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科首个卧底,51年被捕,临刑前喊陈赓作证!不料陈赓:管制为好

历史微声悟说 2024-08-17 13:22:32

1951年1月,一个叫鲍君甫的人,被南京市公安局逮捕,罪名是反革命特务。

眼看要枪毙了,鲍君甫也不认罪,而是大声呼喊:“让陈赓来,他能证明我的身份!”这气势让审理案件的法院院长鞠华,感到不同寻常,谨慎起见,连续给陈赓写了两封信,求证鲍君甫的说法。

鲍君甫

但是陈赓的回信,却有点出乎鲍君甫的意料。

一封并不给力的证明信

当时的陈赓还没有被封大将呢,在干嘛呢,在朝鲜战场上正指挥志愿军和美国干仗呢!

还真不简单,鲍君甫的呼声,随着鞠华院长的信,辗转曲折,传到了炮火硝烟的指挥部。陈赓一看到这封信,往事顿时涌上心头。

鲍君甫吗?是他,又叫杨登瀛。曾经是我党的秘密同志,对我党有极大贡献啊。但是,后期的情况可是不怎么掌握。

陈赓思索再三,亲自执笔给鞠华写了一封言辞谨慎的回信。

南京市人民法院鞠院长:

10月29日 (51) 刑字5237号公函接悉:关于鲍君甫 (又名杨登瀛) 之供词是否属实一事,据我所知,鲍确系1927年起即与我党发生关系,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我被捕时曾在南京宪兵司令部与他同狱,此时表面上还好,以后任中央感化院院长,据说表现不好,其他详情不知。仍以注意,管制为好,特此函复。

并致

陈赓

11月24日

当鞠华看到陈赓这样的回信时,心里的疑虑解除了一大半,但还留着一小半。可以说,陈赓的这封回信,并不十分给力,并没有完全解除对鲍君甫的怀疑。

但是,起码陈赓的信中提到了一句“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这句话,至少证明鲍君甫的前期工作是得到肯定的。基于这样的判断,法院对鲍君甫的经历进行了认真鉴别,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陈赓

周恩来的第一个卧底

鲍君甫,1893年出生于广东珠海前山,从小就和父亲到了日本,从早稻田大学毕业。五四运动后,他回国来到上海,入职一家日商洋行,并兼职日本通讯社记者,很快在上海建立了广泛人脉。

1924年,他加入国民党。1926年,在中共党员陈养山的影响下,思想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秘密入党。

1928年,陈立夫组建中统,开始四处笼络人才。

有一天,鲍君甫的朋友杨剑虹登门拜访,神神秘秘地对他说,有个很好的工作,虚位以待。鲍君甫问,什么工作?

杨剑虹说,中央成立调查科,在上海也要成立专门办事机构,请你来做调查员,权力很大啊!

鲍君甫面露难色,说,我一介书生,不太适合做这种工作。

杨剑虹笑着说,君精通日文,在上海人头熟,路子野,陈立夫点名要你出山呢!前途无量啊!

鲍君甫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杨剑虹走后,鲍君甫就找陈养山,原原本本地做了汇报,征求陈养山的意见。

事关重大,陈养山立即向江苏省委报告,省委领导回话,要陈养山向中央写一个报告。

陈养山

陈养山的报告很快就递到了周恩来的案头。

周恩来大喜过望,这可真是个打入国民党内部的绝佳机会。周恩来立即命令,当时任特科情报科长的陈赓,赶紧去找到鲍君甫谈话,进一步考察了解情况。

陈赓先是从侧面,详细了解了鲍君甫的经历、思想、职业和所作所为,又在1928年5月,与鲍君甫相约在黄埔江边见面。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从这一天起,鲍君甫就与陈赓接下不解之缘。

详细考察之后,陈赓认为鲍君甫是可以信用的人。于是,向周恩来做了专门汇报。周恩来点点头,说,陈赓你要把这条线尽快建起来,鲍君甫同志的职责应该是两面的,既要为国民党特务机构服务,又为我们提供情报。

就这么着,我们在国民党内部埋下了第一个卧底。

向陈赓张口要钱

向周恩来汇报完后,陈赓紧锣密鼓地找到鲍君甫,仔细研究如何开展工作,考虑各种细节问题。

陈赓说,你现在是调查科的调查员,自然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因此,除了同熟悉“调查科”的内部人员和规矩以外,还要注意一些重要部门。

鲍君甫说,哪些部门呢?

陈赓说,比如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市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和巡捕房等等,都是关键部门,人脉要发展到这些部门,今后对我们的行动会有很大便利。

鲍君甫点点头,低头沉思片刻,抬头说,还有个问题?

