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离婚两次,频繁遇见渣男:痛苦的关系,为何具有致命吸引力?

张德芬空间 2024-01-17 14:15:46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来信:

我感觉我快崩溃了,三年里,我竟然离了两次婚。

第一段婚姻,老公是空中飞人,每天不着家。

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是吵架。

这样的生活,我真的是忍无可忍、离了婚,并决定要找个有时间陪我的人在一起。

所以,当后面有个创业者追求我时,即便我们很聊得来,我也没想过真的要和他在一起。

因为他也很忙。

只是一开始他对我真的很好,每次放我鸽子都会很认真地跟我道歉,最终我被他的真诚感动,跟他步入婚姻。

但谁想,婚后他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难得回趟家,要么当甩手掌柜,要么嫌我不够贤惠,气得我在家砸了好几次碗。

没多久我俩也离婚了。

我真的想不通,难道所有事业小有成就、工作忙碌的人,都这样吗?——

回家后只想当大爷,跟老婆吵架。

以前我爸也这样,好不容易忙完生意,回家就跟我妈吵架。

如果男人都这样,干脆一个人过好了……

回信:

亲爱的,感谢你的来信。

我非常理解你内心的伤痛和挣扎。

明明你不喜欢这类人,甚至清晰地知道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会有很多问题。

但最终你还是选择了他们,并实现了对“问题”的自我预言式证明。

你困惑自己为什么遇到的都是这样的人,难道天底下的男人都他们那样?

这其实也是很多女性面临的困境。

不是全世界的男人都一个模样,而是大家在找伴侣的时候,很容易被同一类型的男人吸引。

明明你想的是远离,结果却更靠近,好像情感模式已经被固定了一样,一直在循环,怎么也转不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

你总会被一类人所吸引?

先听一个故事。

我的朋友敏敏,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在外应酬,一个月也就回来1-2次。

每次回来,总会和妈妈吵架,有时候吵完还会摔门而出。

她就躲在屋里,看着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哭。

从小到大,她听妈妈抱怨最多的就是:

“你看你爸真没良心,肯定在外有女人了。”

敏敏听着妈妈的抱怨,既心疼,又无力。

有时也会怀疑,为什么妈妈要跟她说这些,她可不可以不听?

但这些疑问刚冒头的时候,很快就会被她自我压抑住。

因为她“不能像爸爸那样没有良心”。

“之后,我也就听习惯妈妈的抱怨了”,敏敏说。

然而,这种惯性的、对内在自我的忽视,非常痛苦。

为了自救,潜意识发展出了一种特别的应对方式——

它把那些被敏敏压抑、忽视的自我,

把敏敏面对妈妈时的无力、痛苦,

把敏敏面对爸爸时的爱与渴望,

统统纠缠、搅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扭曲的愤怒与对抗,

她跟妈妈站在一起控诉爸爸,说她讨厌像爸爸那样的人。

她也暗自发誓,自己以后坚决不找像爸爸这样的“坏男人”。

然而现实是,她找的每一任男友要么脾气暴躁,要么是花花公子,要么就不爱沟通……

每一任男朋友都有“坏男人”的影子。

敏敏很崩溃地告诉我,

“我不想找‘爸爸’,可是我找的全是‘爸爸’。”

对孩子而言,父母各是她50%的生命力。

当她用一半的生命力拼命压抑、否定她另一半生命力的时候,孩子就会自我割裂——

那些她越对抗的,也是她越想靠近的。

可惜,敏敏没有意识到这些。

她把所有问题归结于自己倒霉,“遇到的全是渣男!”

她抱怨世界,“天底下的男人都是混蛋!”

她恨自己愚蠢,“你就是个贱女!是渣男收割机!”

她用语言对自己实施暴力,判定她有罪。

但这些都不是事实,真相是她太缺爱了。

她在“爱”的驱动下,总被那个有着“父亲”影子的人吸引。

你可以回看下你的两段感情,是不是都有同样的、属于父亲的身影?

那个身影总是很忙,很少待在家里;

那个身影一回家,就意味着某种“家庭大战”的爆发;

那个身影跟你的亲密关系,活成了复刻父母关系的“模型”……

现实中,很多人都在关系里遇到了相似的难题,比如:

有人讨厌妈妈的唠叨,婚后却活成了“另一个妈妈”,天天唠叨着老公、孩子;

有人讨厌爸爸的控制,婚后却嫁给了“另一个爸爸”,有一个什么都要管的老公;

有人向往相互理解、支持的婚姻,最后却活在跟父母一样没什么亲密感的关系里。

“熟悉”的痛苦背后

是缺失的爱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会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样子?”

