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去年8月从省会体制外跳到一线的出海品牌的宝妈乐乐,用幽哥的话讲,这次跳槽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市场商业经济思维,这一点,深以为然,一线氛围不仅仅是经济社会上的高效,还有人际关系上的天然界限感,这种简单的大环境,更加适合个体的自由发展。
来一线体制外民企最大的感受就是,民企总监真的如走马观花一般,不断的更换,所以幽哥一直强调的是,我们找工作的要义就是不断的往高工资,大平台,规模性企业靠近。
而不是削足适履,用专业背景来受限住自己,从而不敢海投不敢尝试没有做过的岗位,导致自己更加步履维艰,不管如何,工资要先提升上来,在工资没有达到2万前,一定要大胆尝试,多投递,多面试,多实战。
去年投稿过一篇《空降领导,如何坐稳江山?》,现在是对4月份新上任总监Jacky的观察,我预计他至少可以打破一年的魔咒,能维持至少1-2年的职业期。
总体来讲,他是比我师兄更加成熟的职业经理人。
40岁的Jacky上一份工作,在知名的同类型品牌担任产品总监5年,此次跳槽是前同事先一步在公司站稳脚跟后,内推进来的。
新总监Jacky入职一季度成果如下:
1、全面拉通了业务沟通壁垒,建立了内外部issue清单即组织的基础能力建设。
2、成功堵漏给造成师兄受处分并降级的质量事故,并在暴产能情况下维持住了产品一致性,并将风险影响降低到正常范围,当然这也是稳定军心后团队持续改善的结果,算是救火成功。
3、扩大了部门,新增了5个名额。
4、申请了专项基金来升级实验室改造,这是前几任总监一直未推动的事项,但是是BOSS一直关注的核心。
他是这样开展工作的:
全篇围绕着战略目标对齐,大局思维框架比师兄更胜一筹,他更擅长于从管理沟通为切入点来抓取结果,属于抓大放小类型,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理工科工程师背景里属于佼佼者,不钻牛角尖,有共情有奖惩,更容易从实际工作里建立起好的团队氛围。
1、会推销自己,跟BOSS反向画饼,兜售预期
毕竟上一家是业内知名的上市企业,所以他是以管理型顾问的人设出现的,他给BOSS兜售上市企业管理流程及运行稳定后的愿景,并且强调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跑通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能才能改头换面,具备稳定的体系流程。
虽然目前来看团队的基础建设能力还非常薄弱,但是不需要担心,他的这一套流程已经在上家验过过好几轮了,他还是有信心带领团队突破瓶颈,为公司IPO正规化赋能。
2、观察团队成员,面谈并且旁听会议,快速熟悉各版块的重点工作
1)1对1面谈,了解员工的汇报及工作重点,主动发掘并倾听目前工作开展的困惑
2)复盘了一年来的质量缺陷事故,梳理出了问题的源头,并明确了各成员之间的工作界限重点,划分了责任,并且告知了前后流程的处理办法。比如,质量事故里明确了研发/研发测试的责任,将责任追溯提升至前端,而不是一味的等着在量产阶段发现问题再去补漏。
3、在原有体系上,落实监督机制,新增人员并对核心产品的代工厂进行驻场管理
作为一个救火员,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老板最关注的核心产品问题,所以上任后,他自己跑了好几次核心产品代工厂去了解情况。
因为销量井喷,原有的代工厂产能一时更不上,所以工厂在爆单的情况下,量产问题频发,极大的消耗了各方人员的精力。
他从产线问题一直复盘到研发上,重新梳理了一版扩充到所有BOM清单的检验标准,在代工厂驻场了一个物料的SQE,一个整机测试的SQE,并且以这个为切入点,同步提出升级自有的实验室,增强我们自主检验核查的能力,新增了2名专职的质量测试人员。
这一步新增的四名成员,成功将量产的问题平息下去了,并且也极大的减少了大家的工作量,将活儿都细致的分配出去了。
4、救火并且还能稳定住军心,是他作为领导的价值
在此之前,师兄的策略是自己先亲力亲为先顶住,并没有考虑新增编制的问题,这是他们同为总监的能力差异之处。
所以导致之前这个核心产线的工程师,频繁离职,旧的人员也不愿意过来这个品线吃力不讨好还背处分,导致整个团队都处于紧张并人手不足的状态下。
所以做管理层一定要将自己的精力空出来,多思考团队建设,多从组织能力的提升上去处理事儿,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抓细节。
5、用具体的事项,来打通业务壁垒,增加部门话语权权重
1)新业务拓展时,提前同频好各方小组,对于需要办理的合规手续,由合规组牵头进行工作规划布局,一改以往被动的工作状态,变主动识别并防御风险,这就是幽哥所说的,危机管理意识,因为在跨境行业,如果在售产品不符合在售国的准入要求,比如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质之类的,那么就会面临巨额处罚品牌形象受损,产品下降,店铺被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对于已经在售的产品进行合规排查,作为低风险常态化的进行补漏处理。
6、在研发阶段,明确了研发质量工程师的全责,落实了新品研发的质量指标,并且强制要求此环节的产品风险点要输出给量产做同频,这是之前一直纠结不清的地方,同样在量产阶段也明确了业务的重点。
至此,在1-6项的工作落实中,新总监,通过对部门间的关键壁垒的打通,拉通起了部门内部的质量全盘,每个工程师都能在共享里issue清单里看到全面的产品进度,风险,重点事项等,提高了各环节沟通的高效性。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总监,一直是以实战的业务思维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没有陷入到为了搭建框架而搭建完美流程的误区里,这里也说明,在民企里,还是得实战为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背景不同,师兄是大企业互联网大厂跳槽来小民企的,而新总监是一直在民企体系里工作的,所以导致职场气质不一样,师兄从大厂过来,明显是水土不服的。
当然两个人都很优秀,毕竟都在自己的摸索下,拿到了体制外70万年薪的水准,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对象。
但是,也刚好给我提了醒,留给我往大公司大平台的时间不多了,我需要在城市/学历/年限/背景的四要素上,有所变化和提升才行,比如在职学历的提升,外语熟练等,都是我接下来往大公司靠近需要提前布局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