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比亚迪!新能源渗透率超50%“言出法随”,合资何去何从?

独家引擎 2024-04-22 07:33:57

2023月4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预测,在未来三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就将突破50%。

没想到就在4月,“言出法随”了。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零售渗透率分别达到50.19%、50.39%。可以说,时代的天平已正式向新能源汽车倾斜。

新能源渗透率过半,中国制造业将迎升级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长呈现出阶段性暴增的状态。

在2005年到2015年,彼时还是合资车的天下,中国品牌尚且处于累积阶段,市场环境注定了新能源汽车不能带来太大的价值。因此,这10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仅突破了1%。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高调宣布,“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电动车,而不是汽油车的。”次年,比亚迪就推出了全国首款新能源汽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F3 DM。

2016年到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入了新阶段,3年多的时间里,渗透率提升到5%。

虽说这一阶段的渗透率并不高,但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完成从萌芽到“破土而出”的关键阶段。

2018年,中国市场正式结束了保持了28年的增长状态,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却与市场整体节奏相反,延续了2017年的高速增长状态。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4.59万辆,同比增长110.9%;2018年累计销量达98.5万辆,同比增长88.9%。

也就是在这几年间,造车新势力、跨界造车的概念在中国彻底被熟知。与此同时,中国主流品牌大多已经拥有了相当丰厚的家底,开始向“高端化”市场高歌猛进,多个高端自主品牌相继问世,正式开启与合资品牌的市场对垒。

但相比于那些动辄拥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外来者”,中国品牌无法在三大件上做到超越;另一方面,想要扭转消费者认知、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需要“另辟蹊径”,于是多家车企制定了一份初级阶段的电气化转型计划。

在此期间,比亚迪秦EV、比亚迪E5、宋DM/EV、秦Pro DM/EV、唐EV陆续诞生,而不断攀升的销量,验证了市场对优质新能源汽车的青睐。再加上政策扶植、油价上涨等“天时地利人和”,让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了“爆发前夕”。

2020年到2024年,这4年多的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以远超行业预期。从4月的市场回馈来看,中国原本在2020年制定的2035年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或许将在2024年提前实现。

在此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运营能够得到全面激励,期间创造的大量工作岗位能够使更多普通人受益,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促进新能源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不得不说的是,2020年开始,无论是宣布停产燃油车的果决,还是发布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将中国动力电池拉回磷酸铁锂赛道的魄力,都让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显得格外浓墨重彩。

另外,作为有责任感的企业,2023年比亚迪前往高校“夏招”,为3万应届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培育了新人才 。

大众认知持续改变,取代燃油车再提速

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核心驱动力,还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2023年上旬,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曾发布过一份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报告,据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行业总体得分上涨了37分,达776分。

结合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退坡来看,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消费就已经正式从“政策驱动”转为“产品力驱动”。而榜单中,燃油经济性成为了消费者肯定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指标之一。

不得不说,论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车的确具备碾压性的优势。

比如,几年前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超过400km,就能够基本满足城市用户的出行需求;而当时主流的新能源产品,包含部分高端产品在内,续航普遍在400km左右。但近年来,纯电汽车的续航持续增长,大部分纯电小车以及微型车续航都能够达到400km水平,高端纯电车的续航甚至卷到了700km+。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多线路、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主流的插电式混动、增程、纯电三大线路,甚至已经有部分量产落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甲醇汽车等。

如今,续航够长且省油的混动类产品,或是拥有超低用车成本的电车,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同时,电车丝滑的驾驶质感以及静谧性都能够极大优化驾乘体验,尤其是基于技术赋能,大部分混动产品在城市通勤等工况下,也具备媲美纯电汽车的驾驶质感。

多年前,面对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如今,很多人开过新能源车,就不想再开燃油车。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3月,中国狭义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77.2万辆,同比增长34.5%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态势。随着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让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得到充分市场验证,并收获了口碑。

随着中国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心理认知度攀升,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成本、科技等感知已经达到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平。

按照韦伯-费希纳定律,当一个刺激差别量达到一定比例就会引起差别感觉,当前超越50%的市场渗透率也表明,新能源汽车的地位已经到达了一定的临界点,未来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与接受度将持续改变,从而为新能源汽车逆转市场并加速取代燃油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除了动力源的创新,高阶智驾技术的开发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延展,也将影响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发展走向。要知道,未来发展“智电融合”汽车依然是大势所趋,双效优势的结合将使得市场的天平继续更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倾斜。

自主合资对垒,此长彼消

2024年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对垒显得“此长彼消”。

当前中国品牌已完成了电气化的上半场,全面步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反观合资品牌,它们大部分都滞留在上半场,甚至有的直接选择了“摆烂”。

基于此,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技术代差”压制日益显著。

尤其是插电式混动车型,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多元一体”的产品。今年上市的多款新车,都具备集成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等功能于一提的优势,在竞争中进一步削减了燃油车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随着技术集群、规模效益下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供应成本持续下降,而想要“乘胜追击”的中国品牌纷纷“让利于民”。从去年的“油电同价”到今年的“油比电低”,已经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体验到了什么是“真香”。

而在相关的细分市场,合资品牌大多没能在新能源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战场“,甚至部分还在自己的“主场”丧失优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及车型保值率呈现出整体的下滑趋势,其中燃油车成为了保值率下降的“重灾区”。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则相对稳定,个别首次上榜车型保值率极高。

而这份榜单中,比亚迪旗下多个品牌、多款新能源产品的保值率名列前茅。

其中,比亚迪海豚以79.78%的一年保值率在纯电动保值率榜单中排名第二;前15名中,还有腾势D9、宋PLUS EV、元PLUS、汉EV等比亚迪系纯电动车型。而混动保值率榜单中,则有腾势D9 DM-i、宋 ProDM-i、唐DM-i、汉DM-i、宋DM-i、驱逐舰05等比亚迪系混动产品上榜。

由于合资依赖的燃油车市场逐渐被崛起的新能源汽车所“蚕食”,使得法、韩等车系日趋“小众”化,甚至有部分被边缘化的合资品牌无奈退出中国市场。

而合资品牌的“衰退”又迫使终端大量经销商关门闭店,令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障。因此维权纠纷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交钱无法提车、售后服务无保障的事情发生。

当然,直接看销量数据或许会对合资品牌的“衰退”会有更直观的感知。

2024年3月乘联会的月度销量榜单前6席,有4席属于中国品牌,其中比亚迪以月销260,300辆、同比增长35.4%的成绩位列第一,占据15.4%的市场份额。

相对来说,过去风光无限的日系品牌“掉榜”更加明显。以前“日系三剑客”是乘联会销量榜单的“常客”;但在今年3月,却仅有一汽丰田一家日系厂商上榜,销量同比下滑7.2%,仅位居第九;而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均未进入前十。

写在最后: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中国市场是它们全球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但如今,中国品牌在本土夺回主导地位的同时,开始向着海外进发,去全世界“开疆拓土”。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以491万的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一次中国品牌在技术、效率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未来的全球汽车格局,或许真的将由中国品牌来抒写。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