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递一哥顺丰控股发布了H股招股说明书,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1.7亿股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32.30港元至36.30港元,总计将募资约56.61亿港元(按发售价中位数计),预计于11月2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坦率讲,这个事件多少有些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一是募资规模不大,似乎有些聊胜于无。2024年三季度末,顺丰总资产有2140.22亿,特别是账面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达468.67亿,貌似并不一定非要通过IPO募资来筹集企业发展资金。
二是最近顺丰有过一笔高达67亿的特别分红,这次IPO募资接近60亿,难道是为了弥补分红后的资金缺口?话又说过来,如果真急用钱,则完全没必要有这笔特别分红,广大股民早就适应了顺丰一直以来的低分红状态,突然高分红反而容易调高味口。
故而,从这一角度看,公司发行港股的主要目的应该不单纯是为了圈钱这么简单。
三是发行价格明显低于A股价格,虽然这也算是港股低流动性市场的一种常态,但是低价稀释股权,且可能还会因比价效应带垮A股定价,明显不利于公司的市值管理。如果没有大的战略目的,这样折腾实在有些损人不利己的嫌疑。
那么顺丰此番H股IPO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公司自己的说法,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吸引国际投资者,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关于这一说辞,我个人认为大体上是靠谱的,随着电商所带来的增长红利不断趋缓,快递行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日益尖锐,寻求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2024年前三季度,顺丰控股共实现营业收入2068.61亿、净利润76.17亿、扣非净利润67.43亿,分别同比增长9.44%、21.59%、21.58%。
看起来表现似乎非常不错,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和2020年同期(营业收入1095.94亿、净利润55.98亿、扣非净利润51.05亿)相比的话,会发现营收增长了接近一倍,但是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只累计增长了36.07%、32.09%,意味着公司的利润率总体仍呈下滑状态。
这点其实也非常好理解,一方面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伴随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恐怕还将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下,价格战难以避免,2019年到2024年单票收入从23元降到现在的15元上下,截止2024年10月单票收入再度降至14.64元,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显然,公司的利润空间呈不断被压缩状态,依靠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技术加持顶多只能缓解这一态势,而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趋势。我们知道快递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电商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基本靠得是量的提升,但是随着电商需求增长的不断趋缓,一旦量的增速不够,利润率又不能雄起,公司的未来将会变得非常尴尬。
所以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管理层不得不另谋高招,力图打通任督二脉,追求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出海国际化或许是比较现实的一条途径。
为什么这样说呢?打个比方,美国的人力成本更高,人口稀疏导致快递物流规模效应极低,但是美国的快递公司依然过得十分滋润,原因就在于快递行业不发达的环境下,行业竞争反而不激烈,有定价权,单票价格极高。
某种程度上讲,顺丰的战略意图也在于此,进入国外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市场,成为链接国内外的桥梁通道,进一步开辟高毛利补充业务,从而缓解整体利率润的逐渐下行压力。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