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书香门第,是大才子沈从文最宠爱的小妹;
她生逢乱世、颠沛流离,饱读诗书,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情怀;
她最终精神疯癫,委身于乡村泥瓦匠,她就是沈从文的九妹沈岳萌。
生于动荡时代仍备受宠爱1912年,沈岳萌出生。作为家长最小的女儿,沈岳萌自小便深受宠爱,但也在这一年,沈家走上了败落之途。
沈岳萌的祖父曾在清朝年间,因为围剿太平军有功,获得了总兵头衔,任职云南昭通镇守使,沈家堪称官宦之家。
后来又因几次卓著的战功,一路青云直上,成为贵州省的提督,沈家一度声名显赫,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1892年,沈父沈宗嗣娶了当地的女子黄氏为妻,这桩婚姻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合。婚后他们共生育了九名子女,而四个都中途夭折,只有五个孩子顺利长大成人。
沈岳萌就是最小的老九,其上有大哥沈阅霖、大姐沈岳鑫、二哥沈岳焕(也就是沈从文)和六哥沈岳荃。
沈岳萌出生的那一年,沈父由于不满大清政府的腐朽和堕落,参加了武昌起义,誓要建立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理想世界,并多次发动武装叛乱。
面对清政府的多次残酷举动,沈父无所畏惧,浴血奋战,成为了当地深得人心的领头人。
谁知境况转瞬间急转直下,沈父因与组织内部的同事产生严重的意见分歧,愤而离开。满腔热血无处抛洒,心中无限激愤的沈父冲动之下,做出了一个使整个沈氏家族坠入深渊的决定:前往北平刺杀袁世凯。
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沈父的刺杀计划败露,沈父被迫走上了逃亡之路,而那时的沈岳萌刚刚出生三个月。
沈家也随着沈父的外逃走上了倾覆的末路,沈母一人带着全家老小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将家里祖上积攒下来的房产田地一一变卖。
虽说家族风雨飘摇,沈母对自己这个最小的女儿依旧宠爱有加。沈岳萌自小生得天真烂漫,身材娇小,喜爱读书和画画,心地善良。
有一次,大哥从山里抓回来一条虫子,想要和朋友一起逗弄。沈岳萌看见了心生不忍,连忙制止了大哥的行为,将虫子放生。
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沈岳萌自小对文学耳濡目染。沈从文爱好读书写作,房间里有很多珍贵书籍,沈岳萌时常跟哥哥沈从文撒娇,央求他将视若珍宝的书籍借给自己看两天,沈岳萌记忆力惊人,看过的文字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
不仅在文学上颇有天赋,沈岳萌对于数学也有很大的乐趣。有一次,沈家兄弟们正为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沈岳萌见状,拿起笔三两下便解出答案。哥哥们看到都惊叹不已,连连赞叹九妹的聪慧。
沈岳萌虽聪颖好学,却赶上时代动荡,家中生变,竟无法接受教育。每每想到这件事,沈母都感到万分痛心。
她曾骄傲却倍感遗憾的对沈从文说:“我的小女儿聪明伶俐,喜爱知识,却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接受不到!”
沈岳萌自小便知道家中光景一年不如一年,母亲殚精竭虑的供养着几个孩子,所以她格外懂事听话。
与她不同的是,六哥沈岳荃却深陷爱情无法自拔,并被对方骗去一千多块钱,而那一千多块是当时沈家卖房得的三分之一的钱款,六哥自知无颜面对家中亲人,遂选择离家出走。
六哥的离去仿佛是这个家族走向溃散的征兆,沈父在外逃亡多年且音信全无,很多债主借着要债的名义纷纷上门要求见沈父。沈母不得不让长子沈岳霖外出寻找沈父,那个年代的交通十分不便,沈父又不知所踪,大哥寻至关外也未见父亲的踪影。
由于房产都已被变卖,家中人口走的走、去的去,人丁减少,沈母带着小女儿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搬到了芷江。沈母的妹妹及妹夫们大多在此地任职,算是娘家有了点依靠。
在芷江,虽然生活拮据,但沈岳萌跟着母亲度过了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宁静时光。很快,家中光景有了一点好转,大哥终于寻回了父亲。
此时的沈父已加入辰州的军队,并担任要职,随后,他便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安排在队伍中担任秘书、司书等差事。沈母也带着沈岳萌赶往辰州,一家老小终于得以团聚。这时的沈岳萌年仅11岁。
情窦初开却天不遂人愿沈氏一家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归来的再度荣耀加身,动荡的时代之下,又有哪个家庭能置身事外、安于一隅呢?
