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博罗围绕产业富民、乡村振兴这一主线,因势利导在发展基础水果产业的基础上,引进各种特色水果种植,着力打造水果采摘、精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游乐项目,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旅游也迸发出新的活力。
9月中旬,博罗县域多种水果喜迎丰收,在田间地头,火龙果、葡萄、无籽青柠、凤梨等各色水果掩映在翠绿叶片间,色彩缤纷,处处都是“多巴胺”配色。
红:产值达100多万元 火龙果铺就“红火”致富路在长宁镇水边村的蜜香火龙果园,一片红火的景象映入眼帘。火龙果枝条沿着架子攀援,鲜艳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如同一个个红灯笼,为秋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该果园种植面积约60亩,主要种植蜜香火龙果,今年预计总产量可达20余万斤,产值可达100多万元。“这个品种吃起来甜度高,水分足,所以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果园负责人甘霖说,其种植的火龙果因品质优良,在珠三角地区已有了稳定的客源,客户每年都在火龙果成熟季节准时前来订货。
受天气影响,今年市场上第一批火龙果的成熟期较去年晚。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该果园通过安装“小花灯”,采用仿太阳夜间催花补光技术,调节火龙果挂果期,让火龙果在自然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开花挂果。“通过安装补光灯,不仅让火龙果甜度更高,且每年多结2至3批果,为果园提质增产。”甘霖表示。
除了销售新鲜火龙果,果园还开发了火龙果酒、火龙果干等衍生产品,提高火龙果的附加值。同时,还进一步挖掘火龙果农业及旅游价值,开发乡村采摘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
黄:金灿灿“菠萝的海” 农民“甜蜜”迎丰收头顶绿缨、身披黄甲,在泰美镇夏青村的凤梨种植基地里,一颗颗套着黄色纸皮袋子的凤梨个头硕大,与绿叶交相辉映,微风拂过,果香四溢。这一片田里,工人正忙着用镰刀采摘成熟的凤梨;另一片田里,工人正将新苗从摘完果实的老枝上拔出,为育新苗做准备;在仓储区,工人将摘好的凤梨装入果箱,抬上货车即将发车运送出去……
负责人韦金会介绍,基地种植面积达400多亩,目前上市的是金钻凤梨,还有西瓜凤梨、银钻凤梨、甜蜜凤梨和蜂蜜凤梨等依次上市,挂果期从5月持续到11月,“我们亩产达到6千至8千斤,总产量可达240万斤,是珠三角、长三角的抢手货,本地、外地的采购商都闻香过来找我们下单订购。”
凤梨的广阔“钱景”,不仅带动了附近村民加入种植,基地还聘请当地村民、流转周边农户的土地,进一步扩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韦金会告诉记者,从前期育苗、栽种管护和成熟期采摘,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平时的田间管理,日常就要五六十名员工,到了成熟采摘期,要上百人。在此务工的村民叶玉兰说,“这里上班离家近,比较自由,还能照顾家庭,挺好的。”
近年来,泰美镇以“上膳泰美”为品牌,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多元化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李子、鹰嘴桃、荔枝、柠檬、释迦、等轮番上市成为四季果园,以“甜果子”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绿:一抹青柠绿 奏响“百千万工程”新乐章时下,虽然广袤的中国大地在时光的悄然流转中已然缓缓步入了秋的季节,但岭南地区却依旧如同被夏日紧紧拥抱一般,炎热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在这时来一杯清甜冰凉的柠檬水,实在是一种无比的享受。
塔希提无籽青柠檬被誉为柠檬茶饮界的“新宠”。在麻陂镇坳头垅村,村民钟秋华种植20多亩1100多棵无籽青柠。好山好水出好物,坳头垅村环境好、生态好,为无籽青柠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钟秋华表示,他在柠檬园铺好水管、建好水塔、用深井水浇灌,让甘甜的泉水滋润无籽青柠健康成长,前来收购的客户都一致好评。采购商陈先生说:“这里的无籽青柠品质不错,多汁多肉,果香更浓。”
无籽青柠一年四季都挂果。果树的管理,尤其是营养要跟上。钟秋华历经多年摸索,从外行变为内行,对柠檬管理日益得心应手。他不仅在种植上用心,还在深加工方面积极尝试。鲜销柠檬对品相、果品要求高,会遗留次果,柠檬膏便是不错的利用之选。
去年盛夏,他用柴火纯手工熬制柠檬膏,每天从早上7时忙至次日凌晨3时,20多天熬制800瓶,每瓶80元,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而今,他想继续在柠檬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延伸柠檬的产业链,让柠檬产业发展得更好。
如今,无籽青柠已成为坳头垅村的农业品牌,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供了有力抓手。
紫:紫韵飘香 葡萄园奏响丰收曲在长宁镇埔筏村、松树岗村的葡萄园,阳光玫瑰、五月玫瑰、夏黑等品种葡萄迎来成熟期。一排排葡萄藤上挂满了果实,果农们正组织采摘、销售,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
埔筏村葡萄园负责人肖云光介绍,该园种植了20多亩的葡萄。目前,正在上市的是夏黑葡萄,再过半个月,巨峰、户太八号、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也将陆续上市。预计今年可采收葡萄5万多斤,收入100多万元。
葡萄园依托罗浮山景区的资源,吸引游客体验摘果乐趣,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我们的葡萄品种多样,口感独特,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采摘,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肖云光说。
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我县深入探寻本地特色资源的无尽潜力。通过大力流转闲置用地,精心盘活撂荒地,坚定不移地推动特色水果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阔步迈进。这些水果如同充满魔力的“多巴胺”一般,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另一方面,也让农民的“钱袋子”日益鼓胀起来,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特色水果宛如一部部璀璨的“致富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更如一台强劲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