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剧的春天,还得再等一等

影视产业观察 2024-04-07 11:19:38

近年来,漫改剧成为各大平台重点关注和投资的领域,尤其是去年《少年歌行》和《异人之下》等漫改剧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证明了漫改剧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今年,已有《大理寺少卿游》与《烈焰》两部漫改剧相继开播,却未能延续去年漫改剧红火的势头,在市场上热度平平,未达预期,“漫改”魔咒似乎又一次显灵,反映出漫改剧的四大困境。

困境一:角色塑造的挑战

角色塑造往往是原著粉丝最为关注的部分,一部漫改剧要成为爆款,离不开合适的选角、鲜明的角色塑造以及对于原作的尊重。

在开播之初,《烈焰》就因角色塑造在互联网引发争议。剧中马苏、蒋欣、何润东等演员的妆造虽然贴合动漫,但本就夸张的造型并不符合大部分影视剧观众的审美,不少观众直呼“劝退”。除了妆造之外,主角武赓的扮演者任嘉伦的演绎也是使得该剧被诟病的因素之一。武赓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角色,从早期国破家亡的落魄王子,再到之后反抗天神的大英雄,不同的成长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状态。而主演任嘉伦的演技显然不足以支撑人物,其原声台词缺乏质感、演技略显程式化,传递不出该有的情感起伏。再加上该剧对于角色核心特征——独眼的改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于剧情的共鸣与整部剧的观看体验。

而在《大理寺少卿游》中,演员选角与妆造基本上是贴合的,问题在于对于主角“猫爷”的改编以及相关故事线上。在原著《大理寺日志》中,猫脸人身的李饼需要依赖药物才能维持人形,否则会变成不可控的猫,这一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强故事的紧张性和戏剧性。但作为真人影视剧,猫脸出演是不现实的。在《大理寺少卿游》中,为了与原著更加贴近,李饼以“丁禹兮”的面孔出现,同时具有变幻成猫的形态的“能力”,帮助主角团侦破案件。但即使是这样,“能够变成猫”与“本来就是猫”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不少原著粉丝依然无法接受丁禹兮版李饼,这也是漫改剧必须承受的争议——真人不可能与漫画中的人物做到100%还原。

总的来说,漫改剧在角色塑造上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选角与妆造的适配、演员演技的呈现、角色核心特征的改编,以及如何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适应真人表演的局限。漫改剧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原著角色的精髓,并在改编中寻求创新与忠实度的平衡,以实现与更广泛观众的共鸣。

困境二:剧情改编的迷思

剧情改编是每个漫改剧都会面临的棘手难题,如何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创新与调整,是每个漫改作品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烈焰》与《大理寺少卿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改编策略。《烈焰》对于《武庚纪》的影视化改编相对保守。虽然没有魔改,但是将原本反传统的故事设定变成了套路设定。在原作《武庚纪》中,故事虽设定在武王伐纣的背景之下,但整个故事是反传统的,纣王与妲己以及他们的儿子武庚一反传统神话中的负面形象,成为拯救苍生英雄,而天神成为了暴虐压迫的反派。可以说,《武庚纪》的特色就是对于传统话语的讨论与质疑,这与故事主线的凡人对抗天神形成一种互文,是整个IP的核心魅力所在。但《烈焰》的剧集呈现中选择模糊了其武王伐纣的大背景,将纣王之子也变成了辛国王子,并强化主角光环,将配角的设定叠加到男主身上,围绕“大男主”的国仇家恨与不断成长,这种套路可以放在任何一部男频剧集里。这样的改编虽然看似稳妥,但一方面削弱了原IP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无形之中达到了“剧漫分离”的效果。

如果说《烈焰》走的是集中主线塑造“大男主”的改编思路,《大理寺少卿游》则反其道行之,几乎给主角团中的每个角色都打造了一条单独的成长线。这些成长线大多游离在故事主线剧情之外,虽然在结局部分将所有的支线通过主角之口强行收束,但是在追剧的过程中,观众如果没有看过原作,是难以看出与主线的关联的。这样就导致整部剧的主线被人物支线稀释,反而没有把最基本的故事讲好。