1923年,从军已久的沈从文饱经战火的洗礼,看着国破山河的景象,他愤而脱下军装,前往北京,决心弃武从文,像鲁迅先生一样,用笔杆子拯救这个民族,以文字唤起每个国人心中的情怀与激情。
沈母一生儿女众多,若说最为疼爱的是小女儿沈岳萌,而最寄予厚望的便是儿子沈从文。与沈父一样,沈从文自小便心怀家国天下,无论从军还是从文,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充满热血的心怀和坚韧的性格,沈母一直都看在眼里,她把小女儿沈岳萌叫到身边,对她说:“你的这些哥哥里,从文是最有出息的,今后你要多听他的话。”年仅十二岁的沈岳萌乖巧的点了点头。
刚从边城小镇来到北京的沈从文,日子也不好过。接连多篇作品被拒稿,而有幸发表的作品影响力也甚是寥寥,自知家中状况也不好,沈从文只得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坚持写作。
1924年,沈从文的写作事业逐步迎来曙光,他的多篇作品在《晨报》、《现代评论》等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沈从文也渐渐的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了颇有名气的作家。
越来越丰厚的稿费,暂时缓解了沈从文窘迫的生活状况,这时的他想起了远在家乡、聪明好学的九妹。
在沈从文前往北京开始自己文学生涯时,从来没有忘记过九妹。他经常通过往来信件了解九妹的近况,一来是九妹自小与自己亲厚,二来则是母亲多有嘱托,要照顾好自己最疼爱、也最放心不下的小女儿。
对于这个聪颖伶俐的妹妹,沈从文也很是疼惜。每每提起九妹,沈从文都会自豪地向他人夸耀:“长得越来越好看,谁见了都说是个美人。”
1927年,沈从文决定将远在家乡的九妹接到北京来,和自己一起生活。那时的沈从文刚赚得一点稿费,生活尚未宽裕,却也咬牙将九妹接了过来。
此时的沈岳萌十六岁,正值花一样的年纪,她只身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来到一座陌生且繁华的世界。在这里,她将度过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光。
沈从文初见自己多年未见的九妹时便大吃一惊,沈岳萌已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颦一笑间皆是少女的娇羞和纯真。沈从文决心要好好培养自己的这个妹妹,让其成长为一代才女。
随着沈从文写作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家人的经济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善。经济富裕了,沈从文便将更多的钱花在了九妹的教育上。
沈从文为九妹请来了精通法语专业的学生来当家庭教师,并有意送沈岳萌出国留学,在他看来,九妹聪颖好学,应该去更广大的世界里走一走、看一看。
1928年,沈从文去往上海发展,将沈岳萌和母亲接去同住。这时的沈从文已是知名作家,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很有名望,他受邀在公学进行授课,并让九妹也前往进行旁听以增长学识。
来到上海的沈岳萌见识到了真正的花花世界,她再也无法静心读书做学问,而是终日参与各类娱乐社交活动,尤为喜爱逛街和跳舞。
在此期间,沈岳萌迷上了外国爱情小说,醉心于小说中的感人爱情,也愈加脱离现实生活,变得傲慢且清高,这也为她日后悲惨的爱情生活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沈从文遇到了张兆和,并和她迅速坠入爱河。沉迷爱情的沈从文,自是没有顾及到九妹的诸多变化,只是一味的为沈岳萌寻找各类学习机会,至于学到什么程度,则尚未可知。
