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中国得利。中国军事科技吸收美苏精华,20年跃居第一

东海点点 2024-04-16 10:46:39

作为一名80后军迷,完整的经历过歼8枪挑F22,到歼20、055大驱批量服役,领先世界至少10年的过程。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一路走来就像梦一样,这里面中国军事科技人员的持续奋斗,国家持续投入自然是最关键的原因。可美苏30年的争霸,鹬蚌相争中国得利。中国军事科技吸收两国精华,短短二十年完成华丽转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这其中有辛酸也有精彩故事,值得写篇文章记录一下。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味这段往事,感兴趣的朋友请认真看完,篇幅有点长。

【冷战结束中国军事科技,落后世界30年】

冷战结束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军事科技落后美苏至少30年,是全领域的落后。那个时候差距之大令人窒息,几乎看不见追赶的希望。美苏的三代机F15、苏27都已经批量服役,我们的歼10A刚刚立项研制,美苏批量生产第三代小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我们的太行发动机1987年才立项。

美苏批量生产C17、C5、伊尔76、安124、安225这样200吨级、4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且服役几百架。我们只能生产仿制安12的运8,最大起飞重量才61吨。美军预警机E-3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服役,我们只能用轰6平台改装预警机。

美军大型加油机701架,我们只有用轰6改装几架,美军B2隐身轰炸机、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上个世纪80年代就秘密服役,我们至今没有。陆军美苏已经是第三代主战坦克,我们的99A刚刚立项。步战车、火箭炮、榴弹炮我们落后一代。美苏铺天盖地的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我们空白。

冷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有15艘大型航空母舰,9艘核动力巡洋舰,驱逐舰68艘,36艘战略导弹核潜艇,96艘攻击核潜艇。中国只有排水量4000吨的112、113舰勉强一战。092/091核潜艇不仅仅数量少,美苏几百艘的核潜艇部队面前,根本没有一战的能力。

【苏联对中国军事科技的帮助】

前苏联对中国军事科技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我们购买了大量成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引进了前苏联大量的军事科技研发人才。空军购买的苏27、苏30让我们战斗机部队水平提升了30年,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歼11B、歼16是目前中国空军绝对的主力。

我们购买的伊尔76运输机不仅大大缓解当时急需的战略运输能力,也为运20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大批量购买的AL-31F发动机曾经长期是歼11系列、歼10系列发动机,帮我们度过了90年代内外交困的时代。

S-300防空导弹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道尔-M1型防空导弹系统的引进,让我们拥有了比较先进的远近程防空系统,在此基础上仿制的红旗9、红旗17防空系统现在是解放军绝对的主力。

海军的瓦良格号航母、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欧洲野牛气垫式登陆艇,青海湖号大型补给舰,让中国海军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在90年代台海危机中,有和美航母对抗的实力。

我们购买前苏联武器明面上的实力提升都可以看的见,暗地里引进前苏联军事科技各个领域的人才,对我们军事科技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公开资料查到的是瓦良格航母总设计师来到了中国,西部某个城市有前苏联专家的专家楼。这些不知道领域,不知道数量的前苏联专家,做了多大贡献只能留待以后解密了。

除了核武器、图160轰炸机以外,我们几乎把前苏联积攒几十年的先进军事技术搬到了中国,没有前苏联解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这些技术单靠我们自己摸索很难在前苏联解体30年后,中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对中国军事科技的帮助】

美国对中国军事科技的帮助,主要让我们学会了西方先进的标准化流程,学习到了先进的航空工程和项目管理经验。这种理念上的提升使得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的设计生产。逐渐走出粗放的前苏联模式。

比如和平珍珠合作计划,美国人帮助我们升级歼8航电系统,虽然最后结果不理想,可西方先进的数据链,航电系统依然让我们受益良多。也让我们在航电系统、数据通信联合作战上全面靠拢西方,一直领先俄罗斯。

美国出口给我们的黑鹰直升机、反坦克导弹、大口径炮炮弹、声呐、鱼雷、船用柴油发动机和具有反导能力的舰炮等装备,反炮兵侦察雷达和无线电等支援系统,都在各种领域提升了中国的装备水平。

苏联解体后,美国没有对手,开启长达40年的去工业化,导致美国军事科技研发动力不足,盲目自大,一再点歪科技树。B2、F117、F22生产线被拆除。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变循环发动机、高超音速导弹、电磁轨道炮等等项目下马,美国冷战结束后没有搞成一项先进装备,给了中国30年的追赶世界,等待美国醒悟后,国内已经没有重新科技研发的工业基础、研发人才。再也赶不上中国的脚步了。

中国军事科技短短30年井喷式的发展,是自身不断奋斗加吸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精华的结果,是美国30年去工业化赐予的国运。这30年艰辛又波澜壮阔,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了解学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