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博会重磅:香型划分的时代已经过去

百酒研究站 2024-10-16 18:41:01

中国白酒需要那么多香型吗?

几天前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重头招牌活动之一,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问酒”论坛,首创了“全开放、无边界”问答模式。于是有人发出了一个白酒爱好者们的共性疑问——从浓、清、酱到现在据说有多达十几种的白酒香型,中国白酒到底可以做出多少种香型?需要那么多香型吗?

不再扩展香型?

针对上述疑问,资深酒业专家当场表示:“以浓香为例,有四川的浓香、江淮的浓香,其中,四川的浓香又有五粮浓香、单粮浓香……,我觉得(香型)是由酿造(过程中)天人合一的方式所产生的。所以,现在国家其实已经不再(进行)更多的香型扩展,而把它变成自己的一个风格。”

事实上,今天如此复杂的香型划分,只有短短数十年的历史。白酒的香型划分,得从评酒会说起。

1952年第一届评酒会,由于刚建国不久,酿酒工业仍然处于整顿恢复的阶段,品酒的条件相对简陋,评判基准是市场销售情况和化验指标,评出茅台、汾酒、泸州老窖、 西凤酒四大名酒,茅台获得第一名。

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由于白酒在当时还没有香型的区分,所有的白酒都被混在一起盲品,评委从色、香、味三个维度,按照百分制打分并写评语,浓香型的白酒在新的评判标准下优势明显,五粮液获得第一名,茅台获得第五名。经此失利,1965年贵州茅台首次在业内提出了白酒的香型划分概念。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大连举行,参评的白酒开始被按照香型分类,进行分别的品评。当时,白酒被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四个大类,这标志着白酒香型分类正式在产业中推广开来。

据传,曾经有一个白酒行业的笑话:茅台镇传世佳酿XXX酒,实际上这个品牌是浓香,茅台镇是不产浓香的。当时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收智商税,但现在已经不可能,因为现在消费者对香型的概念,以及好酒的产地、标准等都有了一定认知。

目前,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江西四特酒是特香型白酒开创者,白云边被誉为兼香型白酒的开创者,酒鬼酒是馥郁香型白酒工艺的开创者,景芝白酒是芝麻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制定者,陶融香型是仰韶酒业独特的标签……

增强差异性,酒企热衷香型创新

中国白酒香型为什么这么多?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从品牌打造的角度来讲,要找出与众不同的卖点。白酒香型的背后,是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感官体验特征、不同的发酵周期,甚至有原材料的不同,这些不同形成了(各品牌)不同的风格、风味和感官体验。所以,为了方便消费者来辨识,每个酒厂都在传播自己与众不同的香型。

“几乎每个大的酒厂,都在申报自己的独立香型,申报自己的团体标准,实际上都是为了打破同质化,形成区隔。”肖竹青说。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认为,白酒现在四大香型之外延伸了数十种香型,主要还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不同酒企在生产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的品质差异性,试图通过香型细分来增强产品品质特色、差异性,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很多企业也通过香型创新来实现品质创新,应该说,香型在规范生产,促进品类细分与产业发展方面的价值是深远的,但过度细分的香型也会让市场认知混乱,不利于行业长期利益,而且随着中国酒行业由“香”向“味”的消费转移,香型的细分价值已经淡化,以后更多的还是回归品牌与产区概念。小香型时代结束,大香型时代已经到来。

据问酒论坛上的观点,今天的中国白酒有如此多的香型,源自市场的力量。每一种香型确立之后,谁都想当开创者,以期在该赛道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虽然现在的香型很多,但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浓、清、酱三大香型。

淡化香型后,向何处去?

关于白酒的香型划分,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介绍称:“白酒香型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在1979年才划分了香型,它是对中国传统名酒工艺的总结。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才有了香型划分。白酒香型是由酒业前辈对于中国名酒工艺总结而来,是全国评酒的产物。”

宋书玉理事长认为,中国白酒香型划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白酒未来个性化表达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白酒香型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各大香型的理念可能逐步退出市场,每款名酒都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消费者一闻一尝就会知道这款酒的品牌。所以,未来消费者就记住“茅台有茅香、五粮液有五香、汾酒有汾香”就行了,不用在意传统的香型划分。

有些酒企的战略是“用品类成就品牌”,随着香型划分的弱化,这一战略是否将失效?

蔡学飞认为,品类成就品牌是在短缺时代,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品质差异化来赋能品牌的常规战略,应该说对于弱势品牌开展不对称竞争还是有一定积极价值的,但是就全国市场而言,品牌格局已经形成,头部酒企势能越发强势,消费者也更加理性,更加在意品牌文化、产品体验,以及饮酒的利口性、健康性等价值,渠道竞争也内卷严重,单纯的品类细分效能已经大幅下降,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需要新的战略来提升品牌溢价。

肖竹青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过去靠香型来做细分赛道、来做行业第一,但是现在消费者对什么是好酒的标准有了自己理性的认知和理性的评价标准。而且最近几年,品酒师的培训如火如荼,全国有几十万人参加了品酒师的培训,所以对整个的酿酒工艺、酿酒原料、酿酒的评价都有了更加专业的评价体系。

“所以现在再去做这种香型的细分,想做独立赛道,创新香型,实际意义不大,更多是一种自娱自乐行为。”肖竹青说。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