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学英语闹笑话,词汇量超乎想象,生前说的最后一个单词太经典

历史微声悟说 2024-08-23 14:39:16

我们先来看一张,大家非常熟悉的,流传很广的照片。在公开的文献中,这张照片的备注都是“毛主席在飞机上的工作照”,其实,都错了,或者说对照片的真实状况有所误读和偏差,围绕真实情况,也闹出不少笑话和趣谈,当然更有启迪。

传说中的毛主席飞机工作照

“私人英语老师”解密照片背后的故事

能说清楚照片真实情况的,当然只有当事人了。我们可以看到照片中毛主席的桌面上斜角摆着两个茶杯,主席面前的文件,对面也有一份。这说明,当时对面一定还有一个人,和毛主席同坐。这在一般理解中,是不符合规矩的。如果主席正在办公,对面是不应该再有一人的。

而当时,坐在主席对面的,就是他的私人英语老师——林克。

多年后,林克解密了这张照片的拍摄经过。看一下他的回忆:

对此我记得十分清楚。那是1957年春,毛主席南下视察工作。从照片上看,桌面上有两只对放的茶杯,两份对摆的文本,那是主席正与我学英语。两份文本是《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文章《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英译本。当时侯波同志来跟我打招呼,说是要为主席摄影,我便闪到了一边。拍照的那一天是3月19日,从徐州飞往南京途中,我的日记上是有记载的。

哦?谜底解开——原来是在学英语,并不是在工作。

毛主席学英语,对大多数人来说,还真是个新鲜事。因为历史原因,当初这张照片中毛主席真正的状态,并没有向外界宣传,笼统以“工作照”概括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一些尘封的往事,都渐渐苏醒。毛主席的一些工作学习生活的细节,也越来越多地披露出来。这不仅不会淡化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反而会让群众更丰富、更立体、更清晰地认识他老人家。

就比如说,毛主席学英语这件事,不仅可以丰富毛主席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年过花甲立志学英语,起步面临三大困难

当年,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时,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劳工运动小册子,说自己的英语“实在不行”,请杨开慧帮他翻译。1920年6月7日,毛主席在给黎锦熙的信中,提到英语,说“我外国文还在孩子时代,不能直接看书”。毛主席自己说“实在不行”,应该不是谦虚话,可以说,毛主席要学英语,面临的第一大困难就是——基础太差,可以说是零基础。

第二个困难就是年龄太大。1954年的时候,毛主席已经61岁了。年过花甲,开始学英语,除了毛主席,不知道还有谁。人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何况两个三十了。但毛主席就是有如此的魄力,如此的决心,而且,一旦认定,就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三个困难就是工作太忙。有年轻人一谈到学习,总是以各种忙为借口,你再忙能忙的过毛主席吗?新中国刚刚建立,内部百废待兴,外部列强环伺,大事小情都需要主席关注,他的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挡他学习英语的决心。

对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学英语好像并不是很难,但是,当毛主席在1954年立下志向要学英语的时候,他面临的这三大难题,现在的年轻人有吗?有学习恐惧症的人,要好好学一学老人家,看看老人家的勇气和毅力。

用阵地战加游击战的原则来学习

为主席开过专机的李恩恕,曾经说过一段往事,他说,有一次,毛主席外出考察回京,很多领导和群众去接机,眼看着飞机着陆,舱门打开,可左等右等,就是看不到老人家出现。

接机的人等的着急,窃窃私语。而机舱里,一群机组人员静静地等候,因为座位上的毛主席还沉浸在学英语的环境中,眉头紧锁,嘴唇蠕动,显然是一边看一边读,飞机从下滑到着陆产生的震动,他竟浑然不觉。

就这么等了半个小时,看毛主席还沉浸其中,一个叫郭桂卿的乘务员,才不得不走上去,提醒:“主席,我们已经落地了。”

毛主席这才抬起头看了看窗外,说:“嗯? 落地啦?”慢慢合上书,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来,还幽默地说了一句: “好啊,轰我走啊?”

在飞机上学英语,是毛主席独特的学习方法,而且情有独钟。为啥呢?老人家自己有回答。那是1958年3月, 主席坐飞机去成都开会,飞机上带了很多书, 大家劝他多休息, 注意身体。他说,“在飞机上看书最好了。我从北京一上飞机就看到现在,一没有人给你打电话,二没有人给你送公文,三没有人找你请示汇报,在这上面看书最安静、最踏实。 ”

总结毛主席学英语的方法,主要是抓住两点。

一是在文本选择上,他坚持阵地战,不从ABCD开始学,不从语法开始学,而是直接读英文文本,而且是政论文。这就好比一个个要攻克的阵地,集中精力攻打一个阵地,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比如他自己的著作《矛盾论》英文版,他就逐字逐句学了三遍。每一遍,他都要把不懂的英文单词,用细细的铅笔在空白处做标注,以至于满篇空白都写满了注解。其它的,还有《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著作的英译本。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选择。