陈赓问,什么问题?

鲍君甫笑了笑,说,钱!

陈赓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

鲍君甫接着说,这些国民党党棍啦、宪兵特务啦,还有租界捕房那些货色啦,要说打交道也容易,金钱开道!

陈赓点点头,说,你估算要多少?

鲍君甫低头沉吟片刻,抬头说,每月400块吧,应该够了。

陈赓点头说,没问题!

鲍君甫又说,还有一个难题?

陈赓说,什么难题?

鲍君甫咬咬嘴唇说,我的调查员身份,咱们那边的情报也不能少啊!

陈庚大笑,拍着鲍君甫的肩膀说,放心,早就给你安排好了,肯定让你在调查科的工作成效显著!

自此,陈庚每月都会亲自把400块钱送到鲍君甫手里。同时,陈赓在一些红色刊物出版印刷之前,把一些秘密性较差的文件,提前送给鲍君甫,让他作为情报。有时也配合他演一些破获情报机关的戏码。

陈赓还请示周恩来,专门为鲍君甫配备了一部小汽车、一名专职保镖和一名专职秘书。

在组织的支持下,鲍君甫干得的风生水起,很快在中统站稳了脚跟。

上位走红的双面间谍

机遇总是垂青与有准备的人。很快,鲍君甫的机遇就来了。

1928年8月,他的顶头上司杨剑虹,因涉嫌贪污东窗事发,他当然知道自己人的手段,立马畏罪自杀了。

上海特务机构出现空缺,有鉴于鲍君甫的口碑和工作业绩,蒋介石亲自任命鲍君甫为调查科驻沪特派员,主持上海的活动,自此深得器重,开始大红大紫。

陈立夫和几个继任“调查科”主任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经常来上海,对鲍君甫很满意,几乎无话不谈。鲍君甫去南京,陈立夫等人也总是热情招待。一来二去,大家都知道,鲍君甫在上面有人,根子很硬,手眼通天,都对他敬畏有加。

特别是1929年底,大名鼎鼎的徐恩曾上台。这家伙对鲍君甫也是信任不疑,大大小小事情全部交给鲍君甫办理。

徐恩曾

在这样身份的掩护下,鲍君甫做了大量工作,就是陈赓信中提到的“对党贡献颇大”的工作。都有什么呢?

历史文献中有明确描述:

协助中共派员潜入国民党军政机关中。

协助中共购买枪支。

应中共的要求,为中共镇压它的叛徒、内奸。

有效保护中共地下机关,免于中共人员被捕,或在被捕后以其特殊身份加以营救释放。

国民党情报机关和上海租界巡捕房破坏中共的计划、命令,都因鲍的关系,中共特科事先即已获悉,受到损失较少,遇到临时有人告密,鲍总事先通知中共特科,然后才同巡捕房人员出动,中共人员多能及时逃逸。

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很多惊心动魄的事件。

比如第一条,“协助中共派员潜入国民党军政机关中”,似乎平淡无奇,但是,你知道他掩护哪些人潜入了吗?钱壮飞、李克农、胡底等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龙潭三杰”。寂寂无名的鲍君甫,竟然是他们的引路人。

正是有他们作为周恩来的闲子长期潜伏,不仅截获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情报,而且在最大叛徒顾顺章变节后,迅速反应,避免了被一锅端。这里,从根子上说,也有鲍君甫的一份功劳。

比如,铲除内奸叛徒。 除了对顾顺章的间接贡献之外,直接提供叛徒信息的工作也不少,比较著名的是白鑫叛变的案子。白鑫变节后,彭湃被捕牺牲。鲍君甫为陈赓提供信息——白鑫躲在霞飞路和合坊43号范争波家里 ,有一群保镖护着。南京方面已给白鑫一大笔钱,他将于11月11日出门离开去国外避难。

白鑫

陈赓根据这个情报,准确在11月11日,把白鑫堵在范争波家的后门,一阵枪响,这个准备好出逃的叛徒当场毙命。

轻松营救中央大员

在被鲍君甫营救过的党员中,级别最高的是任弼时和关向应。

1929年3月,任弼时在上海被捕,死扛巡捕的酷刑,只说自己是个小学教员。鲍君甫奉命前去营救。

租界警务处督察长兰普逊,是鲍君甫的人脉之一,老熟人了。鲍君甫揣了一个大红包,登门拜访。

兰普逊迎出客厅,寒暄一番问,鲍先生有什么急事吗?

