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英年早逝,成就了两个秦国人的辉煌。
一个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秦昭襄王,一个就是六国的噩梦制造者白起。
白起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了,他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天下间无人能描述他的可怕。
因为所有与他交战的敌人,都死了。而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据不完全统计,死在白起手上的六国将士,在120万到160万之间,天文数字。估计把春秋战国所有名将的歼敌数加起来,也没有他多,甚至放到两千多年后的近代,也罕有其匹。更何况,战国晚期天下人口也就在两千万左右(当时整个西亚与地中海地区的人口总数也不过如此),壮年男丁大概有四百万,也就是说,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死在白起的手上。我的天!
这样的怪物异形,与其说他是一个人,不如说他是一个介乎于人兽魔神之间的阿修罗。
所谓阿修罗,就是佛教天龙八部众之一,那个传说中为战斗而生的凶神。除了这个名词,我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他。
是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如白起一般,将军人这个职业做到如此纯粹、如此极致的,他不懂政治,不懂外交,更不懂什么儒家法家纵横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全身充满的是秦人彪悍残毒嗜血的基因,他只懂战斗、只懂杀人,他踏着无数鲜血淋漓的头颅,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士兵,升级为一个天下无敌的秦军统帅与世界第一歼灭战大师,汉尼拔与凯撒望尘莫及(注1)。不仅过去,甚至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有人能超过他,如果史籍上的歼敌数字准确的话。
总之,白起的一生,就是杀戮的一生。因为在那样一个恐怖的时代,杀一个人,你是杀人犯;杀一百万个人,你就是战神;杀光所有人,你就是上帝。
然而白起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没有败在敌人手下,而是败给了自己,因为杀人者人恒杀之,即使他是让六国人闻风丧胆让秦国人无限崇拜的最高偶像。
令人唏嘘的是,直到临死,白起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白起,又名公孙起,从这个氏来看,他应该是个没落贵族出身。不过秦自商鞅变法之后,所有贵族都得靠军功上位,何况是没落贵族,所以,为了重振家族的荣耀,白起少时就参军了,从一个普通军官干起。
那么,没有任何背景的白起是怎么从一个普通军官爬上秦军最高统帅宝座的呢?
很简单,杀人。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制度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即可授予草田一顷(草田谓荒田未耕垦也)、宅基地一处和免费为你役使的刑徒一名。而秦国的将领也是以斩首军功为唯一的“KPI考核标准”。所以,你斩杀的首级越多,或指挥手下斩杀的首级越多(注2),你获得的爵位也就越高。而不同的爵位,就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政治与司法特权(注3)。事实上首级这个词就这么来的,用人头定级别嘛!而且与魏武卒不同,秦国的军功爵只有战死才可以传子,否则后代就得重新奋斗,所以秦国人打仗都不怕死,死了自己不要紧,可以幸福一家人嘛!总之,在秦国,爵位是人生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你要没个爵位,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
当然,这也有个问题,因为人头的奖励如此之高,那么在队伍内部难免会出现自相残杀抢人头的情况。怎么办呢?商鞅想得很周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规定:五人为一伍,伍里只要有一人阵亡,其他四人就有罪;若有一人逃亡,其他四人还要处死。所以在战场上,士兵们不但不能自相残杀去抢人头,相反还要想着怎么保护战友、监督战友。那如果五个人中已经战死了一个怎么办呢?商鞅规定,其余四人只要每人杀死一个敌兵就能免罪。这样一来,士兵们只好更加拼命杀敌以让自己免罪。
从古到今,部队伤亡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没有斗志,从而丧失战斗力,一般来说,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而没有溃逃的军队就可以被称为精锐部队。商鞅制定的这个变态军法,不仅让秦军变成了伤亡越惨重斗志越旺盛的精锐部队,也让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注4),从《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来看,战国七雄,其他六国加在一起,共发动了36场战役,而秦国一个国家就发动了93次战役。从某个角度来说,战国的主角就是秦国,其他六国都是配角。特别是商鞅变法后的136年间(前356年-前221年),秦国在有大国卷入的96场战争中发动了52场战争,占54%,,并取得了其中48场胜利,占92%(注5)。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军功爵制度下浸泡下的秦军将士,必然特别擅长打歼灭战以收割战功。据陆鼎新统计,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有史记载的20次伤亡人数超过两万人的战争中,就有15次集中发生在公元前317年(此前秦国的实力尚未达到全盛状态)至公元前256年(此后大部分国家对秦国扩张的抵抗实质上已经土崩瓦解)这六十一年间(秦惠文王晚期至秦昭襄王时期)。而在这15次大规模战争中,有13次是秦国在朝东南两个方向扩张时与其他国家发生的冲突(注6)。
