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遇到蝗灾怎么应对?

磨叽和疙瘩 2020-04-03 10:14:47
或许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了解蚂蚱这一小生物,毕竟它也曾是我们跟随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在田间劳作时的“玩具”。蚂蚱弹跳力极好,啃食蔬菜粮食,虽然被孩童玩弄是残害生灵但也算得上是为民除害,功大于过。

完备的防御防控使得现在的我们可能对于这类生物的厉害之处不甚了解,要知道,它们在古代可是使得饿殍遍野的重要元凶,和旱灾、洪涝的危害不相上下。甚至觉得蚂蚱是人类对它的爱称,古人对它的敬称可是蝗虫,蝗由虫和皇两字组成,皇,顾名思义,可见它的“地位之高”,是因为它恩济天下吗?显然不是,危害天下虫之首而已,故为蝗虫。

一,蝗灾的产生原因

要说道蝗灾的产生原因,大多数人不以为意,天下众生,各有各的生存繁衍规律。殊不知,我们并非要刨根掘底去探究一个物种的起源,而是弄清一场蝗虫灾害的背后,铺天盖地的蝗虫到底是如何聚集,如何大肆繁衍,如何一扫而光农民辛辛苦苦的作物。

据蝗虫产卵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可知,其实干旱是使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他们喜好干燥温暖的环境,干旱使得土地变硬龟裂,作物除去能较适应干旱的以外,其他都只有面临降低产量甚至颗粒无收的惨状,令百姓苦不堪言。

但对于蝗虫来说,干旱就是一个绝佳的生存,繁衍的机会。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已经提到,干旱产生的温暖干燥的环境是蝗虫习性所适应,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干旱使得植物干枯甚至死亡,使得蝗虫有了更多产卵的地方,最后一个原因,想来大概也是蝗虫吃食爱好绝大在含水量较低的食物,所以干旱使得各类植物更适合蝗虫的胃口。

但究其蝗虫大肆繁衍的原因不过如上,造成蝗灾的重要原因可能还是在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据说一只蝗虫飞动足以引发一场蝗灾。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蝴蝶效应一样,同理,一只蝗虫的飞动,在途中与其他蝗虫可能产生碰撞,就可带动其他蝗虫一起振翅,一带十,十传百,就以这样爆炸似的信息传递速度,使得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只蝗虫振翅,席卷每一片有作物的土地,甚至每一片有植被的土地,所到之处皆如草木不生,由此产生蝗灾。

二,古代蝗灾产生的危害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始于农耕,农耕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蝗虫肆虐的后果最直接的便是农作物几乎无剩。古代遗留下来的书籍也记载了很多蝗灾史实,比如开成四年的蝗灾描写如:“六月,天下旱,河南,河北皆蝗……田稼即尽,至于野草树叶细枝亦尽。”

可见,旱灾一旦发生,在预防和控制两方面都不成熟充分的条件下,蝗灾便是避无可避,造成田里庄稼被蝗虫一扫而空,连野草树叶也都难逃厄运。那百姓的生活呢?肯定也是人间炼狱,路有饿死骨大概就不只是贪官污吏的罪过,很大的原因是蝗灾。

其实如果蝗灾产生仅仅只是使粮食减少,终止于此可能还有得救。但其产生的连环效应尤其令人胆战心惊,植被被横扫,有一些生物常识的我们便知道,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链也会被破坏,甚至有物种面临被饿死。人当然也是其中物种之一,我们常说人改造自然,但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显得太过于渺小。

只是有人被饿死,一致的想法可能是饿死了的就埋起来,生者还得继续。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古代,除去贵族之外几乎所有百姓都以农耕为生,失去作物他们一无存粮二无钱财,靠什么过活?当然如今的玩笑,靠吃土吗?

所以有一种惨况是旱灾和蝗灾两大灾害交加,几乎很少人能抗的过干旱的年头。就是说活的人远少于死去的人,活下来的估计也没有力气再对这么多的死人进行埋葬,还有那力气大概也不至于被饿死。

没埋葬的人,在各处腐烂,产生的细菌疾病也开始蔓延,其实到了最后,战争可能就算最温和的方式夺取人们的生命,饿死,病死,哪一样有战死来的痛快?所以我想,旱灾致使蝗灾,蝗灾致使瘟疫,战争等等,每一项都是弱小的人类所不能承受的。

三,古人是如何应对如此恐怖的蝗灾呢?

古人一直饱受蝗灾的危害,所以与蝗虫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过。与其说是斗争,在迷信的古代不如说是祈祷。即然成为蝗虫,其实古人有很大一部分对其保持的态度是敬畏的,他们觉得,蝗虫是一种神圣的虫子,不能杀害,只能供奉祈祷不要再给人类施加灾难。这样有用吗?

显然没有,如果你硬要说它有用的话,我想,蝗虫离开只是因为这一片土地已经被啃食干净了吧。就好比古人信奉水龙王,认为洪涝灾害是龙王施加的,便给龙王建庙供奉,可而后又有大水冲了龙王庙,龙王可也只是假想而已。

除了百姓对蝗虫的敬畏,胸怀天下百姓的天子更是不愿意看见这样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毕竟深居高位,自然得胸怀天下,于是也常有天子设立天坛向天神致歉,表示自己的罪过不要降罪于自己的子民,大抵是天子自诩为天之骄子,认为自己与天神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当然,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能全是愚昧封建的,也有先进分子开始分析蝗灾的产生,怎么去避免蝗灾,产生了蝗灾又该如何去治疗的问题。他们所想方法大致有二,在那个年代,农药是不可能产生的,但古人也想到了该从根源上去解决蝗灾,根源在哪,蝗虫卵大量存在。

古人甚至有提出拿蝗虫卵来交换粮食的做法,于是百姓在田里翘出蝗虫卵高高兴兴的去官府交换粮食,这样即使得蝗灾被扼杀于摇篮,又使得百姓有了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另外一个是古人善于发现和思考,琢磨出了蝗虫所害怕的天敌,利用天敌来震慑蝗虫。

这其实在历史中也有记载,比如清朝所记载“有虫如蜂,附于蝗背,蝗立亡”。古人对待蝗灾的方法也就大致归类为以上两个方面,一方面迷信祈祷,另一方面则采用实干,直接灭掉蝗卵等等。这么多年的抗争历程,也是给一代代的农耕子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四,总结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各种先进的设备,对生物研究的透彻,但他们也能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对抗自然,使得人类一步步走到现在。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现在虽然有了各种技术,但自然环境却也是被我们伤害的不浅,尤其是化学药品的泛滥。我们思考的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利用自然来征服自然,而不是以破坏的形式征服。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