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摄时代,作品价值越来越难于凸显,这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在互联网上上传的照片数量高达数十亿张。在一些卖图平台上,一天上架兜售的同类作品就达到十万张,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海量的图片如潮水般涌来,摄影作品变得无处不在,多到让人眼花缭乱,自然也就难以凸显其独特价值。
作品泛滥,独特性缺失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器材的高度普及和操作的便捷化,让摄影的门槛变得极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其拍摄功能愈发强大,像素直逼专业相机,各种拍摄模式一应俱全,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开启拍摄之旅。
旅游打卡地,本是充满特色与风情之处,可如今放眼望去,大部分游客拍出来的照片却如出一辙画面构图、光线运用几乎一模一样,背后的故事与独特韵味在这些千篇一律的照片中消失殆尽,沦为了毫无个性的背景板。
除了这些,像美食摄影、宠物摄影等领域也未能幸免。美食照片总是那几个俯拍角度,看起来似乎美味,却少了美食在生活场景中的烟火气与真实感;宠物照片大多是宠物卖萌的特写,猫咪瞪大眼睛、狗狗歪头傻笑,构图和创意匮乏,难以展现宠物的灵动与陪伴主人的温馨日常。
大量缺乏独特视角、创意构思的照片充斥在各个平台,使得摄影作品越来越难以在其中崭露头角,吸引观众的目光,珍贵性自然大打折扣。
艺术价值待考量(一)构图、光影运用平淡
许多摄影作品在构图和光影运用上缺乏精心雕琢,显得较为平庸。
以常见的风光摄影为例,有些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山水景色时,只是随意地将眼前的景色框入画面,山水、天空的比例分配失调,既没有突出主体山峰的雄伟,也没有利用云雾、溪流等元素引导观众视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在光影运用上,不懂得根据时间、天气选择拍摄时机,常常在光线直白、强烈的正午拍摄,导致画面缺乏层次感,山峦、树木的立体感缺失,看起来就像一幅平淡无奇的平面图。
(二)缺乏情感与故事性
摄影作品若仅仅是对现实场景的机械记录,而没有融入拍摄者的情感,没有背后的故事支撑,很难真正打动观众。
像著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阿富汗少女》,照片中的少女眼神犀利、充满故事,背后是阿富汗战争的苦难与坚韧,这张照片引发了全球对阿富汗难民问题的关注,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再如尤金·史密斯的《水俣病》系列,深刻揭露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饱含着对受害者的同情与对社会问题的批判,这些作品因为承载了厚重的情感与深刻的故事,成为了摄影史上的经典,其价值远远超越了画面本身,被人们反复品味、珍藏。
反观那些缺乏情感内核的作品,看过即忘,自然难以拥有较高的价值。
市场因素制约(一)供需失衡
当下摄影作品的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摄影创作者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长。
随着摄影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怀揣摄影梦想的人涌入这个领域,无论是专业摄影院校毕业的学生,还是业余自学成才的爱好者,都渴望在摄影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使得摄影作品的产出量持续飙升。
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摄影作品的购买需求却没有同步增长。
在商业领域,企业对于广告、宣传所需的摄影作品要求愈发严苛,倾向于选择知名摄影师或大型摄影机构的高质量、有创意的作品,大量普通创作者的作品难以进入他们的视野;而普通消费者购买摄影作品用于装饰家居、收藏等用途的市场尚未完全成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限。
以商业图库为例,许多图库中的照片库存积压严重,为了吸引买家,只能不断压低价格,甚至出现几分钱一张照片的低价倾销现象,这使得整体摄影作品的市场价格被拉低,创作者的收益大打折扣,辛辛苦苦拍出的作品却卖不上价钱。
(二)宣传推广不足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摄影创作者普遍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许多摄影师醉心于创作,认为只要作品足够好,就必然能被发现,却忽视了营销的力量。他们不懂得利用社交媒体、线上线下展览、摄影赛事等多种渠道扩大作品的曝光度。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社交媒体上积极推广作品的摄影师,其作品的商业转化率比不做推广的摄影师高出数倍。
一些网红摄影师深谙此道,他们频繁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拍摄花絮、创作理念、作品背后的故事,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积累了人气后,商业合作邀约不断,作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反观那些默默创作、不懂宣传的摄影师,即使作品质量上乘,也只能在小众圈子里流传,无人问津,难以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更谈不上卖出高价。
行业标准模糊摄影领域至今缺乏统一、权威的行业标准,无论是作品评奖还是商业定价,都存在着令人困惑的模糊地带。
在摄影奖项评选方面,各类摄影比赛层出不穷,然而评判标准却参差不齐。有的比赛过于注重器材品牌,使用大赛指定品牌器材拍摄的作品无形中就多了几分优势,使得摄影器材的广告意味盖过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有的比赛主题设定宽泛,评委的个人喜好在评选过程中占据主导,导致一些风格怪异、内涵空洞的作品获奖,引发大众对赛事专业性的质疑。
再看摄影作品的商业定价,更是乱象丛生。
画廊、影楼、图片库等不同销售渠道,对于摄影作品的定价没有统一的依据。画廊里,一些摄影师凭借名气随意抬高作品价格,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影楼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通过各种套路诱导顾客消费,定价虚高,产品与价格严重不符;这种混乱的定价局面,让买家无所适从,也让创作者难以把握作品的真正价值,极大地阻碍了摄影市场的良性发展。
破局之路:提升价值,重塑辉煌面对摄影作品价值困境,摄影创作者们并非束手无策,诸多可行路径能够助力作品提升价值,重焕光芒。
首要之举是培养独特风格。摄影者应选定自身持续关注的主题领域,像日本摄影师滨田英明专注于拍摄家庭日常温馨瞬间,以清新、细腻风格独树一帜;在色彩、亮度、构图处理上,大胆探索个性化表达,如俄罗斯摄影师Elena Shumilova偏爱低饱和度色彩、柔和光线,营造出静谧童话氛围,其作品备受追捧;通过系列化作品强化风格,如安塞尔·亚当斯的美国西部风光系列,从多维度展现主题,令人印象深刻。
重视市场运作不容忽视。一方面,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商业摄影师针对企业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创意广告图;家庭摄影师聚焦普通家庭,记录成长、团聚时刻。另一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摄影赛事、线下展览等多元渠道宣传推广,网红摄影师在微博、抖音分享拍摄花絮吸粉,参赛获奖赢得业界关注,举办线下展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势在必行。摄影组织、协会应联合各方力量,制定涵盖作品评奖、商业定价的统一标准。评奖时,明确艺术价值为主、技术器材为辅的准则,杜绝主观随意;定价方面,依作品质量、创作成本、市场需求综合考量,让价格合理反映价值,为摄影市场稳健前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