全,一张挂在墙上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格外醒目。自2022年上海实行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制度后,许多像胡师傅这样的“小修小补”从业者有了“集体户口”。(《人民日报》)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格局和空间被重塑。道路拓宽了、商圈增多了、楼房建密了,但能提供“小修小补”服务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新建社区没有为“小修小补”预留空间,一些老旧小区也在改造升级后取消了原来的摊位。另一方面,经营利润微薄、市场空间小,愿意从事“小修小补”的群体也在减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摊点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这样的政策导向,体现出治理的精细与温度,基层治理抓得越好,为民办实事的质量就会越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越强。
基层治理的本质,就是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局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盼,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基层治理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基层治理要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准则,科学制定治理手段,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推动人性化执法监督,大部分群众不认可的坚决不做,大部分群众呼吁的加快落实,提高城市的包容度和管理情细化水平,让生活区更有“生活气”。
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合力,发挥好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能量,促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机制,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不断完善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让基层社会治理有“温度”。(作者单位:江油市青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