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闹钟的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寂静,正在熟睡的少年一下惊醒了,窗外还是黑乎乎的,整个城市都还在睡梦中,而他已经开始新的一天了。
匆匆洗漱抓起书包,他融入清晨稀疏的人流,走向那个被称为“学校”的地方。
那里等待着他的,是早自习、是满满当当的课程,是直到深夜才能结束的晚自习……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一个巨大的,滴答作响的时钟,无情地吞噬着他的青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时间成了最紧缺的东西。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所谓的“金榜题名”,学生们的时间被无情地切割、压缩,早晚自习制度,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地掌控着学生们的生活。
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被设定好的程序驱使着,一刻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7点上班,20点半下班”,这原本是成年人在职场上的生存写照,如今却成了中学生的日常。
每天清晨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教室,在昏昏欲睡中开始早自习。晚上万家灯火之际,他们依然埋首于书山题海,直到深夜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有时甚至还需要在家继续“加班”,完成堆积如山的作业,这样的生活与成年人的“996”工作制何其相似?
不同的是成年人可以选择“躺平”,而学生们却只能被动接受,默默承受着这超负荷的学习压力,更让人痛心的是,一些学校的早晚自习安排更是“反人类”。
早上五点半就得起床,晚上十一点才下晚自习,白天课程排得满满的,连午休时间也被占用了,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得掐着表来。
这样的学校,与其说是学习的殿堂不如说是禁锢学生身心自由的牢笼,学生们被困在其中,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失去了享受青春的快乐。
一些学生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近视、肥胖、心理问题等接踵而至,这无疑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巨大透支。
尽管早晚自习饱受诟病,但仍有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其持肯定态度,他们甚至将早晚自习视为一种“公平竞争”的方式,认为只要所有学校都实行早晚自习,就不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早晚自习也是一种提高升学率的“捷径”,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学校可以“压榨”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然而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却掩盖了早晚自习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家长们对“好成绩”的过度追求,学校对升学率的盲目崇拜,都使得早晚自习制度被异化,成为一种“应试教育”的工具,而非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对于学校而言,取消早晚自习也是一个挑战和机遇,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需要重新考虑,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成长,取消早晚自习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安排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不是一句空话。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制造学习的机器, 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现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他们可以在清晨的阳光下阅读,可以在午后的操场上奔跑,可以在夜晚的星空下思考。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探索知识的海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家长们也不再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他们可以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相信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他们可以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发现世界的奇妙,老师们也不再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利国利民,学生身身好,视力好,体力好”,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当我们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
教育的未来是时间的归还,是自由的呼吸,是梦想的绽放。
取消早晚自习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这个过程中,最终受益的会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将是国家的未来。
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时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理解取消早晚自习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归还,更是对学生个体价值的尊重,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探索。
没觉得有多苦,上学读书应该算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了,再说了,读书多吃苦,混社会就少吃苦,你别他妈的瞎BB带节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