改编是每一个漫改作品的必经之路,无论哪种改编策略,都需要原著深刻的理解以及原创性的探索。只有这样,漫改剧才能获得原著党认同的同时,吸引到新观众。

困境三:“剧感”与“漫感”的失衡

优秀的漫改剧通常能在剧情改编中兼顾“剧感”与“漫感”,将动漫或漫画的碎片叙事转化为适应影视剧媒介的线性叙事。例如《快把我哥带走》就是较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快把我哥带走》原著是内容细碎的短篇条漫,40分钟就能够看完,主创将兄妹的年少约定作为支撑全剧的改编基点进行故事重构,既拿捏了原作的精髓,在原作剧情的基础上丰富了角色故事的广度与深度,也符合家庭喜剧题材观众的口味。

《烈焰》则在视觉特效和妆造上力求贴近原著动漫的风格,虽然能够满足一部分忠实粉丝的期待,但以大量的动漫元素和“中二”台词设计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表现,却也可能成为不被更广泛的影视观众接受。这反映出漫改剧在文化适应上的困境,即如何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不过度偏离主流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接受度。

反观《大理寺少卿游》,虽然主创在服化道的细节之处用了很多巧思还原漫画,让原著粉感到欣慰,但是忽视了对漫画或者动漫原作中本就薄弱的探案部分的改动。原作漫画以温情的画面和鲜明的角色塑造见长,而剧情本身较为松散。改编成电视剧时,理应强化探案情节,提升剧情的连贯性和紧凑度。然而,剧中拖沓的节奏和配角插科打诨的“注水”剧情未能有效吸引观众,尤其是对古装探案剧有期待的群体。这种改编策略不仅削弱了原IP的魅力,也影响了整部剧的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编,创作出既符合原著精神又适应电视剧媒介的作品,是一个值得从业者继续深入探讨的课题。

困境四:市场定位与观众需求的偏差

在市场定位上,漫改剧需明确目标观众群体,并据此制定改编策略。这不仅要求创作者深入理解原著的精神和内容,还要对目标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度有精准的把握。

对于《大理寺日志》这样奇幻色彩浓厚的IP,改编时通常会加重现实或是玄幻元素,以符合影视剧的某种类型,吸引固定题材的观众。然而,《大理寺少卿游》却尝试通过杂糅元素以吸引更多观众,结果却是没能使得任何一方满意。对于探案剧受众而言,该剧探案情节推进慢,推理弱;对于漫改原著党而言,较大篇幅的改动已经引起不满;而对于将其当作同人衍生剧的观众而言,主线的稀释以及角色的崩坏也使得他们失望,剧集热度平平或许难以给动漫以及剧集的续集开发吸引投资。这种折中策略反而导致了市场定位的模糊,没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对于《烈焰》而言,尽管男频玄幻市场随着《庆余年》《少年歌行》等剧的热播逐渐扩大,但依然相对小众。加上妆造争议和过于二次元的风格,进一步限制了其受众范围,导致热度不敌同期其他新剧。这反映出漫改剧在市场定位时,需更加精准地分析和满足目标观众的需求,否则即使有热门元素加持,也难以实现预期的市场表现。

放眼当下,各大平台发布的片单中不乏漫改剧的身影。如爱奇艺的《狐妖小红娘》,腾讯的《蝉女》《吾凰在上》,以及优酷的《镇魂街之热血再燃》《少年白马醉春风》和《暗河传》等等。

这些作品能否突破现有的困境,实现质的飞跃,不仅是对创作者的考验,也是对市场接受度的重要检验。我们期待这些即将上映的作品能够为漫改剧带来新的活力,并为电视剧市场增添新的创意和多样性。漫改剧的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