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后世对庞统的评价,是不是有些过高了?

幽默漂流瓶 2025-01-19 14:56:43

后世对于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的评价是否过高,着实难以论断。毕竟庞统离世太过早了,这使得他能够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寥寥无几,也就难以充分展现其全部的能力与价值,所以不好判定对他的评价是否偏高。

不过有一点是能够明确的。

庞统便是这样一个人,其名气极为响亮,在当时广为人知。然而就其对整个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而言,却并未达到与他那偌大名气相契合的地步,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

史书之上留名者,大体可归为三类。其一,仅仅是名字留存了下来,可就历史的整体发展态势而言,此人基本未施加什么影响。有其存在无关紧要,缺了他也无妨,即便没他,十有八九也会有旁人取代其位,从事同样之事。

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会在某个极为关键的时刻,让历史的走向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或许是有意为之,又或许是无心之举。庞统便当属这类人了。在刘备与刘璋彻底决裂之后,庞统曾为刘备献上三条计策。就在那一瞬间,庞统显然是径直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第三种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历史的发展走向。这类人极为稀少,并非在每个时代都能出现。像诸葛亮,还有明朝的张居正,他们便都属于这第三种人。

然而,庞统所拥有的名气,致使不少人产生了错误的认知,错把他当成是第一种人了。

总而言之,庞统当属这样一类人,其具备改变历史发展走向的能力,然而,历史走向却并非是他能够去最终决定的。

那么后世对于庞统的评价,究竟有没有过高呢?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来简要回顾一番庞统他那波澜起伏的一生,从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呢。

庞统很早便声名远扬了,然而其真正介入历史主线剧情的时间,却着实是既晚又短。大致是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庞统才算是正式开启了自己在这历史舞台上的征程,开启了属于他那短暂却也留有一定印记的篇章。

赤壁之战前,庞统在荆州地区已然是赫赫有名的名士了,其才华横溢,声名远扬。那备受推崇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荆州的年轻才俊加以评点,指出庞统堪称南州士人中的佼佼者。另外,荆州的隐士庞德公,不但评价庞统为“凤雏”,还把诸葛亮称作“卧龙”。

后来之所以出现了“卧龙凤雏”的说法,正是源于庞德公的那句话。

然而事实上,评价这一行为,其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主观性。况且,将庞统称作“凤雏”的庞德公,可是庞统自家的长辈!庞统乃是庞德公的从子,说得通俗些,就是本家的侄子呢。

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庞统一直未曾踏入仕途为官。既然没有出任官职,那么对于历史的主要脉络、核心剧情而言,其所能产生的影响自然也就没有多大了。

后来等到赤壁之战结束,荆州被孙刘曹三家给瓜分了。庞统所在之处呢,正好是在东吴接手管辖的南郡周边区域。要知道赤壁之战打完后,周瑜可是耗费了一年的工夫去打南郡之战,通过这场战役,逐步将荆州的南郡以及江夏郡收入囊中了。

之后,庞统之所以能够担任一个郡的功曹之职,正是得益于周瑜对他的大力提拔。倘若没有周瑜的这份赏识与举荐,庞统或许就难以得到这样的任职机会呢。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就在那之后,仅仅过去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周瑜便径直因病离世了!

据史书所记载,周瑜对庞统显然极为器重。倘若周瑜未英年早逝,庞统大概率会成为周瑜得力的助手,就如同其左膀右臂一般。然而周瑜离世后,庞统在东吴便瞬间没了能直接引领他的人。

周瑜离世之后,庞统亲往送丧,一路回到了东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庞统在东吴亦是声名远扬。就在此次送葬期间,东吴的陆绩、顾劭、全琮等数位名士,纷纷前来拜会庞统。而众人相见之后,彼此间竟还结下了颇为不错的情谊。

然而,待送葬事宜全部完毕之后,庞统终究还是回到了荆州。其一是因为他的家乡便在荆州;其二呢,彼时周瑜已然离世,就东吴当下的情形而言,估计在短期内是不会对他予以重用的,所以庞统便选择返回了荆州。

就这样,庞统最终还是返回到了荆州之地。事情发展至此,庞统完成了一系列的行程安排或经历了诸多事宜后,其行迹最终定格在了荆州,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地方。

此次返回荆州后不久,东吴便将南郡这块地方转交给了刘备。在交接之时,东吴并非仅仅把地盘简单交付了事,而是连当地的人口以及整套官员体系,都一并完整地移交给了刘备。

就这样,庞统在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状况下,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刘备手下的一名官员。

庞统对这样的变化着实有些无语。要知道,刘备在接管南郡之后,肯定得重新安排官员任职之事,原来的官员体系被彻底打乱重新分配了。而就在这一过程当中,庞统的任职也发生了变动,被改任成了耒阳县令呢。

刘备作出这一任命,想必是想借此机会考察一番,瞧瞧庞统究竟有无真才实学。倘若庞统确实才华横溢,即便只是担任县令这一官职,他同样能够干出一番成绩来,如此一来,刘备自然便会对其加以重用了。

