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到底算不算忠义之臣?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8-24 15:06:56

说庞德忠诚,那确实是忠诚。襄樊之战中,在曹魏集团工作了28年的老干部于禁被生擒后选择投降,苟且偷生。而庞德这个加入曹魏不到5年的新人,却能与关羽死战。失败后面对关羽的招降怒斥,他依然坚持不降。多年后,庞德与典韦一起作为忠义的代表,被配享在曹操太庙。民间更是为他创作了抬棺战关羽的典故,为他人生的谢幕之章又增添了许多悲壮色彩。

但若说他忠诚到感天动地,那似乎也有些问题。庞德从小生于西凉,是马腾一手提拔,从小卒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大将。这份知遇之恩是无法抹去的。然而之后,庞德却义无反顾地投靠了杀害马腾一家的曹操,还为曹操献出生命。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讲究。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庞德面对跟随大半辈子的马家和仅工作几年的曹魏时,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在我看来,用"忠臣不侍二主"之类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东汉时期的人是不太合适的。这种名臣良将一辈子不能跳槽,即使老板没了也只能跟着陪葬或隐居的观念,其实是宋代以后才有的。

在此之前,从三国时期开始看,张辽、黄忠、赵云、法正、太史慈等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跟随曹刘孙三家的。其中许多人的前任主公还是被后来的主公直接消灭的。再到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就看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有多少是降将。直到宋代,随着程朱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步入新的高峰,才有了下属要从一而终的概念。

因此,用宋代以后的标准去评价之前的朝代,我觉得是不太恰当的,尤其是三国时期。我们说在曹操称帝之前,理论上大家都是大汉的臣子,无非就是在不同诸侯手下工作。一个部门没了,换一个,很正常。

所以,当马超独自离开张鲁投奔刘备,连妻子孩子都不要时,作为被抛弃的庞德,自然对降曹没什么心理负担。何况之前庞德的都亭侯、中郎将等职位,都是在马腾与曹操蜜月期时由曹丞相亲自封的。他降曹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然而,为什么同样的逻辑在襄樊之战就行不通了呢?于禁跟随曹操多年的老臣都投降了,你一个新人激动什么?这边是大汉丞相,那边是汉室宗亲,再来一次内部调动不就完了吗?

说到底,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在汉中的庞德可以投降,但此时在襄樊的他却万万不能降。为什么?因为在公元219年,庞德的全家老小都被曹操控制在手中。

是否忠诚,是否有义,这都是后世人的主观判断。仁者见仁,真相只有2000年前的庞德心里清楚。这事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庞德当时投降刘备,他的家人就只剩他一个了。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可怕的人质制度。

这套制度并非汉末才有。早在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就是这个领域的老手了。很多人可能会说,刘秀那么仁义,怎么会做这种事?别误会,仁义是对忠于自己的人,但防患未然还是要做的。刘秀每次派人出征,都会把领兵将领和中层官员的家眷请到大本营来"游玩",这样才能保证前线的安全。

所以说,仁义可以,但这个级别的人,仁义不等于没脑子,不等于心慈手软,更不等于天真烂漫。当然,也有人天真烂漫,那就是早期的曹操。宛城之战时,他没有控制住张绣的家属,还与张绣的婶婶邹氏私通,结果导致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丧命,自己也差点被擒。

此后,曹操开始效仿光武帝,对待投靠者变得冷酷无情,严格执行人质策略。比如李典,兖州人,当年可是集体叛乱迎接吕布的。你还想继续做官?也不是不行,但李家军的家眷必须搬到邺城来。青州、徐州都给你管没问题,但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有小心思?让你的族人也挪个地方吧。

再如张辽,曾是吕布的部下,即使打出了以800敌10万的惊人战绩,他的老母亲依然只能在国都长期处于监视状态。

别以为只有曹操心狠手辣,吴蜀也是如此。像关羽地位那么高,与刘备亲如兄弟,但带着长子关平在荆州时,次子关兴还得留在益州。再比如交趾王士燮,看似很威风,但作为东吴的藩属,也得把儿子送到孙权那里表忠心,才能继续做他的"土皇帝"。

这就是东汉以孝道宗族为核心的道德标准。像徐庶,心里对刘备再喜欢,长坂坡上母亲被抓了也只能乖乖投曹。关羽兵败,也是因为吕蒙白衣渡江占领江陵后,控制了刘备集团将领士兵的家眷,好吃好喝地款待,还让他们写信给前线,说自己过得多好。关羽军的将士一听说家人过得比原来还好,立刻就失去了斗志,二爷才彻底崩盘。

纵观整个三国,完全不在乎自己父母妻子的名将,也就马超和姜维两个人了。所以当时这两人的名声都不怎么好。

回到庞德,正是因为人质问题,使得他根本没有投降的选择和资格。于禁是老员工,或许还能念些旧情,功过相抵。但庞德算什么?刚来的降将,你的旧主子马超还在刘备那边呢。只能死战到底,你不死,全家就得死。

但反过来说,只要庞德死战,即使最后战死,公司也不会忘记他。别人求都求不来的谥号,他得到了与徐晃、张郃一样的"壮侯"。至于家人,更不用担心,四个儿子全都封侯,食邑百户,这辈子的生活费全包了。再加上与曹操同享太庙的荣誉,面对这种情况,换做是屏幕前已婚有子的各位,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当然,我相信庞德也一定有过挣扎和犹豫,会想自己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在一些戏剧作品中,庞德被塑造成主角,从他在西凉的青年时代讲起,有与马家的旧情,有被马超抛弃后的无奈,以及如何成为曹操手下的悍将。直到困守襄樊,面对刘备方法正的劝降,以及自己这边程昱在幕后的冷眼旁观,庞德是如何一步步做出自己选择的?

在此之前,由于庞德不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主要角色,在《三国演义》里戏份不多,地位也不突出。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庞德相当厉害。除了《三国志》里记载他"勇冠腾军"之外,他还有非常难得的临阵斩将记录。要知道,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还能全身而退,这已经是关羽那个级别了。只可惜,庞德当年斩杀的是袁尚手下的郭援,名气远不如颜良。所以很多人就不了解这段历史。此外,他在襄樊之战中曾射中关羽前额,这些都显示了他超群的个人能力。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