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三族和诛九族有区别吗?三国有哪些名臣惨遭灭族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2-27 11:17:00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古代一种非常不人道的刑罚,灭族。

灭族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目的就是将犯人的整个家族连根拔起,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在与三国有关的史书中,夷灭三族是一个出现频率并不低的字眼。夷三族作为刑罚的一种,正式从律法层面确立下来,始于春秋时期的秦国。

此后的战国、秦汉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被沿用。从隋唐开始到明清又出现了诛九族的叫法。史书中对于夷三族和诛九族的行刑细节没有详细记载,因为灭族这种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极其不人道的做法,在古代实在是过于司空见惯了。

我们无法在记载缺失的情况下去得知历史上灭族这一刑罚的全貌,只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即可。首先,不要看到九族中的九数字多,夷三族中的三数字少,就以为诛九族更狠,杀的人更多。

其实不是的。夷三族中的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和妻族。也就是说,从被灭族者本人开始数往上到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甚至更高。如果他们还在世的话,往下到子女、孙子孙女、重孙子孙女、玄孙子孙女,甚至更低。

总之,被灭族者的所有直系血亲全部都要被杀,这就叫父族。被灭族者的母亲同样要这样数,同样要包含所有直系血亲。被灭族者的母亲同样要包含所有直系血亲,这就叫母族。被灭族者的妻子也是如此,这就叫妻族。三族的直系血亲都会被诛杀,那旁系呢?

比如被灭族者的叔伯、姑婶、哥嫂、姨舅、侄子侄女、外男外男女等等。这些亲属具体会连坐到哪一服,是三服还是五服就不一定了。与朝代的刑罚是否严苛有关,也与当权者的残暴程度有关。

尺度不是死的,主打一个灵活把控。各历史时期也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诛九族就不一样了。史学界一般认为,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被灭族者自己的所有直系血亲加上兄弟、侄子叔伯、堂兄弟及其妻子儿女等近系亲属算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儿女算第二族,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外男女算第三族,出嫁的女儿及外孙、外孙女是第四族。

母族三指的是被灭族者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女。妻族二,指的是岳父全家和岳母的娘家。可见,诛九族和夷三族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父族、母族和妻族,只是对这三族的株连范围做了明确的界定。对比夷三族,诛九族体现了古代刑律的进步。

是的,是进步。有人可能会质疑,诛九族这么反人类还进步了?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们不能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去审视古人。

诛九族起码还限制了范围,夷三族可全凭当权者的心情,给你整个父族九,母族九,妻族九,三九二十七族你也没话说,反正没出三族的圈,无辜被杀的人只会更多。其实秦文公在春秋时期把夷三族写入律法,在当时也是一种进步。难道不纳入律法,商周时期就不灭族了吗?

难道春秋时期除了秦国之外的,那些不把夷三族写入律法的诸侯国们就不灭族了吗?在《左传·宣公十三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冬,晋人讨郊之败,与清之师,归罪于先毅而杀之,尽灭其族”。这样“无法可依”的灭族株连范围恐怕会更大,执行起来也更加随意。

第二,三国时期夷三族的株连范围没有固定标准,与当权者本人的性格、时代和政权背景都有关系。比如司马懿和司马昭这对父子差别就很大。司马懿时代很多开国有功的老臣还在世,朝中拥魏的势力还很大,不使用血腥手段是镇不住的。

而且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上位时年事已高,留给他为儿孙铺路的时间所剩不多,在这种急迫的心情驱使下,行事风格必然会走向极端。再加上司马懿本人的性格历来是阴莺且残忍的,因此司马懿灭族株连范围就很大。《晋书·宣帝纪》就明确记载:“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男女无少长”就是不分男女老幼,婴儿也不放过。“适人”就是出嫁的意思,嫁出去的姑、姨、姐、妹也全部杀光。

不只是曹爽、桓范、何晏等人,后来的王凌、令狐愚等人也是一样。总之只要犯在司马懿手里都是这个标准。司马昭时代就没有这么严酷了。

司马昭执政时期支持其代魏自立的政治班底早就打造完成了,拥魏的大臣已是凤毛麟角,司马昭的心情并不急迫。而且司马昭的性格本身也比司马懿阳光了许多,因此司马昭灭族的株连范围往往是十分有限的。