然而在庞统看来,这般变动无疑是对其自身才华的一种不信任。况且此前周瑜待他亦是不薄,他本就不热衷于在官场之中追逐攀爬。于是乎,在此次被改任为耒阳县令之后,庞统索性就直接摆烂躺平了。面对当地一应政务,庞统全然不去理会,就一心只想当个无所事事的闲人罢了。

之后,庞统遭到了免职的处理。

这里额外提一下:在正史上,庞统的大部分经历与《三国演义》里所呈现的情节相比,并没有太大出入。不过,单就庞统被刘备任用以及之后庞统的死亡这两件事而言,正史记载和演义小说的描述,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在《三国演义》里,庞统未拿出诸葛亮所给的推荐信,仅被任命为县令。他不甘心只当个县令,于是便消极对待工作,选择躺平。正巧张飞路过此处,见庞统这般怠工,气得都想揍他一顿。而庞统为展现自身才华,竟在一日之内就处理完了积攒数月的政务,着实令张飞对他另眼相看。

而后,张飞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彼时,庞统拿出了诸葛亮所写的推荐信,刘备见此,不禁对庞统也另眼相看,当下便开始对他予以重用,让其得以在相关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就正史上所记载的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在正史的记载当中,庞统在选择躺平之后,立马就遭到了免职的处理。并且需要明确的是,在真实的历史情境里,张飞压根就未曾到过此处,和一些流传说法是不一样的情况呢。

然而就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有一人给刘备送去了一封信函,而这封信函竟直接致使庞统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并非诸葛亮,此人乃是东吴的鲁肃。

谁也不清楚,彼时鲁肃究竟出于何种缘由要写那样一封信,把庞统推荐给刘备,替他人举荐贤才。不过很明显的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鲁肃所写的这封信,发挥出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诸葛亮这边亦是对庞统极为赞赏有加,不但如此,还全力对庞统进行了举荐呢。

庞统之所以能让刘备难得抽出时间专门为其安排一场面试,正是得益于鲁肃与诸葛亮二人同时为他做了有力的推荐。若不是鲁肃和诸葛亮这般力荐,恐怕庞统也难以获得刘备如此的重视,从而拥有这次面试的机会。

后来,刘备发觉庞统着实极具才华。于是,刘备毫不犹豫地当即就把庞统任命为治中从事,就这样,庞统成为了刘备身旁的贴身顾问,能够时刻在其身边出谋划策、贡献才智了。

至此,庞统顺利成为了刘备身边极为得力的助手。不过要留意的是,从庞统投身到刘备麾下开始,直至他不幸离世,这期间所历经的时长,最多也不超过四年。

庞统入职后所献的首个重要计策,便是劝刘备趁机入蜀。时间来到公元211年,彼时刘璋派遣法正前往荆州,向刘备发出入蜀邀请,目的在于让刘备帮其去对付张鲁。

刘璋发出邀请之时,刘备当下竟显得犹豫难决。彼时刘备心中忧虑,要是自己朝西进发去夺取益州,恐怕会有损自身声誉,致使手下众人不服。然而庞统却持有不同看法,他觉得当此大争之世,地盘的重要性远在名声之上。何况刘璋自身名声也不佳,抢占他的地盘,那可是名正言顺之事。

这里额外提一下:彼时刘备为何是找庞统商议,而非径直去询问诸葛亮呢?主要缘由在于诸葛亮当时正忙于荆南四郡相关事务。自赤壁之战结束后,诸葛亮便前往荆州南部,承担起当地的政务工作,忙着帮刘备调整赋税,筹集军资。

在当时的刘备阵营当中,诸葛亮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和萧何更为相似一些,反倒不太像张良呢。

彼时诸葛亮并不在刘备身边,刘备自是没办法即刻就去找他商议事情。但在当时,刘备也专门派人去询问了诸葛亮的看法,而诸葛亮所给出的答复呢,居然和庞统所给出的是一模一样的。

就这样,刘备领着庞统踏上了入蜀之路。而在荆州这边呢,刘备安排关羽、张飞、赵云还有诸葛亮一同驻守,以保荆州安稳。并且,刘备还将诸多出身荆州本地的武将,像魏延、黄忠等,都一并带去了蜀地。

很明显,这样的策略对于后方的稳固来说是更为有利的。

在刘备成功进入蜀地之后,庞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刘备身旁极为重要的头号顾问角色。然而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中,庞统却未能充分施展出自身应有的巨大作用。就拿刘备刚入蜀的时候来说,庞统曾与法正等一同力劝刘备,让其趁着这个时机挟持或者干脆除掉刘璋,可最终,刘备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过了一年的时间,随着刘备在蜀地待得久了,渐渐收拢诸多人心,这才慢慢与刘璋闹起了别扭。到公元212年,由于刘璋把张松给杀了,刘备和刘璋的关系就此彻底破裂。而恰恰就在这个节点上,庞统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回,开始左右起历史发展的走向来。

史书记载,彼时庞统经一番分析后,为刘备提供了三个方案。其一,刘备可率精兵对成都展开偷袭,如此便能以最少代价摆平刘璋。其二,刘备先将旁边白水关守将骗来,将其除掉后吞并其军队,再稳步推进攻势。其三,干脆直接撤回荆州,待日后寻得时机再行动。

