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融合之六

四海易文字 2024-09-11 02:43:03

书法的融合是书法创新的过程,也是我们形成独属于自己书法风格的过程。“融合”应有主有次,我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某一贴或某一碑深入研究,在牢固掌握其技法、气息之后,再吸纳风格相近或相左的其他碑帖的元素。“吸纳”的过程不是停留皮表的生搬硬套,而是循环往复地探索、实验、反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逐步形成即符合书法规律,又独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实现书法的融合,实现书法的创新。此外,我们不仅要关注书法本体的融合,还要关注书法与现代生活中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比如将设计、装置艺术等方面的元素融入书法),从大艺术的视角来实现书法的更多融合。

本期主题“书法的融合”是笔法、墨法、章法、字法、书写性、格调、势、韵等前十四个主题的升华和融合。融的本义为炊气上升而熔合销化,或固体受热变软或软化为流体,引申为调和、和谐、流通、长远、永久;合的本义为盖合,引申为闭合、聚合、结合、符合。融合即融解、熔化、调和、和洽。书法的融合有三。一是矛盾融合,如临摹与创作、创作理念与实践、书法传统与现代性、碑与帖、书卷气与金石气、经典与新文献、形式与内容、意与法等矛盾的融合,清刘熙载《书概》对矛盾融合的论述颇为精妙。二是交叉融合,现当代书家和理论家多有论述,涉及范围极广。如学科之间,主体为书法在人文社科等学科之间的融合。又如书体之间的融合,近现代以来书家多重视且多实践,尤其在当代。再如风格之间的交叉融合等。

三是与人的融合。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书法即人,优秀的书法作品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格调等,同时也反作用于创作者及其作品。就自身的创作而言,技法与理念,理论、教育与创作等往往不能协调发展,故宜力使心手双畅,作品基于传统而出,笔墨技巧稔熟于心,又较好地体现时代精神,进而融合变通,蜕变为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

融合的基础是对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牢固的掌握,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和广阔的视野是书法融合的基本条件。书法的融合也是自然的过程。个人的审美取向,个人的见识和知识面,个人的文学素养,个人的风格追求不同,都可以影响书法风格定位。书法事业要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还要不断地创新。形式和内容的融合也符合当下中国书法发展的自然规律。

我谈以下三点:第一,笔法的融合。笔法其实就是用毛笔书写的动作,要想在书法有突破,必须临很多的碑帖,把这些动作变成自己的自然动作,就可以把不同碑帖中的笔法动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第二,中国画的审美和书法的审美的融合。中国画讲究黑白灰以及点线面的合理搭配,还有疏密关系的处理,这方面,古人以及近现代书家已作了尝试,但并不完美。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好好研究一下。三、书法与书者个性情感的融合,我看很多书写者,一边书写一边想,这样的书写很难把个性及情感表达出来,要想做好这点必须要熟练古帖,把古人的书写动作变成自己的自然动作,动作对了,字也就自然写的正确。总之,首先一定要熟练古碑、古帖,二要没事画点国画。

中国的书法并非单纯的汉字书写,而是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为造型,创作出各具风格的艺术形象。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融会贯通,只有做到有效融合传统经典作品,才能够让自己的书艺有所提高。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踏踏实实从传统着手,经过长期刻苦的技巧训练,博采众长,加深书法造诣。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思维,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吸取合乎规律性的成分。在遵循和掌握书法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书写思维。具体言之,对每一个碑帖都要深入研究,以此发现各体、各家、各碑帖的特点和联系。不仅要做到反复探究它,而且要反思自己的书写实践。长此以往,能逐步掌握书法规律,并探寻创新的途径。若不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在书法实践中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当然,融合还需悟,也就是对遇到的问题力求达到自己的理解。譬如,蔡邕在鸿都门外看到工匠用扫帚沾着石灰水在刷墙而悟得飞白,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得草书笔法。我们不仅要在学中悟,还要在创中悟,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给技法注入生命,也就是表现自己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意,让法为我所用,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艺术语言创作出有别于他人的作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