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月17日又两部国产电影撤档了,加上之前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便有三部了。另外那部动画不提,这个《红毯先生》撤档确实有点意外,虽然它失败了,但是也没有想到它会跑了,撤档了。
这电影放在11月那时电影淡季时上映多好,或许还能捞个3,4亿票房不会那么难看,何必要去蹭春节档?况且这片的基调完全跟春节气氛不搭调,说这片在春节档票房烂的原因是得罪某些人也好,说还是文艺片也罢,最根本原因还是这电影拍得真的不好看!
我在年初三去看了,电影放到一半时一些观众都受不了就直言不好看就离场了,电影里内容无聊空洞,笑点也比较尬,还有大量那些意义不明的镜头,普通观众真get不到电影想表达什么。
《红毯先生》证明什么?这部电影是最大的“黑色幽默”我也算半个内地影视圈的,简单说一下吧,就一部电影来讲,这个片子成色不错,7到8分还是有的吧。宁浩作为导演,通过很多镜头语言,把刘伟驰的内心通过具象化和视觉化进行了展示。
比如多次出现了分隔的镜子,暗示了刘伟驰内心的割裂。以及片尾平衡车一段,暗示刘伟驰尝试找回平衡。刘德华作为主演,演出很稳定。很好的塑造了刘伟驰这样一个在演艺事业上既努力又功利,在日常生活中既好人又高傲自大的角色形象。
如果这个片子换个国籍,你说是日本导演、韩国导演拍的,那估计9.5分往上走了。
因为全片的调子就像风雨下的湖水,有波澜,但不汹涌。有矛盾,但不尖锐。也好像一场小雨,你说下雨了吧,在路上的人不打伞也可以。你说没下雨吧,没出门的看着这雨就不想出门了。
但是考虑到被各种短视频养刁的观影习惯,更不要说还在爆款频出的“微短剧”,而且当下又是春节档,就一部商业片来讲,6-7分不能更多了——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一部电影来讲,是好电影,没啥短板,还不错。但是放在春节档和当下的情况来看,短板就出现了——编剧。可能是担心写得太过火,会舆论“太上火”,所以,全片的“讽刺”都没那么讽刺。
就好像重庆人吃火锅,这辣吗?这不是甜的嘛?
无论是刘伟驰作为演员为了得奖的那种“功利”,还是作为有身份的人怕被偷拍,又或者作为有钱人,凡事拿钱说话,拿钱办事,不讲礼数。对于这些情节的设计都太老套,或者说“典中典”,别说现在人均阅片量都是几百上千,就算是不看电影的,也猜得到都是这些情节。
整个影片给我留下的印象,甚至不如当年一句话深刻——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这句话出自,《天下无贼》中刘德华作为一个偷车贼对保安的大喊。相较之下,这句台词的讽刺可能比《红毯先生》中所有的梗都更讽刺和辛辣。
当时我看完出来第一感觉就是这个票房应该起不来,因为没有IP影响力,也没有爆点。
当时预测票房是2-3亿。(按照现在首周8000万来算,周期应该差不多是这个数),我觉得可能太少了,华仔自带2-3亿号召,就品质应该能上7-9亿(就影片本身的品质来看,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回馈)
不过,现在看来开始太乐观了。毕竟短视频和微短剧正在影响影视市场的风格和习惯。人们也许还记得枯燥和乏味的朱一旦,但谁知道背后的编剧是谁呢?
