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夏,叶剑英专程邀请身体不好的粟裕到烟台疗养,也就是在聊天期间,叶帅偶然提到了58年的往事,特意提醒粟裕:
“现在国内的形势很好,你1958年的事也可以重提一下,你赶快给中央写个报告吧。”
粟裕一听,心里非常激动,尽管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这件事情就和一根针一样扎在他心头。
一1951年9月,经过短暂的治疗,粟裕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于是粟裕决心回国。
不久之后,周总理、朱老总向粟裕传达了中央指示,要调他到总参工作,粟裕虽然表示了推辞,但仍然出任了总参第二副总参谋长。
当时,第一副总参谋长为聂荣臻,因时任总参谋长的徐向前身体不好,所以他代理总参谋长。
聂帅与粟裕当时同在总参工作,可以说进一步提升了总参的工作效率(张震回忆),可他们两人之间的合作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小摩擦”。
粟裕调总参工作后不久,就把张震也调来总参任作战部部长,因为过去战争年代,两人就曾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那时粟裕作为第一副总参谋长,分管作战部,张震刚好能够配合上。
据张震回忆,他调总参任作战部部长后不久,代总长聂帅就找他谈话,并着重提到了两点。
“毛主席和几位军委副主席太忙了,他们要处理全党、全国、全军的大小事情,每天我都能看到他们办公室灯火通明到天亮,这样下去要过度劳累,是不行的。”
“考虑几位中央领导人的身体状况,以后作战部的文件不用事无巨细汇报上去,先把文件送到我那里,需要上报给毛主席等领导同志处理的,由我批呈。”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总参的所有工作还都是延续过去战时的习惯,没有一个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张震认为,聂帅的要求并没有什么不妥。
后来作战部严格遵循这一规定,总参上报给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人的文件就少了许多。
不过,时间一长,毛主席就发现了不对劲儿。
两个月后,毛主席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宣布今后军委的工作由彭老总负责,但随后话锋一转,询问坐在一旁的聂帅:
“为什么最近军队系统汇报的文件变少了,是不是有什么消息不能上报的,部队是不是出问题了。”
毛主席的措辞很严厉,让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聂老总当时在会议现场却一言不发。
张震担心产生误会,就主动站出来担责:
“主席你们平时工作太忙了,考虑到有些文件内容重要性低,就没有像以前一样全部汇报,只选了最重要的上报。”
可毛主席并没有接话,只是盯着聂帅询问,但聂帅始终一言不发,这种沉默的态度也让毛主席更加生气。
“你要还是一声不吭,那就做组织调整。”
事后聂帅解释自己不说话的原因,当时毛主席和几位领导同志都在气头上,不好站起来争辩,考虑到那时总参工作确实没有一个规程,所以聂帅也有想听听中央批评意见的意思。
当时会场上其他几位领导同志也都站出来打圆场,毛主席这才没再批评下去。
聂帅回到总参后,向众人传达了毛主席的批评意见。
本来这件事情都已经结束了,可随后发生的事情却又超出所有人预料。
二因为在会上,时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的张震主动站出来担责,粟裕作为分管作战部的副总参谋长,认为自己也有必要做一个检讨。
1952年7月25日,粟裕给毛主席递了一份检查,明确提到了自己违反了毛主席“每半个月向毛主席汇报一次情况和工作”的指示。
张震后来谈及这件往事,也觉得颇为无奈:
“这里就体现出粟裕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他本意是好的,一是检讨违约,之前承诺每半个月向毛主席汇报一次,答应了没做到。”
粟裕本来只是检讨自己的过失,但是并没有想到,毛主席会把他的工作与聂帅的工作放在一起比较。
毛主席后来肯定粟裕半年多的工作成绩,批评了聂帅。
7月30日,聂帅主动向中央递交了一份书面检讨,并对总参今后报送中央文件做了具体的规定。
可惜的是,这件看似不大的事情,给聂、粟两人造成了一定的隔阂与误会。
同年秋,聂帅因为劳累过度,昏倒在办公室,因为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总参的工作很繁重,使得聂帅不得不去集中精力应对,直至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聂帅才在毛主席的劝说下去养病。
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上,决定设立国防部,彭老总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粟裕正式出任总参谋长。