比如被夷三族的成济,成济的哥哥成倅也曾脱光衣服爬到屋顶上对司马昭破口大骂,但成倅“刑止其身”,也就是说成倅一家被成济牵连的只有成自己,他的妻子儿女都没被杀。

可见每个当权者对三族范围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像司马懿、孙皓这种残暴的往往会连坐更多无辜,而诸如曹丕、司马昭则相对会克制一些。按政权区分,东吴在礼制、官制、律法等诸多方面,都与魏蜀两国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近亲通婚在东吴就很平常。由于东吴的政权合法性更低,民风更彪悍,统治者的手段也更强硬,因此一般情况下东吴的灭族株连范围也会更大一些。

第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没上刑场不代表逃过一劫。比如被灭族者的父族只株连到三服,而你恰巧是被灭族者同族的四服或五服亲属,不用暗自庆幸,因为你大概率会被流放。这样的例子在三国时期有很多。

比孙皓的岳父,滕皇后的父亲滕牧,司徒滕胤在孙綝辅政期间被夷灭三族。滕牧与滕胤就不是近亲,两人只是同族而已,但滕牧还是被流放到了边关,直到孙休即位后才被召回建业。

第四,被灭族者牵连的亲属是可以获得救免的。八议也适用于灭族。八议就是古代某些能够在触犯刑律时享受减轻处罚,甚至直接免罪的特权人士,即议亲,皇帝的亲属;议故,皇帝的故旧;议贤,德高望重的人;议能,才能卓越的人;议功,对国家有大功的人;议贵,品级高的官员,起码要三公九卿;议勤,辛勤工作的人和议宾(前朝皇帝的后代或身份尊贵的宾客)。比如张鲁就是曹操钦定的宾客而不是臣子。

其实后面的七个很少能起到作用,想要从轻或免罪主要还是议亲。比如何晏,何晏的妻子金乡公主是曹操的亲生女儿。何晏被灭族时,司马懿派兵去何府抓人,金乡公主就跪在门前自己扇自己的脸。

司马懿就下令赦免了金乡公主母子。为什么要强调金乡公主是曹操亲生的呢?因为何晏也是曹操的儿子,不过是养子,就不好使了。

曹真也是曹操的养子,如果曹真是曹操亲生的,或许曹爽还能留下一儿半女的血脉。王凌反叛未遂,参与者全部被司马懿灭族,唯独楚王曹彪只是赐死,妻子和儿女们被免为平民,并未处死。曹彪就是曹操的亲生儿子,这就叫议亲。

李丰因谋刺司马师被灭族,儿子李韬也被诛杀,但李韬的妻子齐长公主是曹丕的女儿,所以齐长公主及其所生的三个儿子都得以免罪。王凌被灭族时,王凌的妹妹是郭淮的妻子。郭淮亲自给司马懿写信为妻子求情,也得到了救免。

看来如果我们生在古代不幸被某位亲属牵连,想要保命除了走议亲这条路,就只剩下让当权者格外开恩了。既不是皇亲国戚,也没有功劳,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也没有王凌的妹夫那种令司马懿都要忌惮三分的能量,就只能是引颈就戮了。

第五,据史书记载,秦朝到西汉初年的灭族犯人是要俱五刑的。俱五刑就是指先秦时期的五大主刑,即墨、劓、宫和大辟,要依次施加一遍:先在犯人脸上刻字,然后割掉犯人的鼻子,砍去犯人的双脚,再执行宫刑,最后用鞭子将犯人活活抽死。比如秦朝的丞相李斯就是俱五刑死的。

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也是灭族,他的家人应该与李斯一样,也是俱五刑。之后的汉文帝在位期间已经废除了肉刑。曹魏曾多次在朝堂上爆发关于是否应恢复肉刑的争论,可最终也没正式在律法中获得确认。

因此虽然史书记载缺失,但三国时期的灭族应该是直接砍头或腰斩。最后,灭族被牵连的是与主犯有血缘关系的近支亲属和正妻,其妾室及府内的女眷、家丁、仆役等通常是不包含在内的。因为在古人眼中,这些人员都被看做是家主夫妻二人的物品,而非亲眷。