总之,战国中后期秦军的歼灭战经验极其丰富,战国末年秦之军事家尉缭子就说:“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尉缭子·兵令》)当然,歼灭战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夹击,包围,追击,阻援……只要一项战术安排不到位,敌人就有可能逃出生天,让歼灭战功亏一篑。所以秦军名将,如司马错、魏冉、胡伤、甘茂、樗里疾之辈,也很会打歼灭战,可斩首数量却远不及白起,就连我党伟大领袖毛泽东都评价他:“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于是,靠着这项独门的“打怪升级”的“技术”,白起爵位升的极快,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94年,白起大概才二十多岁(注7),就已经得到了 “左庶长”的爵位,成为秦军领导层最年轻的一个将领。
所谓“庶长”是秦国特有的爵名,意思大概与中原的“将军”差不多(注8),“左庶长”意思大概就是左将军,算是“卿”爵类的最低一级。在秦军功爵二十级中排第十。当年曾为秦国发展立下过史诗级功劳的百里奚与商鞅,秦公最初给他们就是“左庶长”的位子,足见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上位台阶。
而对于这么一颗冉冉升起的秦国新将星,最先对他感兴趣的是秦国权臣相国魏冉,秦国实际掌权者楚女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
魏冉这个人,打仗治国都有一手,算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他和宣太后都是外来户,在秦国权力虽大,却不免暗受到秦国本土派势力的排挤,所以他当政后,一直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军方势力,而当初昭襄王即位时,大批秦国王族子弟在内斗中丧命,这更让魏冉得以提拔大量心腹进入军队高层。而白起这个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少壮派军官,正是他最看好的一个年轻人。
于是一来二去,白起就成了魏冉的心腹爱将,着重培养的军事助手。
当时的国际形势,秦国第一大对手齐国正在与楚国争夺淮泗之地,第二大对手赵主父、第三大对手楚怀王以及第四、第五大对手魏哀王与韩襄王也都在这两年内相继去世,这么多领导人同时换届,其局势不稳,岂不正是秦国对外发展的大好机会?
于是,公元前295年,赵主父一死,秦便免去了赵人楼缓的相位,由魏冉为相,并主动修复与楚的关系,“予楚粟五万石”,以求全力进攻韩、魏两国。
公元前294年,魏冉派出了他手中的潜力股白起,去进攻韩国的重镇新城。三年前,齐国曾带领韩魏二国猛攻秦国,逼得秦昭襄王割地求和,将封陵、武遂、河外之地割还给魏国与韩国,如今趁着齐楚相争,秦国自然要对韩魏展开报复。
新城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河南省的新城,位于韩楚交界之处,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活生生切断的韩楚之间的联系,这样日后秦军在攻打韩魏或楚国时可以避免侧翼威胁,并实现各个击破的战略。其意义十分之重大。
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白起第一次崭露头角,就以极少兵力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占了新城这个战略要地,六国为之震惊。
这个白起,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如此厉害。从樗里子、甘茂、魏冉、司马错、再到白起,秦国真是名将辈出啊,可怕,好可怕。
这一仗打得如此漂亮,白起的后台老板宣太后与魏冉大喜,立马将他官升两级,封为“左更”(“更”有“管理更卒”之意),这个爵位已经很高了,不仅拥有固定的封邑,还可以养门客。攻下巴蜀的名将司马错也不过就是“左更”而已。
说实话,白起这官升得确实有点快,他功劳是不小,但和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司马错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注9),所以秦军之中自然有不少不服者,他们都认为白起是拍魏冉马屁才高升的,没啥真本事。
可是白起很快让他们闭嘴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有的是真才实干,无需任何人的提携。
注1:凯撒的自传《高卢战记》中说,公元前58-51年七年间,凯撒指挥罗马军队八次远征,攻占了高卢人800多座城市,同300高卢人作战,歼灭100万人,俘虏了100万人。不过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凯撒在吹牛,是他为了包装自己的政治形象、巩固自己的国内权势而故意夸大的数字,详见【德】马库斯·绍尔著作《发明历史:<高卢战记>中的史实与欺骗》。
注2:升到屯长、百将之后,就必须以团队的胜利与斩首数作为晋爵标准,也就是说,军官是以战事整体绩效进行考核的。所以很多秦国士兵最多升到四级爵“不更”,再往上的“大夫”爵几乎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注3:这些特权包括授予官职、赏赐田宅、穿着华服、免除徭役、赎身、豢养宾客奴隶,死后植树封墓,以及减刑抵罪等。甚至同在军中效力,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都有所差别。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仅能填饱肚子而已。即使不打仗的时候,无爵者也要应付各种国家徭役,还必须每月为有爵者免费劳动六天!