在这三项选择里,唯有第二个才是真正好用的。第一个选择风险性太高,彼时刘备在蜀地的兵力本就不具优势,还没有稳固的后方。要是偷袭成都未能成功,退路再被截断,那刘备可就性命难保了。所以,这样的选择,刘备是绝对不会去选的。

而第三个选择,也就是让刘备干脆从益州撤出来,这压根就不具备可能性。要知道,刘备要是真的就此退出了,那此前所付出的诸多努力可就全都付诸东流啦,这显然是刘备所无法接受的情况。

最终,刘备作出了抉择,他选取了第二个选项,那便是对白水关的军队进行了吞并之举。就这样,刘备通过此举达成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使得自身的势力在这一行动之后有了相应的扩充与发展。

而后,刘备发起的攻蜀这场战役,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然而,当双方战事开启后,刘备起初确实赢得了较大的胜利,可他并未径直杀向成都。待行至雒城时,由于此地守将乃是刘璋之子,刘备受到了极为猛烈的抵抗,使得其进军的步伐受阻,未能如预期那般顺利直捣成都。

此后,为了能让战斗尽快结束,刘备已然别无他法,只得把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干人等,统统从荆州调往蜀地去了。

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庞统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在史书之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留存下来。

此外,在历史记载方面,关于荆州援兵进入蜀地以及刘备军团对益州诸郡展开扫荡行动的这一段时期,史书所记甚是简略,正因如此,也遗留下了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

举个例子来说,彼时荆州与益州相互连通的通道,已然被刘璋差人给截断了!再看荆州军团这一方,当他们行进至江州一带,也就是如今的重庆地区这个位置的时候,便遇到了老将严颜呢。

史书中有记载,彼时严颜的抵抗极为坚决,令荆州军团承受着极大压力。不过在张飞亲自率队展开猛烈攻击后,江州最终还是被拿下,严颜也沦为俘虏。可被俘后的严颜坚决不肯投降,他的这份精神竟打动了张飞,使得张飞对其格外重视,还直接将他释放了。

后世把这段剧情称作“义释严颜”,无论是正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里,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记载,其确实是存在着的这样一段情节。

但有趣的是,倘若我们对这段剧情加以仔细思索,便会察觉到诸多存在问题之处。

其一,严颜如此重要,可他被俘之后,在史书上便再没了任何记载,这是为何呢?其二,重庆地区地势特殊,想要靠强攻将其拿下,几乎是做不到的事儿。那么彼时的张飞,究竟是运用何种方法打下江州的?

关于此事,在所有的史书当中均未见相关记载内容。无论是哪一部史书,都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记录情况,就好像这件事从未在史书的书写范畴内出现过一般,完全没有留下丝毫可供查证的记载痕迹。

因此,我们对此并不知晓,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解到呢,只能是处在一种不清楚的状态里,没办法确切地知道相关的情形,反正就是处于这样一种不得而知的状况下啦。

而于刘备一方而言,彼时的状况,亦是这般情形。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当中,关于刘备究竟是怎样去指挥军队,进而对益州展开扫荡行动的,在史书之上并没有给出详尽的记录。我们仅仅了解到的情况是,到了最后,身为军师的庞统,竟然也被逼无奈,不得不亲自领兵奔赴前线,参与到攻城的任务当中去了。

最终,在攻城之际,庞统竟突然被流箭射中。遭此意外后,他的生命迅速消逝,就此与世长辞,年仅三十六岁。

历史上庞统真正的死因,与小说所描述的存在差异。小说里庞统是在落凤坡中了埋伏,进而被乱箭射死。然而在正史当中,庞统应当是在指挥攻打雒城期间,很不幸地被流矢射中而亡。

落凤坡在现实里是真实存在的一处地方哦。不过呢,它和雒城之间相隔挺远的。并且,庞统在离世之后,就被安葬在此处了,其具体位置大致是在如今的四川白马关镇呢。

因此,庞统并非是在落凤坡丧生的,只是他最终被埋葬在了落凤坡此地。也就是说,庞统的死亡地点并非落凤坡,而落凤坡只是他身后的安息之所罢了。

史书当中所记载的那个人便是庞统了。

我们从庞统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庞统真正有机会参与改变历史的,实际上唯有他向刘备献的那次计策,即让刘备吞并白水关守军之举。而他曾提议刘备在宴会上挟持刘璋的计策,刘备并未予以采纳。

庞统虽名气颇大,可要是谈及对历史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那很明显,他是比不上诸葛亮的。

《三国演义》里呈现的情况是,庞统意外离世后,刘备只能把诸葛亮等人调往蜀地。然而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实际上,不管庞统有没有身亡,出于尽快终结战争的考量,刘备总归是会调诸葛亮等人前往蜀中的。

倘若庞统未曾早逝,那么在后续的数年当中,他起码能够分担诸葛亮的诸多事务,使得诸葛亮无需那般劳神费心。如此一来,诸葛亮说不定能多享几年寿命。并且待到诸葛亮展开北伐之时,身边也会有一人可与之共商应对之策,说不定那时蜀国的局势便会更为理想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