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熟芯片太多太卷,台系厂商,被迫打价格战

职着而已 2024-10-06 15:24:37

中国成熟芯片太多太卷,台系厂商,被迫打价格战

最近半导体行业的新闻让人有些意外,台系晶圆代工厂居然开始大幅降价,尤其是在成熟制程这一块,打起了价格战。

这种局面,对于全球半导体市场而言,显然不是个好信号。

更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台系厂商降价的背后,竟然和中国大陆的成熟芯片产能过剩息息相关。

其实,这一切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多年来市场积累的结果。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大陆一直在大力扩充成熟制程芯片的产能。

毕竟国内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尤其是在5G、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成熟制程芯片依然是主力。

为了摆脱对海外芯片的依赖,国内厂商纷纷加大了在晶圆代工上的投入,尤其是像中芯国际、华虹这样的代工巨头,成为了这轮扩产潮中的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中国大陆的成熟制程芯片产能逐渐上升,市场供需的平衡开始被打破。

如今,国内的成熟制程芯片已经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

而这场价格战不仅局限于中国大陆,台系厂商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台系厂商为何被迫打价格战?

其实,台系厂商的成熟制程芯片一直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像台积电、联电等厂商,虽然在先进制程上有些优势,但在成熟制程上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像28nm、40nm这些节点,依然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可是,随着中芯国际等大陆厂商的大力扩产,台系厂商的优势开始被削弱。

目前,台积电虽然在高端制程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成熟制程的市场份额也不小。

据资料显示,台积电在28nm工艺上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

然而,正是因为大陆厂商的快速崛起,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等台系厂商的订单量减少,产能利用率下降,只能通过降价来争取更多的客户。

对于台系厂商来说,降价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不得不采取的策略。

毕竟,晶圆代工的特点就是产线一旦空置,损失就会非常大。

为了维持产能利用率,降价成了最直接的手段。

而且,不仅是台系厂商,韩系的三星等厂商也加入了这场价格战中,整个市场陷入了“内卷”的局面。

中国大陆的产能扩张,影响深远

中国大陆的成熟芯片产能扩张,给全球半导体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业内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成熟芯片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31%,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至39%。

而与之对应的是,台湾省的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44%降至40%。

显然,台系厂商的市场份额正被大陆厂商逐步蚕食。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在过去的几年里扩产速度惊人,已经跻身全球前三大晶圆代工厂之列。

尤其是国内企业对中芯的订单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其市场地位的上升。

根据数据显示,中芯国际超过80%的订单来自于本土企业,这无疑增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华虹半导体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虽然华虹没有先进制程的布局,但它在成熟制程领域的表现同样亮眼。

华虹的扩产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也让台系厂商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未来的市场走向

随着大陆厂商的持续扩产,台系、韩系厂商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

尤其是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整体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价格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降价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太多先进工艺布局的厂商来说,降价意味着利润的不断压缩。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中芯国际和华虹的产能利用率也并非满载,随着价格竞争的加剧,这两家厂商也面临着利润下滑和订单减少的风险。

尤其是中芯国际,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了近11%,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了78%。

而华虹同样不乐观,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利润下滑幅度同样惊人。

不过,SEMI的预测给了市场一些希望。

根据他们的分析,晶圆价格可能会在今年第四季度触底,然后在2024年迎来反弹。

也就是说,当前的价格战或许只是暂时的,随着市场的调整,芯片厂商们的日子可能会逐渐好转。

结语

中国大陆成熟制程芯片的崛起,确实给台系、韩系厂商带来了巨大压力。

价格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半导体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在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大陆厂商在先进制程上的布局,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化。

对于厂商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将是未来几年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毕竟,价格战只是一时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把握,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