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博士彭某到民办高校当讲师的求职经历引发了广泛关注。据了解,彭某在北大哲学系博士毕业后,因为只有一篇国际核心期刊的发表文章,在求职时屡屡碰壁,“除了郑州大学,其他的985与211高校都没有任何回应”。
最终,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求职之路后,他入职了浙江省的一所民办二本高校。
采访文章中指出,自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以来,博士的招生规模从2018年的9.55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15.33万人,这一数字是1999年的8倍。2024年应届博士预计将达到12.58万,比2018年几乎翻了一番。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博士就业越来越“卷”,曾经能顺利进入211大学的学术产出,如今进入普通一本高校都难上加难。
越来越多的博士,选择民办
今年以来,不时有报道关注名校博士进入民办高校的现象。
近期,《中国科学报》还报道了复旦大学博士李某入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成为该校社会科学部讲师一事。
李某在2016年博士毕业后,给江浙一带的高校投了一圈简历。结果发现,在那些名校眼中,一个复旦毕业生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求职者。他厌恶“非升即走”,但在这所学校,他几乎没有考核压力,每周只需完成5节课左右,其余时间便可以肆意地读书、写作和生活。
2022年,他晋升为副教授,并在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他还独立主持了省部级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的课题组成员。
此外,今年温州商学院的人才引进待遇也引起了广泛关注。8月,温州商学院在《高校研究生》上发表公告,表示2023年底至2024年成功引进了大量博士人才,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以及香港大学等境外高校的优秀人才。
温州商学院2024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显示,该校人才引进门槛为博士、教授或硕士副教授。温州商学院为吸引人才提供了优厚待遇,学术水平越强,待遇越高。例如,最普通的“D4”类博士有40万安家费,25万年薪,及5万~10万科研启动经费;一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具有高级职称)被定到C2类,可获得140万安家费,70万年薪,40万科研启动经费。上表中定级D1的北大博士,可获得130万安家费,40万年薪和10万启动经费。此外,公告还明确,教师退休后可在社保退休工资的基础上,根据任职年限定额,额外领取可多达百万的退休金。
据武汉晚报此前报道,武昌理工学院师资力量引进就曾出现“大手笔”——据报道,该校引进了300余位专家教授,并面向海内外引进近100位清华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博士,其中不乏外籍博士,大力提升师资力量。
总的来说,一些民办高校为引进人才提供的待遇不可谓不丰厚。这些高校不仅在薪资待遇上给予优厚条件,例如高薪和安家费,还包括报销面试往返交通费、提供住房补贴、解决子女就学与家属就业等福利政策。这些条件对于许多博士来说,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对越来越“卷”的高校教职,民办高校正逐渐成为博士就业的新选择。
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困境
尽管许多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不遗余力,在待遇、福利政策上给予优厚条件,但依然面临一些困境。《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思考》一文曾综合分析了民办高校人才引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人才引进具有盲目性,缺乏战略规划
随着民办高校规模和学生人数的增长,一些学校在人才引进上缺乏战略规划,过分追求人才数量而忽视质量。人才引进程序不完善,高质量人才流动性大,到岗率低,兼职问题严重,这些因素影响了高校人才结构和长期发展。同时,部分学校在引进人才时未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学科需求,过分强调学历和职称,忽略了实际情况,导致引进的人才不适应学校发展,影响教学和科研效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民办高校主要依赖学费作为经费来源,与公办高校相比,它们在薪资、科研支持和住房补贴等方面不具优势,且缺乏编制,这些都会限制它们吸引人才的能力。
重视人才引进但是忽视了管理
人才引进本意在于提高民办高校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在引进人才后,忽视了管理和人才成长,导致人才闲置和资源浪费。此外,由于一些民办高校科研基础和学术氛围不足,一些人才难以发挥作用,或被安排在不合适的领域,无法发挥人才真正的作用。
对此,民办高校可以进一步制定科学人才引进规划,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革新人才引进的方式,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将人才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做好人才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引进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为民办高校的发展作出贡献。例如,高校在管理中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追踪不同类型引进人才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和教学效果,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确保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良性循环。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和同等权利。
在此之前,《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有相关规定:
“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待遇。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请、评先选优、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
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服务制度,保障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鼓励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任职。”
尽管政策层面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要真正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良性循环,还需要民办高校自身在内部管理、学术氛围、科研支持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管理、优化环境和政策支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各高校网站.
[2] 魏翠翠. 北大博士,到民办高校当讲师[N].南方周末. 2024-09-01.
[3] 胡珉琦. 复旦博士到民办高校当老师,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N].中国科学报. 2024-09-10.
[4] 曹建君. 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思考[J].公关世界,2021,(18):23-24.
挺好,继续扩招好,以后中小学都可以引进博士了
也要看本科是不是名校,别以为博士就多牛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