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和90后,都是计划生育下出生的“新一代”。
这一代人的父母,好像突然间就看开了:生男生女不重要,只要孩子健康就行。
生太多孩子容易拖垮家庭,倒不如只生一个,好好教育。
大家只看到家门口关于计划生育的宣传语,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效果。
却不知道从鼓励大家多生多育到决定计划生育之间,都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据说当年,有专家提出计划生育之后,遭到了毛主席的怒斥。
可见实行计划生育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一、人口专家马寅初的“不幸”人生1982年,马寅初出生在富裕人家,那时候人们比较迷信,觉得他的出生时辰特别吉利,日后肯定会成为人中龙凤。
听信了算命先生的话,马家父母决定好好培养马寅初,让他未来承担振兴家族的重任。
从小,他就表现得很聪明,属于一学就会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能难倒他。
那时候风云变幻,中国正处于被分割的年代,马寅初萌发了科教兴国的想法。
他意识到,想要改变中国目前的命运,就得要多学习知识。
跟同伴聊天的过程中,马寅初知道了国外的教学水平和技术很发达,便萌发了出国学习的想法,等到学成归来后为祖国出一份力。
面对儿子想出国的想法,马家父母并不赞同,还列举了一系列原因。
在马家父母看来,儿子马寅初未来要掌管家业,传宗接代才是他的首要任务。
马家父母生活在旧社会,他们的思想比较腐朽,觉得儿子去了国外,就违背了祖宗的家训,所以断然拒绝了马寅初的要求。
可是,对于一心想要科教兴国的马寅初来说,不能出国学习新知识的滋味,太难熬了。
于是,他跟父母谈判,希望能得到家人的谅解。
一番商讨后,父母勉强答应了马寅初的想法,但前提条件是要先娶妻生子,等到马家有后人之后,他才能远赴国外学习。
没办法,马寅初只能被迫答应父母的要求。
过去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母的安排下,马寅初和从未见过面的张团妹结婚了。
谁曾想及婚后,新婚妻子张团妹就给他上了一课,当着父母的面直言道,以后肯定要给马家生个儿子,不然自己就是马家的罪人。
从此之后,张团妹开启了她的生儿子大计。
父母明确告诉马寅初:没有生下儿子之前,他不能离开家庭,更不能出国。
张团妹用尽了偏方,都没有生出儿子,连续生下几个女儿后,马寅初实在受不了了,一气之下就选择了出国留学。
国外求学多年,马寅初主攻经济学,直到1914年才学成归国。
本以为接下来的时间可以学以致用,好好报效国家。
结果,家里的妻子又开始整“幺蛾子”。
眼看自己生不出儿子,决定给马寅初纳妾,父母也以死相逼,万般无奈下迎娶了小自己十几岁的小妾。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终于,生出了父母心心念念的儿子,马寅初的生育计划才算完成。
二、有了“计划生育”的初想法有了儿子的马寅初并没有想象中开心,甚至觉得亚历山大。
加上父母、妻子、小妾和七个儿女,家里人口多达十几口,养家的任务都落到了马寅初的身上。
他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就算是有儿子又怎样呢?
