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凭《红楼梦》封神,妻子早逝他独守36年,儿子是他的骄傲

凌瑶娱乐新闻 2024-10-13 05:12: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佳雨

编辑|佳雨

前言

在华语影视的璀璨星河中,王扶林凭借《红楼梦》一举成名,成为了时代的标杆。然而,成就背后却藏着无尽的孤独与思念。

妻子的早逝,让他独守了整整36年,这段岁月究竟给予了他怎样的磨砺与成长?在这漫长的孤独旅程中,他又是如何将悲伤化为力量,培育出如今令他骄傲的儿子?

命运的嬉戏,艺术的馈赠

1937年,年仅6岁的王扶林随家人逃难来到大上海。谁曾想,正是这座繁华都市,孕育了他对戏剧的挚爱。

蹲在墙头,聆听戏班的排练声;倚在梨园,把玩着京剧的脸谱......少年王扶林,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报考大学的年纪。怀揣着对舞台的无限向往,王扶林报考了戏剧专业。熟料,造化弄人,他竟发现自己一登台就怯场,演戏这条路,只得就此别过。

梦碎舞台,不等于梦碎人生。王扶林转而投身幕后,在导演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广播剧《皇帝的新装》《党救活了他》,成为了他导演生涯的起点;每一次,他的作品都在观众中引起极大反响。

渐渐地,圈内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位青年导演,他有思想、有想法,更有一腔孤勇,敢于打破陈规。

王扶林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他更希望通过作品传达深刻的社会思考,这种理念让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在王扶林的执导下,综艺节目《笑的晚会》以茶座互动的形式,为僵化的表演注入了一抹新意。他的大胆创新,让观众耳目一新,更让他在导演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良缘定《红楼》,传奇始封神

三十而立,王扶林即将迎来人生的一大转折。一次偶然的英国之行,让他萌生了改编文学著作的念头。回国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了一部名著之上,这部名著,就是《红楼梦》。

王扶林深知,《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如何在有限的荧幕时间里呈现这部作品的精髓,成为了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要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搬上银幕,谈何容易?但王扶林既已下定决心,就势必全力以赴。他开始广泛阅读相关研究文献,深入探讨红学,力求在理解和诠释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将这部复杂的巨著转化为生动的影像,如何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又能让现代观众产生共鸣。

1983年,选角大幕拉开。数百人的试镜录像,一一在王导演面前闪过。"要最贴近原著,要最青春稚嫩",这是他的选角原则。

即便有人颇有微词,他也毫不动摇。王扶林的坚持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真实的追求。他相信,只有找到最贴合人物性格的演员,才能真正将这些经典角色带到观众面前。

选定演员后,王扶林又特意成立了表演学习班。四个月的封闭训练,日日分析人物、读剧本,只为让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们尽快进入角色。

投入巨大,但王导演却欣然前行,因为他深知,唯有如此,方能"养"出一个好剧组。这种"养"演员的方式,不仅仅是在培养演技,更是在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群体。

王扶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深入理解《红楼梦》的精髓,从而在表演中自然流露出角色的神韵。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就是从这个学习班中脱颖而出的。而欧阳奋强,堪称从天而降的"贾宝玉",虽初见相貌平平,但王导演一眼就识出了他的灵气。

王扶林的慧眼识珠,不仅为《红楼梦》找到了最合适的演员,也为中国影视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六年磨一剑,1987年,《红楼梦》终于问世。87版《红楼梦》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它不仅为王扶林赢得"封神"殊荣,更将他推上了事业的巅峰。

自此,他成为了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传奇导演。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仅是对王扶林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电视艺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情深似海,却难敌天妒英才

王扶林的人生,似乎被上天眷顾。然而,在他即将完成《红楼梦》的拍摄之时,一个晴天霹雳却悄然而至------他最爱的妻子,竟然查出了重病。这个打击来得如此突然,让正处于事业巅峰的王扶林一时难以接受。

王芝芙,这个陪伴王扶林走过半生的女人,不仅是他生活中的贤内助,更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然而,天妒英才,1988年,王芝芙还是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最爱的丈夫。

王芝芙的离世,不仅是王扶林个人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影视界的一大遗憾。她的才智和付出,为王扶林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丧妻之痛,几欲击垮王扶林。但他深知,妻子在天之灵,必然愿他坚强地走下去。于是,强忍悲恸,他再次出发。

这一次,他要搬上银幕的,是另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王扶林选择用工作来疗伤,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的负责,更是对逝去妻子的一种纪念。

一年闭关读书,只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数月走访考察,只为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三国演义》再度创下收视奇迹,奠定了王扶林在历史剧领域的地位。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又一次成功改编,更是王扶林个人艺术风格的进一步升华。

桃李满天下,儿子乃骄傲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自妻子离世,王扶林至今已独自生活了36年。然而,这36年,他从未想过再婚。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王芝芙;因为,他要一心一意培养儿子,让儿子成长、成才。

这种坚守不仅体现了王扶林对爱情的忠贞,更展现了他作为父亲的责任感。在他看来,培养好儿子,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交代,更是对逝去妻子的一种承诺。

如今,93岁高龄的王扶林,虽然两鬓斑白,但谈起儿子时,眼里依然染上了自豪的亮光------这种自豪,不仅来自儿子的成就,更来自于看到自己的艺术理念得到了传承。

对王扶林来说,儿子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生活的慰藉,更是他艺术生命的延续。

儿子王小京,是他的骄傲。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王小京如今已是一名优秀的导演、摄影师。在这个儿子的陪伴下,王扶林正在安享晚年。王小京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更传承了父亲对艺术的执著和对生活的态度。

结语

王扶林的一生,是坎坷,更是传奇。他以执著践行着艺术的理想,以情义诠释着人性的光辉。他是一代宗师,亦是忠贞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正如他的名字"扶林"一般,他用自己的双手,扶持起了一片中国电视剧的参天大树,为后辈们撑起一片荫凉,继续书写着传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