“为什么我总是选择一段痛苦的关系?”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爱的第一个异性,是自己的父母。

和父母的关系孕育了我们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模型”。

即便你不喜欢爸爸那样的男人,也不喜欢父母那样的亲密关系,

但潜意识对父母的爱与认同,会让你不自觉地“复刻”父母的婚姻模式来表达忠诚。

这既是我们熟悉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更是我们潜意识认定的“爱与被爱”的模式。

就像敏敏,她讨厌不负责任的爸爸。

但这种不负责任来自于她妈妈口中的描述,并不是她内心对爸爸的真实描摹。

只是为了保持对妈妈的爱与忠诚,她在行为上与妈妈站在了一起,“排挤”、“孤立”爸爸,控诉爸爸不负责任。

而那份缺失的、被压抑的、对爸爸的爱与期待,让她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寻找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所以,为什么会痛还会选择?

因为理智上的判断、指认,抵不过情感上的体验与向往——那份痛意味着“爱”与“生命”。

第二,这种熟悉的痛苦背后,暗含一种弥补的机会。

黄维仁在《爱情的强迫性重复》中曾提到:

我们会特别容易被同一类人吸引,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父母的心理特征,

当他们出现时,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他们弥补过去的遗憾。

在当下的现实关系中,这种信念就会变成:

虽然我的老公(男朋友)有很多缺点,但是他也曾对我好,如果我能再包容他一些,是不是他就会变好。

这时候,缺点变成了“机会”,成为缺爱的人心里的致命诱惑。

之前有一个姑娘,就和我倾诉过,自己从小受不了父亲太懦弱,没法保护自己,可长大后找的好几任男友,包括现在的老公都像是扶不起的阿斗。

虽然过得不幸福,但她一直有一个信念:

老公是爱自己的,只是他现在能力还不够,我可以先顶上、努力;

未来,老公会变得坚强、越来越好,能带给自己安全感。

这个信念,是让她活在痛苦关系中的“安慰剂”。

如果不这么做,她就需要承认并且直面“老公不怎么爱我”的真相,以及这个真相背后紧密关联的“父亲可能真的没有那么爱我“的可能性。

承认自己从小不被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

这意味着你需要切断和父亲的连接,剥离对父母的爱与认同,开始“背叛”父母,甚至是“背叛”支持自己一路活到现在的、童年的自己。

那一场对过去自我的灭杀。

所以,你会鬼使神差地继续你的愿望与“熟悉的痛”。

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对方。

然而,你放不下这个愿望,它必须完成。

它一直“固着”在那里,让你一次陷入强迫性重复的痛的关系里,直到被伤的彻彻底底,甚至陷入抑郁,就像一个死循环。

除非,你开始自我觉察、看见这内心发生的事情。

把滋养你的人请进你的生命

那这个局,该怎么破?

你需要一场冒险。

是的,就是冒险,走出所谓的“安全”的牢笼。

首先,觉察。

走出旧关系,意识到当下糟糕的感觉是你父母曾经带给你的恐惧,这是打破这个循环的开始。

觉察并回到创伤的源头,安抚当年那个未曾得到满足的自己。

你需要在内心做一个告别,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我有主动选择的权利,我不能再受潜意识的控制。

我有能力爱自己,我有权利决定把什么样的人请进我的生命里。

这会让你从和父亲的能量纠缠里撤出来,同样,在选择伴侣的时候,逐渐收回不健康的投射。

越是让我熟悉的感觉,越需要再三考量。

接下来,你就可以走上自性化的道路。

简单来说,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

列出你曾经遇到过错的人和你父亲相似的特征,对过去的创伤保持一种同情。

审视每一段关系,看自己在哪里陷入了困境,又是哪个需求最为强烈。

把这个需求拎出来,去尝试从那些让你不熟悉的新关系里去寻找。

你需要慢慢地去冒险,去尝试,去感受,这样一来,你就真的安全了。

同样,你会体验到珍贵的“这一次我终于可以主动邀请对的人走进我的生命”的控制感,疗愈你曾经作为一个孩子“无能为力”的创伤。

你也可以参与德芬空间《亲密关系》体验营,去不断学习、成长自己。

要知道,你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自己内心的某些声音有关,去听见它、去解读它。

这不仅可以让你变得更好,让你的亲密关系变得更好,更能让你斩断类似的痛苦循环,在你的孩子和你其他所爱的人身上不再发生。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一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