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DIYer来说,津津乐道的可能就是当年的种种经典超频产品了,比如一代赛扬300A,著名的“图拉丁”……然而,对新的电脑爱好者来说,超频不仅越来越难,而且处理器型号也越来越多,为啥?
1、成也晶圆
于是,资深的DIYer会把现在这种情况称为“灰烬盛世”,认为从CPU到GPU,这种越来越难超频的现象,是因为芯片开始“出厂即灰烬”,已经没有潜力可挖了,要拿到“体质”好的普通版芯片几乎和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
其中的原因,就来自于晶圆——所有的芯片都来自一块块大小尺寸、制程工艺不一的半导体“圆盘”,它造就了过去的芯片奇迹,也造成了现在的突破困境。
半导体晶圆是电子设计和制造的基础。这些薄薄的圆盘状基底不仅是元件,还是展开半导体制造的画布。虽然目前半导体晶圆的材料已经大致有硅、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四大类,但用于制造各种处理器芯片的还是以硅原料为主。
晶圆是由纯度很高的单晶硅材料制成的。高纯度硅单晶半导体的圆柱形晶锭是通过从熔体中提取籽晶制成的。作为供体的杂质原子被精确地加入熔融的本征材料中,以确保晶体的掺杂,从而将半导体转变为 n 型或 p 型半导体。然后将铸锭切片,形成晶圆。
然后,按照芯片的设计,通过光刻成像蚀刻、分割划分,在一片片尺寸不等的高品质晶圆上,形成芯片或者芯片核心。
接下来,机器会把芯片区域进行切割,然后统一组装(根据架构接入缓存等其他半导体部件),装上PCB,然后封装外壳,形成处理器成品。
一块英特尔第九代酷睿处理器的 11.8 英寸(300 毫米)晶圆
2、难也晶圆
为了把晶圆上的CPU/GPU核心组件取出来,需要用金刚石锯将一个个半导体晶片切成薄片,但由于晶圆边缘的切削并不完整,因此有一定比例的晶片会完全报废。5% ~25% 的晶片会被扔掉——具体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核心晶片的大小。
而在整个晶圆生产的前期,每个晶圆的制造成本高达数千美元,从硅锭到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需要数月时间。从这些晶圆上能取出并出售多少块芯片,对于委托商(例如Intel和AMD)和代工商(如三星、台积电)收回制造成本至关重要。
而在制作中期,由于现在的芯片设计晶体管数量规模越来越大,如果要在同样大小的晶圆盘片上生产更多处理器,还要提高性能,必须要缩小整个晶片面积。而缩小的原理大家都一样——尽量缩小单个晶体管的尺寸。目前主流的制程,已经是5nm,也就是每个晶体管5nm宽。
这么小的晶体管,加工蚀刻必须依赖精度极高的光刻机,这又是巨大的固定成本。而且,光刻机并不能保证完全精度一致,也是有误差的。这些误差,将导致同一片晶圆上的不同部位的元件加工精度和质量出现差异——这些微小差异又要带来巨大的性能差异。
而晶圆基质本身也会带来差异:硅原料和金属深处,总会有一些纳米级的杂质。无论制造商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到完全干净纯粹。原材料品质差异,即使是精度再高的光刻机也无法实现完全一致性了。
在纳米级世界中,量子行为变得更加明显,随机性、噪音和其他小毛病会尽力破坏微妙的芯片游戏。所有这些问题都对处理器制造商不利,最终结果被归类为芯片缺陷。
精密的图像对比法(上)与光散射法(下)检验仪器,都能检查出同一个晶圆上不同晶片的差异
3、灰烬?物尽其用罢了
在晶圆切割前,制造商就会通过上图中的几种测试法,进行“全盘检查”和标记。
并不是被扫描出来问题的所有的晶片的缺陷都很严重,它们可能只是导致芯片的某一部分运行温度过高,但如果真的很严重,那么整个晶片就完全报废不用你了。
晶片从晶圆上切割下来,并安装到封装上之后,每一块芯片就要接受更多的测试。在检查处理器的质量时,会将芯片设置为在设定的电压和一定的时钟速度下运行;芯片会经过一系列基准测试,旨在对所有不同部分施加压力,同时对消耗的电能和产生的热量进行仔细测量。有些芯片完全按照要求运行,而有些芯片则好一些或差一些。
对发现有缺陷的处理器也要进行类似的检查,但在此之前,还要进行额外的检查,看看芯片的哪些部分还能工作,哪些位已经报废。
在封装测试线上接受进一步检测的封装版芯片
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晶圆的有用产出(称为良品率)会产生一系列“裸片”,这些“裸片”可以根据其功能部件有效性、能达到的稳定时钟频率、所需电压和发热量进行分类。这就是芯片分选。
对那些封装前就发现有缺陷的晶片也要进行类似的检查,已确认是真正的废品还是可以再分类。
假设对某个酷睿 i9-13900K芯片进行了全面测试,发现存在上述几个严重缺陷。其中一定数量内核和集显已损坏到无法正常工作的程度。这时候就会禁用 "卡死 "部分,并将其标记为酷睿 i5-13400F 系列芯片。之后还需要对时钟速度、功率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如果芯片达到了要求的目标,它将继续作为 i5非“K\F”芯片使用。
接下来的封装工作,就是按照13400F的规格,给它接上不同容量的外围原件:容量更低的SRAM缓存、数量更少的高速总线通道等……完成最终测试和封装。
总之,划分的档次越多,晶圆的利用率越高,整体成本也就越低!
因此,实际上,你的13700可能和你朋友的13100是在同一张晶圆上生产的!
从各方面考虑,芯片分选可大大提高处理器的产量,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利用和销售更多的芯片。如果没有这种技术,代工厂就会堆满废硅片,而你到手的处理器也可能比现在贵上三到五倍!
因此,处理器越来越难超,一方面既反映了目前半导体行业摩尔定律的局限性越来越大,但一方面,也为更多的廉价普通芯片进入市场,为大众提供更便宜的产品提供流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