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需留意项立刚的“反智恶声”

王新喜科技趋势 2024-11-04 22:56:48

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需要的是务实与创新,而非盲目听从某个声音。然而,近期却有人借此机会,恶意攻击科研人员,试图在科研人员与企业家之间制造隔阂。这种行为若非出于极端的无知和偏见,便是受到了某种利益的驱使。

在中美竞争日益白热化,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封锁打压的当下,这种针对国内科研人员群体的诋毁和指责,其最终受益者很可能就是美国。

10月31日,飞象网项立刚再次在其微博认证账号上发表言论,对前沿科研领域的院士群体提出了质疑:“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不能被院士们的华丽辞藻所迷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项立刚表示,他的这一观点是在10月30日华彩杯算力大赛颁奖典礼结束后返程的旅途中,与领导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布局”时灵感突现的。

然而,与他的标题所营造的轰动效应相比,文章内容却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撑,完全依赖于个人的主观臆测。例如,他断言“人工智能与算力的未来发展,其关键在于产业与经济的融合,而非单纯的技术突破。但遗憾的是,院士们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对有限。”、“院士们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看法,大多来源于媒体对美国相关话题的炒作,缺乏深入实践的理解。”以及“院士们的言论,往往只是美国人工智能舆论场的回音壁,缺乏独立见解的支撑。”……

这些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论,自然招来了网友们对其“作品”的一片质疑之声。

项立刚似乎已经形成了习惯,那就是通过“臆想”和“主观猜测”来公开诋毁院士群体。

在今年9月和10月,他相继对丘成桐外籍院士发表了负面言论,认为他“回到中国就是为了捞取荣誉和金钱”;对参与“两弹一星”工程的98岁高龄何祚庥院士,他同样进行了不恰当的评价,认为其“缺乏科技素养,对现代产品毫无了解”;他还对孙凝晖院士的学术水平提出了质疑,称其“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远不及我”。

项立刚为何屡次与院士们过不去?

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在利用这些“吸引眼球”的内容来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提高自己的流量,从而推广自己的商品,如“空气消毒机”等,或是为某些企业发声,打击持不同意见的人士。

(图说:刚诋毁完百岁何院士,随后就何院士热度卖自己的消毒机)

项立刚的言论历史中,“反智毒舌”之态屡见不鲜,他擅长将本应理性交流的内容,刻意包装成“阴谋论说辞”、“煽动性言论”以及“歧视性表达”。这不仅严重刺激了公众的情绪,更在不经意间加剧了不同社会阶层与群体间的紧张关系,导致社会和谐受到破坏,增添了诸多不必要的纷争与混乱。

在他看来,学不好英语是因少数人利益,进而被绑架所致。

不看新闻联播,就成了“下等人”。

评论新款手机“性价比”不高,就是“一辈子没做过实事”的院士。

针对项立刚发表的一系列诸如“那帮院士的水平还不如我”等言论,新华社旗下权威媒体《财经国家周刊》已公开点名批评,指出其有意将产业内部的正常讨论扭曲为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对立,这种行为若非源自深度的无知,便是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动机,极大地破坏了公众对科技创新研究的尊重与正确理解。

在当前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全面围堵,众多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秀企业与机构不幸被列入“实体清单”的艰难时刻,我们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科学家与企业家,推动产学研用各界的深入合作,共同面对外部压力。然而,项立刚却选择以“恶语相向”的方式,试图在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挑起不必要的争端,这种行为不仅让每一个渴望中华复兴的人感到痛心,更可能让那些敌视中国崛起、期待看到我们内部分裂的势力暗中窃喜。

面对与美西方在科技领域的显著差距,我们深知不可能通过一时的努力就实现全面超越。因此,无论听信谁的言论,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如果项立刚不能坚守其在飞象网上所承诺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感,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言论最终只会沦为令人不齿的“行业笑柄”、应当被坚决抵制的“反智噪音”。我们必须警惕其言行可能给产业、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在这个关键时期,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我们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1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