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以前的孩子“一天挨一顿”,却很少跳楼?答案很现实

全能辣妈plus 2023-08-04 21:33:31

作者 |探长(共1677字,阅读约4分钟)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跟我抱怨:

“现在养孩子真是太累了!打不得骂不得,这不前天,闺女没考好,我就说了她几句,她就嗷嗷着说要跳楼,活不下去了。我就纳了闷了,我小时候也没少挨我妈吵,那以前的孩子咋不跳楼呢。”

相信现在很多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以前的孩子也没少挨父母的吵和揍,但是当时的孩子却很少有叛逆、跳楼、抑郁的情况......

而如今不缺吃不缺喝的孩子,反而频频出现了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还有了轻生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当中,出现抑郁的比例将近20%,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当中,就会有一个抑郁症,这个比例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不仅要看到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也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古代或者说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里,那时的孩子确实也有天天挨打的现象存在,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观念所决定的。

尽管孩子遭受了体罚,但他们往往具备了一些特征,使得他们相对较少的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首先,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结构相对稳定,有父母的陪伴和兄弟姐妹的作伴,家族的影响力也较大,社会规范较为严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面对的教育方式和挑战与现代社会便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社会中,打被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家长和教师普遍会使用严厉的手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这种体罚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一部分,以帮助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

其次,童年的完整度不同。

在以前,孩子的童年是完整的,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和同伴玩耍、释放情绪,他们不用被强迫坐在教室里不许出去、不用强迫每天刷题背单词、更不用被强迫去考哪个大学。

他们每天有很多的时间去娱乐放松、户外活动、体验生活,即便挨打了,他们也有机会将负面情绪释放出去,所以还是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的。

然而,如今的孩子呢,被家长强迫低头学习、作题刷卷子、上补习班、考试看分数、竞争对比排名等等,压力太大了。

他们没有喘息的时间,每天似乎只有学习,没有释放、放松和排解情绪的机会,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不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则越来越重,最终出现心理疾病。

再次,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同

在以前,孩子们需要更加坚强和适应困境,由于家庭的经济水平较低,他们需要面对各种艰难和挑战,比如严格的户外工作、参与家庭的生计等这些经历,这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和逆境的适应能力。

与现代社会相比,以前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家庭和生活方面的吃穿等问题。

父母的精力也不全在孩子身上,而是要为了生计奔波,对于学习也没有特别的重视,因此他们较少有时间和心思去关注自身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而且,古代社会的相关数据记录较少,我们对于古代孩子心理问题的了解也很有限。现如今网络发达了,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孩子出现问题的情况很多。

此外,社会支持和家庭的纽带。

在以前,家庭和社群的纽带关系密切,家庭成员之间互助支持和关怀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特征。即使孩子受到体罚,他们仍然可以依靠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来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传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相对密切,邻里之间来往密切,也会提供帮助和支持,这种社交网络也为孩子提供了情感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

但是现如今,自己的邻居不认识,孩子回到家很少和别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儿,面对的就只有自己的家人。如果父母再对孩子严厉点儿,那么,孩子没有可宣泄的地方,便容易积压负面的情绪在心里。

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思维方式在改变,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以更加温和且积极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和教育。

辣妈语录:

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孩子在同样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家庭和个体差异等多个因素来全面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安全、支持和尊重的教育环境,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压力,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家长们,你有打过孩子吗?

(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