这也是夷灭三族与满门抄斩最大的区别。好了,说完了灭族的基础知识,下面咱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有哪些大臣被灭了族,有哪些名人因为全家被杀光而没留下后代,又有那些帝王或执政者夷灭别人三族的次数最多。

袁隗官至太傅,是袁绍和袁术的叔叔。袁基官至太仆,是袁术的大哥,司空袁逢的嫡长子。

因为袁氏兄弟起兵讨董,袁隗和袁基被董卓灭族,全家五十余口除婴儿之外悉数被杀。董卓抓不到袁绍、袁术兄弟这俩正犯,就拿无辜的袁隗和袁基开刀,这叔侄俩属实有点冤。

“使皇甫嵩攻卓弟是于坞,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

“卓将李、郭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

边让、袁忠和桓邵都是兖州一带的名士,素来看不起曹操的出身。曹操做了兖州刺史之后诛杀边让全家,袁忠和桓邵就一路南下跑到了交州避难。曹操又授意士燮将他们族诛。

孙策进攻江东时,原合浦太守王晟联合了乌程县的豪强邹他、钱铜等人,聚众万余人抵抗孙策,孙策亲自前去征讨将他们击败。孙坚生前与王晟是好友,因此孙策的母亲吴夫人给王晟求了情,于是孙策单独救免了王晟,而将其他参与者全部灭族。

张辽和陈宫趁曹操进攻徐州之际迎昌布进入兖州,经过近两年的苦战,曹操才艰难地夺回兖州。战后,张辽跟随昌布逃往徐州,留下弟弟广陵太守张超带着家眷镇守在雍丘。不久,曹操攻陷雍丘,灭其三族,张超自杀。

张辽也在去寿春找袁术求援的路上被部下所杀。汉献帝对李催的痛恨远超董卓或曹操。李催数次胁迫、虐待、幽禁献帝,还曾拿腐烂发臭的牛骨头给献帝吃。

迁都许昌后仅两年,曹操就命裴茂率关东军阀段煨、张横、梁兴等人讨伐李催,将其夷灭三族。其实此时曹操并未实际掌控关中平原,攻杀李催也无法给曹操带来什么收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常以朝廷的名义为自己谋取利益,但唯独这次是个例外,攻打李催就是献帝本人的意思,曹操也只能由着他。

后来裴茂派人把李催的人头送到许昌,献帝叉下令将其悬挂起来泄愤。衣带诏事件的参与者除刘备外全部被曹操灭了族。

辛评字仲治,袁绍的谋臣。袁绍死后,辛评和郭图拥立袁谭,审配和逢纪拥立袁尚。后来二袁火并,辛评全家都被袁尚抓捕入狱。曹操攻陷邺城时,守城主将审配见城破已成定局,就在曹军进城的同时派人到狱中杀光了辛评全家。

辛评的弟弟辛毗因不在城内而得以生还。袁谭被灭族,袁熙、袁尚都被公孙康斩首。袁绍实际上也算被曹操给灭了族,没留下后代。

曹操只饶了袁绍的妻子刘夫人一命。别看曹操跑到袁绍的坟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可对这位大哥,曹操是一点情面也没留。与董卓杀袁绍一样,曹操抓不到马超就拿马腾出气。马超反倒混了个善终,还在蜀汉生了儿子。

琅琊伏氏在东汉一朝累世公卿。伏皇后因为曹操诛杀董贵人一事,而给父亲屯骑校尉伏完写密信,希望伏完刺杀曹操。

但伏完不敢下手,直到伏完去世五年后密信终于落入曹操之手。伏氏一族包括伏皇后生的两个皇子尽被诛灭。与衣带诏事件相同,谋杀曹操是必然要被灭族的。

在夺嫡之争中,丁仪、丁虞兄弟力挺曹植,陷害了很多支持曹丕的大臣,比如崔琰、毛玠等人。曹丕继位后立刻下令诛杀丁氏兄弟及家中所有男丁。所以我在前面说,在灭族范围上,与司马懿相比,曹丕也算是很克制了。

魏延很冤,但违背诸葛亮遗命,擅自烧毁栈道的行为也确实是有错在先。其实这都是表面上的罪名,魏延真正的死因是做了蜀汉战略决策转型的牺牲品。同时魏延也是蜀汉唯一一位被灭族的大臣。