鲍君甫云淡风轻地说,没啥急事。我刚刚招募的一个情报人员,可能由于口音问题被阁下的巡捕抓获了。请阁下高抬贵手把人交给我吧。

任弼时

说完,也不扭捏,直接把大红包轻轻放在桌子上。

兰普逊扫了一眼红包,笑着说说:“鲍先生,小事情,小事情。”

第二天,任弼时就以“鲍君甫情报人员”的身份,放了出来。

另一个大员是关向应。

关向应是1931年初,在上海被捕,并在他住处搜走了一大箱文件。关向应和任弼时一样,顶住拷打,没有暴露自己身份。但是箱子里文件有不少是绝密性的,一旦破解,不但关向应会牺牲,军事上也会遭受巨大损失。

巡捕撬不开关向应的嘴,就想从文件上突破上。当时管事儿的还是兰普逊。

兰普逊正要下手的时候,中统那边也闻到味儿,派人过来沟通,提出让中统的人来鉴别文件。

兰普逊也觉得自己业务不熟,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比较好。但是,兰普逊又想给鲍君甫送个人情,就点名说,这个案子是租界破的,只准鲍君甫一人插手。

关向应

鲍君甫此时也得到中央营救指令,仔细研究后,鲍君甫和特科副科长刘鼎,两人演了一出双簧。

鲍君甫对兰普逊说,刘鼎是中共文件专家,让他过去鉴定,万无一失。

刘鼎装模作样,跑去巡捕房,假模假样地鉴别一番。又借口一些文件需要带回认真鉴别,把一些重要文件带走,第二天,又狸猫换太子,用假文件充数带回。

就这么折腾了几天,鲍君甫向兰普逊报告,故意发牢骚说:“这些东西,都是学术材料,没啥价值,这几天白干了!被抓的那家伙,也就是个‘激进的学者’吧。”

兰普逊对鲍君甫深信不疑,于是把关向应押了几个月后,就放了。

解放后反而蒙冤

解放后,鲍君甫突然被捕,因为他双面间谍做的太出色了,以至于我方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为国民党做事的。

看看说不清历史了,鲍君甫这才有了呼叫陈赓做证的举动。陈赓谨慎的证明信,总算给鲍君甫提供了一些支撑。

随后,经组织调查,顾顺章叛变后,陈赓曾劝鲍君甫离开上海,但是鲍君甫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身份并未暴露,坚持留下来。结果,不久被捕,关进了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

巧的是,1933年3月24日,陈赓因叛徒告密被捕,也被关押在同一个监狱。两人在这里重逢,百感交集。

陈赓被关押了十个月,在宋庆龄的斡旋下,释放出狱。出狱前,陈赓对鲍君甫说:“今后共产党一定会得天下,我们不会忘记你。”

而鲍君甫则坐了六年牢,他在狱中牙关紧咬,没说出党的任何机密,敌人一无所获,最终于1937年获释出狱。

出狱后的鲍君甫,脱离了中统,也和特科失联。出于生计,他在南京中央感化院当过股长、院长和反省院的副院长。正是这段经历,让鲍君甫陷入困顿。

法院经过详细调查,最终给鲍君甫定性——无重大罪恶,功大于过。1952年1月25日,市法院决定判处其管制一年,由于羁押时间已经够了,所以鲍君甫被当场释放。

晚年鲍君甫

鲍君甫释放后,陈赓和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陈养山,一直关心着鲍君甫的生活问题。从1955年5月起,陈赓提议,由南京市公安局每月发给鲍君甫生活费150元。

1956年3月,陈养山专程去了一趟南京,看望这个老朋友,并力邀他去北京玩。鲍君甫于是北上京都,受到了陈赓、李克农、陈养山、安娥等一众老朋友的热情接待。鲍君甫在京玩了十几天,走的时候,朋友们还给他买了呢制服、皮鞋等生活用品,还特意领他去协和医院装了假牙,叙旧游玩,尽兴而归。

1966年后,鲍君甫的历史问题旧事重提。有人诱使鲍君甫,提供一些有关陈赓、陈养山及“伍豪事件”的黑材料,鲍君甫严词拒绝——“明明没有的事,我怎么能瞎说呢!”

1969年冬,鲍君甫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

1976年1月,周总理病重,弥留之际,他把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叫来,提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鲍君甫。周总理说:“这些在我们党最危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

结语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卧底很难,尤其是这种双面间谍,更是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堕入万丈深渊。鲍君甫老人,为党做出了突出贡献,却因为种种原因,英名埋没,不为人知。周总理说的很对,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们,我们不但不要忘记,更要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若泉下有知,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