现在的观众,他们会说某某剧好看,编剧好,故事好,但是你问他导演是谁,编剧是谁,一概不知,只知道自己想看的演员在不在。然后以“目标演员”为中心,下调几个评价档位,再对脑海中的片库进行比烂式搜索,只要比曾经看过的烂片好,那就算“好编剧”。
所以,打个比方,如果你喜欢看中单对线,看个你来我往,每一局内容都大差不差,主要看个操作细节,那么《红毯先生》还可以,挺有意思,但这个意思要自己去品。如果你喜欢看抓人,看打团,看大招,看上高地。那就别去了,没有,真没有。
甚至片子结束,中单对线也没有击杀。
不是“烂片”,但确实有些无聊?宁浩新片真的“不接地气”我个人的话,还是比较喜欢《红毯先生》这部电影,在我看过的最近两三年的电影个人评价里不算差,肯定比现在评分高些,但是也理解普通观众为啥不喜欢它。
宁浩是我少有的基本上看过所有作品的导演,真的太喜欢他的黑色幽默风格了。这部片子阴阳了好多人,从导演,演员到出品方投资人甚至于网友,也就宁浩,刘德华敢拍这种影片。不过很多地方都需要对当代中国电影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宁浩的黑色幽默风格才能get到。
其中关于“贾导”“大棉袄”“资方最懂”那几段真的太搞了,我看到那里完全绷不住。
片子是部好片子,适合一个人观看深思,前面黑色幽默,后面又能带来一些深思。不过不适合春节档,春节档票房垫底,我这边的电影院今天只有两个场次,我这场还不到十个人,基本可以宣布凉凉。据映前物料,好像还是资方专门改档到春节档的,只能说这部电影从电影里到电影外都是乐子。
《红毯先生》是部好电影,但是它放在春节档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在绝大多数观众眼中它并不好看,特别在这个大家都想看点乐呵和大场面的时候。
它太平淡了,既没有喜剧那样密集的笑料,也没有剧情片那样密集尖锐的矛盾冲突,再加上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如果平时对电影圈和电影不太了解很容易让人觉得它不好看,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但是一旦抛开这些,仔细品味慢镜头中蕴含着的黑色幽默,体会慢节奏精细化处理后的片段中的讽刺,了解电影的层次和深度,你会发现这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和勇气的上品佳作。这部电影不仅仅止于讽刺娱乐圈和当下的电影制作,更是最后落脚于个人的成长,突出沟通的主题。
如果对电影了解不多还是不要去看了,如果你有一定的基础我还是推荐看这部作品的。
这种影迷电影注定不符合大众市场,抖音上你一个电影解说啰嗦3秒钟都会失去观众。爽、快,才是这个时代文艺消费的主体。如何打造爆款电影其实非常简单,要有核心梗,核心爽点,而且越快越好,弯弯绕绕的文青病有多远走多远。
比如另一部《飞驰人生2》虽然也有点文艺,但是围绕爽点打造剧情非常清楚:从主角人设开始,就是典型爽文化—“没落的大佬,五冠王沦落到修车厂”,类似的还有仙帝在人间,龙王在都市,更加夸张。
至于核心梗,就只有一个故事,大佬一时落难陷入困境—反派挑衅装X拉仇恨—大佬崛起迅速打脸反派—全体围观配角震惊—大佬收获奖励。这是一个非常常规的爽文剧本,符合当下主流观众“审美”。
而且故事编排还属于比较稚嫩,没有采用更加强烈出众的“三翻四震法”,“多线拉仇恨集中打脸法”等进一步提高剧情高潮能量,不算是很出色。
但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爽文剧本,就足够拿下全国票房前三。
那些还在犯文青病教育别人深度思考的电影,连车尾灯都追不到。
《红毯先生》这一撤档?输的不仅仅是宁浩,刘德华以前是电影流量,现在是网络电视流量,老牌的明星如果不改变思路,那么就死翘翘的了,比如王家卫以前就是把握住了电影的流量,而现在改变思路进驻平台搞起网络电视的流量,又掌握了网络流量。
再比如成龙的电影以前很出名,现在几乎没什么人看了。再比如刘德华,之前进驻抖音平台,一下子吸引了很多的粉丝,认为自己又行了,他没有弄懂网络流量,要不是前一段时间董宇辉邀请刘德华进入平台帮助宣传该片,估计看的人会更少
我是很喜欢宁浩导演的作品的,但这次他确实向资本妥协了,同时这个电影的题材可以拍得更有趣些,看似电影讲中国影视圈的内幕乱象什么都敢讲,但拍出来的效果却是什么都不敢拍。
电影主角叫刘伟驰是融合了刘德华,梁朝伟和周星驰他们,但电影完全看不出有梁朝伟和周星驰的影子,甚至是刘德华本人的经历也不像,而且电影最后的结局也不太好,看完就是满满的失落感。
如果拿刘德华过去的春节档电影去比较,《红毯先生》还不如他的《人潮汹涌》,更别说是去跟那些专为春节档而拍的贺岁片比较了,而某些电影其实更有资格去进春节档的。
比如元旦档的《年会不能停》,不是什么电影都适合去进春节档的。电影从宁浩开始说电影都不要挤在大档期,先是定档去年11月,后来听“资方的意思”定档春节,现在大败又撤档了。只能说这部电影本身就是黑色幽默,而这个事件最大输家不仅仅是宁浩,刘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