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采购的苏27SK仍未退完:并非是苏制战机不好,关键看谁在用

阳光情感使者 2024-06-21 19:06:57

在当代战争中,航空力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战机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制空权的归属。而决定战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机载电子系统的先进程度。一架外形锃亮、动力强劲的战机,若配备的雷达、导航和电子对抗系统落后于敌手,在实战中将于事无补。

我们不妨从一组苏27SK战机的执勤照片说起。这些来自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战鸟,在解放军精心保养下,外表看来崭新如初,仿佛刚从工厂下线。但实际上,它们的机载系统已严重过时,与当代主力机型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在于,当年俄方并未移交这些战机的源代码,因此无法对内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在中泰联合军演中,我军曾派出国产歼11A战机(即苏27的国产改装版)与泰国新式鹰狮战机对抗。由于采用陈旧的卡塞格伦天线雷达,歼11A的探测距离仅30多公里,远不及对手的先进平板天线雷达。在超视距格斗环节,我机遭遇0比4的惨败。不过在近距肉搏时,凭借出色的飞行员素质,最终战成平手。

这一典型案例说明了什么?那就是优秀的机体平台必须配备先进的电子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有鉴于此,我军对老旧的苏27系列机型实施了"国产化"改造,用国产雷达和航电设备充实机载系统。大功率的1493型机载雷达,使探测距离大幅跃升至百余公里。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衍生出了多用途的歼16、空优型歼11D等新型号,进一步增强了战斗力。尽管歼11D在与歼16的较量中最终失利,但其先进的电子系统仍被借鉴,用于对歼11B和歼15的升级改造。可以说,航电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支撑我军战机性能持续跃升的根本动力。

苏制战机的命运轨迹,生动展现了航电系统在现代空中较量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架战机的底子虽好,但若匹配不上优秀的机载电子设备,其潜力也将难以完全释放。

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我们看到苏制战机遭受了沉重损失。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损失的根源,就在于俄罗斯航空电子工业的整体滞后。西方国家长期主导着航电领域的技术革新,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创新能力,一直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即便是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苏35战机,与西方的第四代机型相比,机载系统也显得相形见绌。如果北约最终决定向乌克兰提供F-16V等先进战机,俄军恐怕连一个可与之抗衡的对手都无。面对精锐的西方装备,俄军无疑将陷入相当被动的处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苏制战机平台本身就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事实上,苏27或F-15这样的老牌战机,在机体设计理念上并无太大差距,前者曾在多个对抗演习中取得过骄人战绩。关键在于,F-15的机载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等配套设备,要远远超越当年的苏制水平。

因此,对于一款现代战机来说,平台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其战力倾斜的,是机载电子系统的先进程度。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可谓成果斐然。我们不仅成功突破了机载雷达、导航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封锁,还在电子对抗、数据链等尖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为我国战机的新一轮跃升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像歼20这样的领先机型问世,在天空之战中为国家掌控制空权,赢得主导权。对此,我们无比钦佩和自豪。毕竟,这份雄心勃勃的决心和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钢铁年代重拾辉煌的最有力见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