司马懿下手最狠,这一点已无需赘言。之所以加上曹爽都是因为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也被无辜牵连。公孙晃心向曹魏,但血缘关系无法割裂,最终公孙晃全家在洛阳都被曹爽诛灭。

曹魏叛将马茂异想天开,谋刺孙权的结果与谋刺曹操一样,必然是被灭族的结局。在整个三国时期陈正、陈象兄弟都是最冤的,对无辜的大臣随意施加极刑,也标志着孙权晚年的昏聩和残暴到达巅峰。只有何晏有后代,其他人都没有。

这是魏国单次被灭族人数最多的一次。平心而论,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罪不至此。曹真身为宗室八虎骑之一,曹魏的开国元勋,人品也没有任何瑕疵。

六个儿子悉数被杀,全族被灭,令人唏嘘。“诸相连者”代表着这次的灭族人数可能不比上一次少,只是没有明确记载。毕竟在凶狠层面,你可以永远相信司马懿。

只是王凌有点悲催,当年王凌的叔叔王允被李催灭族,王凌翻越城墙逃出长安捡回了一条命。灭吴之战后,最终还是没能在耄耋之年逃过被灭族的宿命。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张震是诸葛恪的外甥,也是张昭的孙子,定侯张承的儿子。诸葛瑾和张昭这两位孙权时代的重臣都被灭了族,不过好在他们都有后代。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因为过继给了诸葛亮而免祸,张昭的长子张休则是有个名叫张闯的孙子,因为当时年龄很小没被诛杀。

张闯作为孤儿艰难地长大,后来还在东晋做了官。李丰、李翼、张缉都有后代,其他人没有。成王败寇,李丰忠勇可嘉,但事败被族诛也不算冤屈。

李丰的儿媳是曹爽的女儿,所以三个孙子都得以免死。李丰的弟弟充州刺史李翼的小舅子荀翼则是司马懿的女婿,因此李翼的两个儿子也被救免。张缉是凉州刺史张既的儿子,张既是曹魏平定凉州,打通河西走廊的首功之臣。

但张既并未绝后,张缉有个孙子名叫张段,当时因年龄小而免罪,张段在晋朝官至梁州刺史。司马懿灭族是“男女无少长”,司马师起码还能放过孩童。可见凶狠程度就连以阴狠著称的司马师也不及其父。

与李丰一样,母丘俭也应虽死无恨。起兵之初,母丘俭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为保家门香火,母丘俭命人将身在寿春的四个儿子全部送到了东吴。

母丘俭的次子母丘宗官至零陵太守。西晋统一后,母丘一族举家迁回中原。母丘俭的孙子母丘奥官至益州刺史。

案发后,曹髦修改了与灭族有关的法律条文。此后遇有灭族的案件,除极特殊情况外,已经嫁为人妇的女儿都不再受株连。母丘俭被灭族一案由此成为中国古代灭族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包括诸葛恪在内,孙权临终前留下的五位托孤大臣有三位被灭了族。吕据是大司马吕范的儿子。作为东吴的开国元勋,曾经的群臣之首,昌霸是没有后代的。

诸葛诞的儿子就是诸葛靓,因为被送到东吴做人质而免祸。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晋琅琊王司马伷,也没被株连。诸葛诞因此成为曹髦修改灭族律法的第一位受益者。

孙綝兄弟五人全部被诛杀算是罪有应得。但已经去世的权臣孙峻并未被灭族,只是剖尸,削除宗籍而已。此次灭族株连范围极其有限。

一是司马昭的性格较为宽厚,二是因为成济只是贾充的替罪羊而已。灭族成济只是一场为了平息众怒而不得已的政治作秀。

王经堪称魏国最后一位忠臣,史书中只是说王经被司马昭处死,可奇怪的是他的母亲竟然也上了刑场,家人也被廷尉收捕,这是断无生路的。可见王经实际上是被灭族的,说得比较隐晦而已。

张布和濮阳兴都是小人,但罪不至灭族。

李勖和徐存只是半道迷路,不得已返回就在何定的诬陷下被灭了族。这种事除了孙皓和晚年的孙权,三国时期再也没有任何一位统治者干得出来。五马分尸加夷灭三族,这是三国独一份。