因为,如果要读他不熟悉的文章,他还需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理解原文上。而读《矛盾论》之类,自己写的文章,一字一句都装在脑子里,不用费劲去理解原文,只是做好英文本身就好了。这种方式,也显示出老人家的智慧——一切从自身出发,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是在时间管理上,他坚持游击战。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碎片化时间管理。比如前面提到的在飞机上见缝插针。除了坐飞机,还有登山。比如1955年11月,毛主席在杭州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顶、莫干山等处。攀登途中休息时,他坐下来不干别的,就是学习英语。此外,他的碎片时间还有起床后,睡觉前,饭前饭后,散步、游泳的间隙。

70年代以前,毛主席的健康和精力都还不错,他无论是在京还是在外地,随时都要挤时间学习英语。有时三四个小时,最多时高达七八个小时。在国内巡视工作期间,无论在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学习都不间断。文章开始提到的那张照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毛主席不怕闹笑话,也时常给人惊喜

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是学习英语发音的一大障碍,而且,湖南方言中 “n”“l”不分,读英语时经常闹出笑话。比如他会把把 “night” (夜晚)念 成 “light”(光亮)。懂英语的人,每每听到毛主席的“湖南英语” ,都会暗自发笑,甚至笑出声来。但是,毛主席并不害臊,始终是大大方方地念,认认真真地改。

虽然他老人家念得不标准,但是,他的词汇量,超出周围人的预料,在外事活动中起到了神奇的作用。

他不仅会说 “How are you(你好吗)” 和“Good morning(早上好) ”;1961年,他可以在和蒙哥马利的谈话中,辨别 “success”(成功)和“successor”(继承人)的区别;

1970年,会见斯诺,当斯诺喊出“毛主席万岁”时,他用英语说“long live snow(斯诺万岁);向斯诺介绍史无前例的运动时,提到“all-round civil war(全面内战),这个词用得很地道; 谈到“四个伟大”时,他准确地说出了它们的英文:

Great Teacher,

GreatLeader,

Great Supreme Commander,

Great Helmsman”

最后还说,: “讨嫌! 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 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 ”

此外,还有“anti-Mao”(反毛)、Law and order(法律和秩序)、Long Island (长岛)等等。这次谈话,毛主席一共用了20个英语单词 ,显示了他的词汇功底。

1975年,会见金日成,一见面,毛主席竟然冒出一句“welcome!(欢迎)”;

1975年10月21日,会见基辛格,当基辛格说“我们有共同的敌人”时,毛主席回答“yes”,并写在纸上。基辛格见状,请求把纸条带回去。这是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英文手迹外流。

1975年12月31日,会见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说出了最后一个英文单词“class struggle(阶级斗争)”

他的词汇量不仅超出人们的预料,而且在思维上独特的洞察力,还催生了一个新名词“paper tiger(纸老虎)”,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

其实,毛主席学英语动机“很不纯”

正如如果问我们大多数人,学英文的目的是啥?估计很多人都会说——考试呗!如果不考,谁还愿意学英语呢?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心声,我们学英语大多是学校的要求,不学不行啊,不学拿不到毕业证。

当然,也有真心喜欢英语,要掌握一门语言的,或者立志要出国留学深造,不学英语无法阅读英文文献,无法完成学业。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毛主席学英语的动机,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学英文的主要动机是——斗争!他最后说的英文单词也是“class struggle(阶级斗争)”,这有意无意成为一种暗示。

想不到吧。学英文怎么和斗争能联系到一起的呢?

这当然和毛主席的性格抱负有关。毛主席的一生,可以说是斗争的一生。他很有名的一句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这一辈子,和军阀斗、和官僚斗、和地主斗、和苏联斗、和美国斗,从来没有认过输,也还真从来就没输过。

学英语的原因,用老人家的话说,就是因为英语难学,所以要立志攻克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家想拿起来,作为和对手斗争的有力武器。

因为,语言是行动的先导,往往隐藏着某种思维密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说基本掌握了一种思维方式。

毛主席老人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知道,新中国要成长,要和外界打交道,英语必不可少。而领导者如果多少懂一些英语,会在洞察西方意图和沟通了解方面,有很大裨益。

因此,在建国后不久,他就发出号召,把学习英语作为一项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到了70年代,他再次提倡60岁以下的干部要学英语,但是,没有几个人能有毛主席这样的斗志

结语

虽然,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毛主席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拿下英语”,这场战斗,随着老人家生命气息的衰弱而渐渐停止。但是,他老人家的奋斗精神,则永远是段历史佳话,永远对现代人发出启迪。

如今,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更需要有老人家那种,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战胜各种挑战,让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