如何把七个儿女教育成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马寅初无数次地设想,如果家里只有一房妻子,只有两三个孩子,那现在的日子肯定会过得轻松很多,不至于这么艰难。
从那之后,马寅初开始关注人口问题,也走访了很多多子女的家庭。
他发现,只要家庭子女比较多的话,日子过得都特别难,别说穿衣服了,就连吃饱饭都困难。
眼前的现状,也让马寅初明白,想要拉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得要少生孩子。
要不然,国家生产再多的粮食,也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温饱需求。
“新人口论”的想法,在马寅初心里初具雏形。
只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加速发展曾提出过“鼓励生育”的政策,明显和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相违背。
若此时提出“新人口论”,鼓励老百姓计划生育,就是与全国人民为敌。
马寅初只能暂时把这个想法保留在心里,继续走访调研。
直到1953年人口普查,才让马寅初意识到人口增长的数据有多可怕。
距离1949年人口普查才过去4年时间,居然增加6000万。
不敢想象,要是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中国得要有多少人口。
马寅初决定不再等待,他在报纸上发表了《新人口论》的相关文章,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老百姓直言,这是和国家领导唱反调,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果然,这篇《新人口论》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想要见见这篇文章的作者,看看关于人口问题,这位作者有什么高明之见。
三、被国家领导人接见随后就有专门人员联系到马寅初,安排他和毛主席见面。
一开始,马寅初也做好了被问责的准备,毕竟这是高调和领导人唱反调,被批评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见到毛主席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问责场面,双方敞开心扉的交谈,场面还算和谐。
后来马寅初回忆和毛主席的此次见面时,曾多次称赞对方是个好领导。
会面之前,马寅初就准备好之前的调研数据,他打算用数据的方式,让毛主席看到自己并非无稽之谈。
马寅初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太快,反而会给国家发展拖后腿。
很简单的道理,人口太多的话,消耗也会增加,会让生产受到影响。
甚至,马寅初还把人口增长和国家存亡联系到一起。
在他看来,国家人口太多,在拖垮国家生产力和经济的同时,还可能把中国逼上“死”路。
之前的说法,毛主席一直认真倾听,偶尔点头附和。
但是说到人口问题和国家存亡时,他彻底坐不住了,直接怒斥马寅初的想法有些过于激烈。
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有些过激,马寅初便停止了解说。
好在毛主席知道他并无坏心,作为人口专家和经济学家,马寅初看问题的角度要比普通人更深远一些。
对于马寅初的说法,很多人表示不认同,因为他本身就有七个孩子,居然还提出计划生育的政策。
大家一致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压根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
可实际上,马寅初就是因为家里有七个孩子,知道养孩子的难处,才提出人口计划的想法。
他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把重心放在生产力上,少生孩子也能减少一些负担。
四、计划生育提上日程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计划生育的重要性,马寅初提出了再次人口普查的想法。
作为接受过西方先进教育的人口专家,他自认为用数据说话最有信服力。
1958年到1963年之间,国家又再次进行了人口普查。
事实证明马寅初的猜测是正确的,人口确实呈疯涨趋势,比过去四年的新生人口上涨很多。
这一次,顺便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做了统计,发现人均粮食上涨的速度很缓慢,仅有59公斤。
也就是说,人们种植粮食的速度,赶不上人口上涨的速度,已经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这一次,国家有关领导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马寅初提出的人口计划很有前瞻性。
就目前的国家发展趋势来说,不适合大力生育。
直到1982年,计划生育才正式开始实施,纳入国家政策。
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新生儿健康,把优生优育的政策贯彻到底。
很多家庭的观念还没有改变,总想着生儿子才能继承家业。
如何能在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还顺利生下儿子呢?很多人想到了偏方。
结果,这些偏方并没有科学依据,导致生下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据说当年马寅初也是生儿子偏方的受害者,太太张团妹被偏方荼毒,伤害了身体。
也正是如此,坚定了马寅初想要推动计划生育的想法。
随着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动和实施,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前进了不少。
老百姓把目标放在了生产上,家里的条件明显比之前改善了不少。
结语站在过去的角度来看,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真的推动了国家发展,减轻了国家的民生负担。
只可惜时隔多年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年轻人不愿意踏入婚姻,更不愿意生孩子,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
2021年,国家正式推出了三胎政策,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生育大军中。
可是,不管国家如何鼓励,年轻人都不愿配合。
参考信息:
史在没有钱 2024.06.19 《专家提出计划生育,毛主席听后怒斥:别把人口问题等同于国家存亡》
博览历史 2023.05.17 《惹怒毛主席的“人口论”,谁这么大胆把人口问题等同于国家存亡?》
韩知许 2024.06.24 《专家提出计划生育,毛主席却怒斥:别把人口问题等同于国家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