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封神里的“仙首十二”究竟指的都是哪些人,网上一直争论不断,但主流说法无非有两个:
一是说仙首十二是指封神里的那些教主级大佬,如:玄门三圣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当然,这里的“十二”并不是指具体数字,而是虚数,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谁也没去量过瀑布的长度,所以三千尺也只是个虚数而已。
昊天上帝让这些仙首称臣,意思就是要让整个仙界都听命于他,这样一来,天庭的“用工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说仙首十二是指阐教十二金仙,众所周知元始天尊在选徒弟方面非常挑剔,因此能被他看中并收入门下,那肯定都是仙界精英。
昊天上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点名让阐教十二金仙到天庭任职;
至于说这两种说法哪个更靠谱,唐古认为当然是第二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昊天上帝虽是三界之主,但彼时的他手下人才稀缺,等同于是“光杆司令”,因此那些仙界大佬根本不搭理他。
在这种情况下,昊天上帝再去让这些仙界大佬称臣,岂不是在自讨没趣。
而阐教十二金仙在仙界虽然有一定影响力,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金仙修为,对于他们,以昊天上帝的修为和地位,完全有资格去命他们称臣。
当然,由封神原文其实也能找到线索证明阐教十二金仙就是仙首十二。
为降服一气仙马元,阐教教主元始天尊让文殊广法天尊前往西岐相助姜子牙。
当文殊骑着坐骑出场时,封神原文给他的赞诗是:
玉虚宫元始门下,十仙首会赴蟠桃。乘鸾跨鹤在碧云霄,天皇氏修仙养道。
其中第一句是说文殊广法天尊的恩师是元始天尊,而在第二句中就出现了“仙首”一词,对此,唐古的理解是文殊广法天尊是元始天尊门下排行第十的仙首,并且已经有资格去瑶池参加蟠桃会了。
文殊广法天尊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他被称为仙首,那么阐教十二金仙的其他成员自然也能被称为仙首。
再加上阐教十二金仙刚好是十二位,所以仙首十二自然也就是指阐教十二金仙了。
弄清楚了仙首十二的身份,那么问题来了,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最终他们都称臣了吗?
其实只要知道阐教十二金仙的结局,便能知道他们有没有对昊天上帝称臣。
当万仙阵之战结束后,鸿钧道人带走了通天教主,而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也都带着阐教十二金仙前来跟姜子牙道别,对此封神原文写道:
我等与十二代弟子俱回洞府,候你封过神,重新再修身命。
也就是说,万仙阵过后,阐教十二金仙便都回到各自洞府继续修行,自此再不出山,等到姜子牙封完神后,他们便能脱胎换骨重新位列仙班。
当然,在这之后,有一部分人离开阐教投到了西方教,并且之后还都成了正果,他们分别是:
惧留孙成为了惧留孙佛,文殊广法天尊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成为了普贤菩萨、慈航道人成了观音菩萨。
除此之外,太乙真人创建清微教,成为了一教 之主。
至于说其他七位,则都在各自洞府继续修仙,三界之内后来也再无他们的传说,既然再没出现过,也就意味着他们根本没到天庭任职。
因此来说,昊天上帝虽然命仙首十二称臣,但十二仙首并没有听命于他,而封神后,十二仙首或是另投别派,或是自立门派,又或是自此了无音讯,所以根本不可能对昊天上帝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