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琳
“2020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历史性的时刻。年初全民抗击疫情,7月‘天问一号’首次探索火星,11月RCEP正式签署,12月‘九章’问世、嫦五飞天……”在我省高校思政名师的盘点下,2020年发生的大事,是“中国自信”的生动写照,是思政课上的生动素材。
今天,由“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钱江晚报共同举办的“2020,自信的答卷——有风景的思政课年终公开课”在浙报集团演播厅举行。
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的4位思政课教师,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给现场近百名大学生,和大中小学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公开课。
公开课后,主办方为10位浙江省大中小学优秀思政讲师(团)代表颁发了优秀讲师证书。
“有风景的思政课”营造思政交流平台
“有风景的思政课”,是钱江晚报、“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创办的一个思政品牌栏目,创办一年多时间里,采访报道了全省各大高校、中小学校园近百讲精彩的思政课堂,推出了大批优秀思政教师,是全国最早全方位报道思政教育的栏目之一。
2020年以来,这组报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相继推出了“疫线思政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寻找红色青春图谱”思政课、“书记思政课等”系列报道,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一年多的时间里,“有风景的思政课”栏目在《钱江晚报》推出了近百个报纸专版,在“小时新闻”等移动端推送两百多篇报道,阅读量超过2000万;在“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上播发“有风景的思政课”的视频,每一讲都上了“学习强国”首页推荐,专题总阅读量超过3000万。无数青年学子获得熏陶,也为我省校园思政课的推广和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交流平台。
当天的思政公开课,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王一婷老师主持,她不仅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同时也是浙江省“我最喜爱的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代表。浙财东方学院还带来了精彩的话剧表演《秋瑾》。
四堂思政公开课阐述“四个自信”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中心主任傅夏仙老师带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傅夏仙说。她从中国近代史开始,阐述了中华民族选择正确道路的艰辛历程。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副主任、社会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夏金梅老师讲课主题是《坚定理论自信,筑梦民族复兴》。
夏老师讲述了众多生动的案例,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安吉余村,疫情中逆行的医护人员,在这些故事中提炼出“理论因科学而自信,因成就而自信,因人民而自信,因开放而自信”的结论。
夏老师的课引发了现场学生的一个犀利提问:“中国做出了那么多的成就,为什么在国际上还是缺少话语权?如何能讲述好中国故事呢?”
夏老师说:“在和西方的话语体系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让别人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在座的大学生,可以尝试用双语讲好抗疫的中国故事,尤其是蕴含在个体故事中,比如一个医生,一个教师的故事,会更容易感动人心。”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青云是宁波大学的一位明星教师,深受学生欢迎。他以《“火神山”10天建成——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优越性》为题, 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阐述“制度自信”。
最后压轴的,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他的讲课主题是《建构人类共享知识,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院,是教育部和外交部支持下成立的中国高校第一个综合性、实体性的非洲研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刘鸿武教授是该研究院的创始院长,是中非研究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对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深刻的理解。
刘教授从中非交流的实践阐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仅要富起来、强起来,还要“美起来”。
学生笔记:大学生应服务国家战略
“有风景的思政课是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刘鸿武教授说,“今天我们中国人要看到自己国家的美好风景,也要看到世界上的暴风骤雨。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关注世界上不同的风景,在惊涛骇浪中开创事业。”
刘鸿武教授分享了他30多年非洲研究的丰富经历。他提出,高校学子应当在搞好学术的同时,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高校的学术成果应当为国家发展服务。
现场的老师们都无一例外地鼓励年轻学子,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已发布,年轻人要树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学以致用,投身到中国人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斗中。
整个“教室”座无虚席,上百大学生听得很认真。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林晨说,听课做了不少笔记。“刘教授提出,今天的大学应该服务国家战略,并且分享了他中非共建的经历,这对我们年轻学子来说有很强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