注4:如《商君书·赏刑》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也就是说,秦国老百姓上战场时都是欢天喜地锣鼓喧天相互庆贺,亲人们都千叮咛万嘱咐:你打仗要是没砍下敌人的脑袋,就不要活着回来见我!而白起后来也曾表示:“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简直比“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楚军强太多了(《战国策·中山策》)。
注5:参阅【美】许田波:《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许田波还指出,在商鞅变法前300年间(前656年-前357年)160场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中,秦国只发动过11场(占7%),可见当时秦国还只是个影响“诸侯国间战争的一个不起眼的因素”。
注6:参阅赵鼎新著,夏江旗译:《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166页。
注8:白起的生年史载不详,但他在37年后仍被秦王要求率军远征赵国,可见其此时年纪应不会超过三十岁。
注9:故有学者认为:“秦爵是在周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同军制结合更紧”(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白起以封闭包围形成歼灭战,我通过围三缺一包围要地进行围点打援,让对手乖乖的钻进包围圈里送死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大秦武安君、杀神白起!
我虽然是秦粉,但说句良心话,秦军得感谢一个敌人,军神吴起,兵家亚圣,他在阴晋之战把秦军打疼,打醒了
白起斩杀军队最多,战争就是杀人的不杀人叫什么战争,斩杀军队和屠城杀民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七国记载他打的战役没有一场是用兵屠城杀民的记载,鄢郢之战(水攻)有平民伤亡,你说他残忍,历史哪些所谓的名将杀敌军不行反而屠戮城池,一城又一城屠杀,这些所谓名将一抓一大把,知道项羽吗?。
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第一个大围歼战。
我不否认白起是那个时代军事指挥的佼佼者,但是那些数字不代表他能冠绝华夏的战争史,在他前面的吴起个人认为更为强悍,就凭兵贵精不贵多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先驱了,白起战果的很大部分是放下锄头扛起枪的农民,所以我说他是实力毋庸置疑,进前十肯定没问题,但是进前三应该还不够
前文有个不完全统计这个词 虽然后面说的不全 也能理解
杀戮过多得到了应得的报应,这个屠夫在晚死几年不知道又要多少人死在其屠刀之下。名气是很大也只是靠杀戮染红了顶戴,和曾国藩,李鸿章是一种类型。骂名唾弃注定逃不了。
魏无忌领兵,白起不敢出秦!
白起的祖上是楚国王族。当年楚灵王“父纳子媳”逼反伍子胥,顺带赐死了太子建,这太子建当时已经有后,这后人就是被伍子胥携带奔吴的公子胜。再后来这公子胜跑到郑国还是陈国不记得了,居然唆使国内贵族叛乱,意图重归楚国,事泄被杀。其后人转辗他国,流亡到秦、韩交界处定居。白起就是出于这一枝,楚灵王、太子建、公子胜就是他的祖先。[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
白起快跌下神坛了,同时期秦国败战,秦将都不可考,史书也不说,而这一时期几乎都是白起将兵。再加上秦后来焚书坑儒,记载缺失,秦胜战皆记载严实,将领有名有姓。败战就一言而过。随着考古深入,白起跌下神坛概率很大。
这么厉害的战将,竟然没有灭国之战,好歹司马错还灭了蜀国。
古人说的战争规模有些夸大其词
白起 韩信 如果有点政治脑子 就不会死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怎么奇葩了?! 即时战略游戏里都是这样操作的
直接数据对比发现杀人刀不如笔
真正战神唯有白起,成吉思汗算半个[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