张震后来谈及老首长粟裕,也坦率的称,粟裕在总参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在军事建设的成就上,可他唯独没有处理好各级单位之间的关系。
也正如之前所谈的那样,那时新中国成立初期,部队各个部门之间的具体的分工、规章制度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那时彭老总主持军委的工作,对粟裕领导的总参就多次提出批评,也造成了两人之间关系紧张。
总的来看,粟裕在军事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但唯独在应对人际关系上,确实有明显短板,很容易造成其他人对他的误解。
彼此的矛盾逐渐积累下来以后,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爆发。
也因为各级工作部门规章制度并不健全,粟裕在后来工作中,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疏忽,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就是越权,毛主席认为这已经不是日常工作中的失误,而是涉及到严肃的职权问题,因此授意军委召开一次扩大会议,教育全军干部引以为戒。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了批评,彭老总、聂帅都说了很重的话。
三粟裕参加革命几十年,足以证明自己白璧无瑕,事实上在当年会议上,也有不少人为他说情况。
一年后,彭老总也遭到冤屈,有人曾建议粟裕把他的事情也拿出来说一说,但粟裕却不愿意:
“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证明自己。”
当时在会上受到批评的张闻天1964年在无锡与家人谈话时谈及粟裕,仍然由衷的感慨:
“人格品德,光彩照人。”
粟裕卸任总参谋长后,随即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兼党委第一副书记,在叶帅(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支持下,主持院的常务工作。
1958年12月30日,粟裕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兼任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
在后来漫长岁月里,粟裕的身体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心里背负着这样一个大包袱的情况下,但当年许多的老战友,都对粟裕的情况表示了关心,这让粟裕十分感动。
从1976年开始,粟裕在夫人楚青的帮助下,开始撰写回忆录,不过因为身体原因,粟裕回忆录的创作进度很慢。
1979年夏,在烟台受到叶帅鼓励后,粟裕回到北京,就当年那段往事写了份报告,叶帅专门在报告上做了批示,并将报告分送中央主要领导人。
不过,出乎预料的事,报告后来石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
也因为当年这桩往事牵涉范围很广,粟裕在第二年元旦,就陆续拜访了聂帅、徐帅两位老帅。
1980年元旦,粟裕、楚青夫妇专程到了聂帅家中探望,聊起来当年这桩往事,希望聂帅能为这件事情说说话。
聂帅一听,也显得十分感慨
“这件事确实应该解决,那个时候说话上纲都是很高的,但是总政交给我的调查报告我还没有收到,等报告送到我的手中,我会为你说话的。”
聂帅这句话,无疑对粟裕是很大的鼓励。
可即便如此,这份报告后来仍然是石沉大海。
1983年1月21日,粟裕秘书朱楹打电话给杨尚昆的秘书,希望能约见谈话,杨尚昆听到汇报后同意了请求,同年2月2日,杨尚昆在住地接见了楚青,聊起了这件往事。
杨尚昆除了对此事表态以外,还专程提到了与他人商讨解决的过程,因为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人和事儿特别多,楚青也明确提到了,在报告递上去以后,曾与聂帅有过谈话,聂帅明确表示了“这件事情应该解决的态度”。
不过,粟裕那时的身体情况已经每况愈下。
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逝世,杨尚昆专程登门慰问,并询问楚青:
“楚青同志,家里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任何要求,你尽管提。”
楚青并没有提别的要求,只是谈了一点:
“杨副主席,家里没什么困难,我只有一个要求,粟裕同志的回忆录还没完成,他留下了不少口述材料和文字资料,请组织批准能继续完成这项工作。”
杨尚昆一听,当即表示同意。
直至粟裕将军去世十年后,即1994年12月25日,刘华清、张震共同署名一篇文章《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并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日报》同时发表,才算是间接为粟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