灭族几十人,整个三国时期单次被灭族人数最多的记录由陆抗创造。这恐怕是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而且连婴儿也没有放过。不管是数量还是狠辣程度。在灭族这件事上恐怕只有陆抗才可以与司马懿相比。因为被灭族而断绝后代的东吴开国元勋只有两个。一个是吕范,另一个就是步骘。

东吴的临海太守奚熙是三国时期最后一位被灭族的大臣。总结一下,以上列举的三国时期被灭族的大臣。光有名有姓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八十人之多。

刨去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名人。因为被灭族而断绝后嗣的共有十七人。

分别是董卓、王允、李催、张缉、魏延、王凌、诸葛恪。滕胤、步骘、孙峻、张布、濮阳兴。袁绍、袁谭父子,昌霸、昌据父子。曹真、曹爽父子,夏侯尚、夏侯玄父子和辽东的公孙家族。这其中没有一个是皇帝。

无限接近皇位的权臣或位高权重的执政者。无疑是最高危的人群。十七人中至少有十一位曾是权臣。辅政大臣或军事集团的首领。

分别是董卓、王允、李催、袁绍、曹爽、诸葛恪。滕胤、昌据、孙峻、濮阳兴和公孙氏。这还只计算了那些被史书明确记载的灭族事件。

其余子孙被诛杀殆尽但不算灭族的并未统计在内。比如王粲的两个儿子都被曹操所杀,因此而绝后。孔融的儿女被曹操所杀,士燮的子孙被昌岱所杀。

楼玄的子孙被孙皓所杀,这几人也都沒有后代。邓艾的儿子们都被司马昭所杀。好在孙子们只是流放,邓艾因此并未绝嗣。

真正的狠人是公孙瓒。见袁绍兵临城下,公孙瓒自己杀光了自己的妻妾子女。也没有后代,属于是自灭满门了。

从董卓进京开始算起。三国时期至少有二十三位帝王或权臣曾经掌握过。汉、魏、蜀、吴、晋这五个政权的最高权力。

分别是董卓、王允、李催、曹操、曹丕、曹叡、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刘备、刘禅、诸葛亮。蒋琬、费祎、孙策、孙权、诸葛恪、孙峻、孙綝、孙休和孙皓。

这其中没有灭过别人三族的人并不算多。毕竟连献帝都有恨意难消的情况。连孙休这种温吞水的性格都有抑制不住愤怒的时候。

但这二十三人中仍然有八人从未夷灭过任何人的三族。他们分别是刘备、刘禅、诸葛亮。蒋琬、费祎、曹爽、诸葛恪和司马炎。他们不是没有这个权力。更不是没有政敌或适用灭族的罪犯。

比如刘备时期有谋反之心的彭羕。诸葛亮时期谎报军情的李严,诽谤先帝的廖立。和诸葛恪辅政之初矫诏赐死丞相朱据,谋刺诸葛恪,劣迹斑斑,死有余辜的孙弘。他们有足够的权势,有充足的理由。

也处在一个灭族作为司空见惯的合法刑罚,无须面对指责,背负舆论压力的时代。但仍然压制住了心中的凶狠、仇恨和愤怒。从未将屠刀挥向无辜者。

他们配得上这份来自后人的敬意。让我们记住这八个名字。

昭烈皇帝刘玄德

蜀汉后主刘公嗣

蜀汉丞相诸葛亮。

蜀汉大司马大将军蒋琬。

蜀汉大将军费文祎。

魏大将军曹眧伯

吴太傅、丞相诸葛元逊。

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

最后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三国时期谁是灭族最多的人?是曹操、司马懿、孙皓还是另有其人呢?给大家三秒钟时间考虑。

好,时间到。下面揭晓正确答案。这个人并未出现在上述的盘点之中。

他就是辽东公孙氏的奠基者。公孙渊的祖父,辽东太守公孙度。在《三国志·公孙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

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人只是因为平素里对公孙度没什么恩惠。就被公孙度法办了。

“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

一百多个家族被夷灭,这一数量级完全能横扫三国。上面列举的那些权臣、君主的灭族人物全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公孙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