1930年,沈从文前往青岛大学任教,沈岳萌跟随哥哥来到大学进行就读。在这里,沈岳萌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1934年,沈岳萌遇到了让她牵挂一生的恋人刘祖春。刘祖春和沈家大哥沈岳霖是好友,自幼便相识,兵荒马乱的年代,刘祖春无所依靠,遂找到好友沈岳霖,想让对方帮自己谋得一份差事。
大哥沈岳霖向来为人宽厚热情,便给二弟沈从文去信一封说明原委,让其好生照料自己的好友。
多年以后,刘祖春仍旧满心感慨地说:“我这一生从未遇见过像岳霖这样温厚的人,他对我的照拂没有第二个人给予过。”
刘祖春来到北京沈家,正在会客厅与沈从文交谈之时,便看到了站在珠帘后面的沈岳萌,沈岳萌轻轻拨开珠帘,低头浅笑的样子,让这个青年人一见倾心。
而沈岳萌对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男孩也颇有好感,时常主动加入他和自己哥嫂的谈话中,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很快便觉察出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情愫。他们也认为二人甚是般配,便有意撮合。
刘祖春为人积极上进,很快就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并且也成为了一个作家,两人本应有着光明的未来。
可是战争年代又哪里会有安稳的小家?在大学时期的刘祖春接触到了先进思想,他决定弃笔从戎。
干理想事业就意味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他不愿沈岳萌跟着自己吃苦,更不想耽误这个美好的女孩,于是选择将这份真挚的感情结束在尚且萌芽的阶段。
面对心爱之人的离去,沈岳萌痛彻心扉,她无法接受对方抛弃自己离去的事实,终日以泪洗面、闭门不出。
这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也开启了沈岳萌悲惨人生的序幕。
家人离散终是命若浮萍战火很快遍蔓延到全国,甚至是大学校园都不得幸免。一架架敌机飞过,对学校进行了狂轰乱炸,沈岳萌在战火之中,努力保卫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所幸自己并未受伤。
当狼狈不堪的沈岳萌回到自己的宿舍,却发现一片狼藉,自己的房间被盗匪打劫一空,她心爱的书籍全部被毁,无法承受的她一瞬间精神失常了。
而此时的沈从文也遇到了诸多难题,战火纷飞使他的工资愈加减少,与张兆和的婚姻也出现了重重矛盾,他白天要去上课,晚上要写作赚取稿费,同时还要照顾精神失常的九妹,沈从文精疲力竭。
最终,经过诸多考量,沈从文不得不将九妹送往六弟沈岳荃的住处,即使内心万般不舍,却别无他法。这一别,竟是永别。
跟随六哥居住的沈岳萌病情并未好转,反而有加重的倾向。她时常半夜起来到处走动,胡言乱语,时常大白天拉着孩子要给他们上课,讲解文学……
终有一日,这个在他人眼中疯疯癫癫的女人再也没有回来,她失踪了。
而此时的沈从文正在经历时代的折磨,他不堪忍受,选择喝煤油灯,被抢救过来后,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自此再无缘文学之路。
多年后,沈家人才在附近的村镇上找到了她。那时的她已经生了一个儿子,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泥瓦匠。
据村里人说,沈岳萌常常穿着淡色旗袍,坐在村口的石头上,嘴里呢喃着人们都听不懂的诗词。
时代的车轮从未停歇,滚滚向前。成为了压死沈氏一家人的巨石。六哥也因莫须有罪名惨遭不幸,而那一年村里受灾,饥荒大面积爆发,沈岳萌最终死于这场饥荒。
一代才女就此陨落,而沈氏一家人最终落得四处离散、生死两茫。
个人在时代面前宛如蝼蚁,滚滚巨浪之中,命若浮萍,其中的恩怨是非,只能留待后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