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水不保修,不惧高压水冲的“IP69”,除了噱头还有何用?

俺是侠说科技 2024-10-05 17:18:38

文丨侠说科技

曾几何时,手机的防水功能仅限于高端旗舰机型和一些专业的户外手机,作为其精湛工艺的展示。

从成本角度来看,只有旗舰手机的高溢价能够覆盖因防水设计而增加的额外成本。然而,随着防水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中低端手机中。

甚至在防水等级上,品牌们也开始追求超越传统的IP67、IP68标准。例如,OPPO几个月前推出的A3 Pro已经通过了IP69测试;即将发布的Find X8也传言将达到这一防护等级。

那么,IP67、IP68我们已经很熟悉了,IP69又是什么呢?

IP69防尘防水:数字增加,挑战升级

虽然IP69的使用并不普遍,但它也是IP认证体系的一部分。我们知道,IP等级由两个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代表防尘等级,第二个数字代表防水等级。

常见的IP67、IP68中的‘6’意味着设备完全防尘,几乎不可能有灰尘进入。“7”和“8”则表示设备能够在一定深度的水中抵抗水浸。

而IP69中的“9”则意味着设备能够在高压水流下保持防水性能,并且能够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水流冲击。

具体来说,IP69等级规定设备必须能够抵御来自不同方向的高压水流冲击。在测试中,水流压力可达到80-100 Bar,水温为常温,设备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

在对OPPO A3 Pro的测试中,我将手机固定在车顶,然后开进自动洗车机,以测试其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

与使用静态水压的IP68不同,IP69对手机的防水结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覆盖了更多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手机进水的场景。

例如,许多使用防水手机的用户都有用水冲洗手机的习惯,无论是为了快速散热还是冲洗掉意外洒落的饮料。

但水龙头的冲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超过IP68的防护上限,手机的听筒、充电接口等位置也容易在冲洗时进水。

如果手机通过了IP69测试,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不过,尽管IP69已经属于“非常见”标准,但IP评级中仍有比IP69更“冷门”的标准——IP69K。

简单来说,IP69K是IP69的一个扩展标准,专门为高温高压环境设计。除了具备IP69的防护能力外,IP69K还要求设备能够承受80摄氏度的高温水流。

相比之下,IP69对水温的要求是不超过30摄氏度的常温,而这个标准主要应用于需要频繁清洁的工业设备,如厨房电器、建筑机械等。

其设计初衷也是确保设备在极端清洁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防护性能,但这并不意味着IP69K只存在于工业设备中,我之前体验过的AGM X6,就是一款通过了IP69K测试的三防智能手机。

技术未变,IP69并无质的飞跃

回到市场上,许多手机已经实现了IP68或更高级别的防水测试,可以说整个行业都在进步。但如果我们从手机防水技术的角度来看,手机的防水技术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智能手机的防水技术主要依赖于物理密封和防水涂层两种方式。物理密封是通过在手机的接口、缝隙等部位使用橡胶圈或硅胶垫来阻止水分渗入,常用于扬声器、充电口等易受侵入的地方。

防水涂层则是使用纳米涂层覆盖手机的电路板和元器件,形成一层防水屏障,即使手机进水,内部元件也不会直接受损。

通过这些技术,手机可以达到IP67、IP68甚至是IP69的防护等级,能够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短时间使用。然而,现有的防水技术在日常复杂场景下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首先,IP69虽然能够提供更高的防护等级,但主要用于工业设备等特殊场景,在手机中尚未广泛应用。而现有的IP68设计在面对高温、蒸汽或高压水流时,密封件存在失效的可能。

其次,随着手机的使用时间增加,物理密封件会出现老化或磨损,导致防水性能下降。大多数防水手机进水损坏不提供保障,就是因为手机品牌无法预计这些老化磨损的情况。

在手机防水依赖防水胶圈、防水塞的时代,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部的气压计检测手机‘气密性’来确认防水塞的磨损情况,从而对手机的整体防水性能有一个基础的认知。

但在防水涂层时代,用户无法以无损的方式得知手机防水涂层的磨损状况。此时,手机处于‘防水’和‘不防水’的叠加态——在手机进水故障之前,没有人知道这台手机究竟还防不防水。

没有售后保障的防水等于无

实际上,微博上有关三防手机的进水不保修的讨论由来已久。特别是当智能手机进化到不需要防水盖也能实现防水的阶段,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大量进水故障,手机厂商普遍达成了共识。

一刀切的将进水视为人为故意损坏,而不提供任何的保修——哪怕在宣传海报上一再强调“IP68”等防水指标。

对于这样的一刀切行为,我曾表示明确的反对和否定。归根到底,这样的售后政策本质上是前后矛盾的。

一方面手机品牌为了营造“差异化”的竞争卖点而搬出所谓的“三防效果”,通过视频演示或者图片演示向消费者灌输了‘我们的手机能防水’的印象,但真的进水了,却又一刀切拒绝任何保修。

当然,有些厂商在这些方面会做得更聪明,比如说适当降低防水防尘认证标准来提供解释缓冲区,又或者用“抗水”而不是“防水”的描述来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但如果一边宣传支持IP68,却又完全和进水保修切割,就显得不厚道了。所以我认为,如果手机厂商决定要宣传自家的产品拥有IP68或一定程度的防水能力,应该建立起可行的售后鉴定措施。

包括拆机前的气密性检查、拆机后的进水点确认和损坏程度判断等,来判断该进水的责任方,和机器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如果该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确存在行为不当,比如直接用水冲刷各种孔洞、长时间浸泡而导致进水等,售后出具检测报告后当以明确拒绝保修,提供有偿维修服务。

否则的话,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出现进水,我们有理由怀疑手机本身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质量问题,厂商应该和其他质量问题一样给予保修服务。

在防水技术上,品牌们可以夸夸其谈,营销手段玩得很溜,甚至可以用‘抗水’的描述替代‘防水’;但在消费者的期待面前,防水却成了他们维权的“死结”。

与其继续‘水中漂浮’般的宣传,或许是时候为消费者建立起真正负责任的售后保障体系了。毕竟,消费者并不傻。我们知道,相比起‘薛定谔的防水’,手机品牌的信誉才是那条真正防水的底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