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七月》出现了七个七月,农历七月为何重要?

初衣胜诗词 2024-08-03 11:18:40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诗经是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也就是说,这是历史流传下的最古老的诗歌集。

人类能运用语言,就会有诗歌,只是很多诗歌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诗经中有一首很特别的长诗,被孔子安排在各种诸侯国诗歌的最末一篇,名字叫《豳风》,而豳在当时并非诸侯国,而是已经成为周朝固有的领土,何以不叫周风,或者王风呢?

原来豳国,是周朝的祖先公刘所建,就居住在豳地。

而名字叫作《豳风》,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公刘时代豳国的人所创作。第二种,就是建立周朝后,周人特地到豳这个地方,收集的诗歌。周朝保留《豳风》,可见豳对于周的重要。这是周朝先祖的所在地,而这里的农耕文明,引领周朝取代殷商,建立了强大的农业帝国,值得骄傲。

这首诗很长,然而这首诗,有种令人徐徐进入的魔力,每次读来,都有不同的感觉,不断刷新着体验。而正是这首诗的长,我相信保存它的,是当时国家和上层力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诗经《七月》节录

农历的七月,大火星流转到西方,农历的九月,就要开始添加秋衣冬裳了。

到了农历十一月,冷风吹过,发出呼啸的声音,到了十二月,风雪凛冽,冻得人发抖。

如果没有衣裳和避寒的用具,这一年怎么能平安度过。

一月里,就开始修锄地的农具,二月里就要下地耕种,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劳累得就在田间吃饭,看到了管理土地的官员,他满脸兴奋。

实际上这种农业场景,一直延续到晚清。在宋朝,很多官员在立春之前,就下到农村,宣传和督促耕种。因为土地的税收,关系到国家钱袋子和官员的薪水。

而在周朝,有专门掌管耕作的官员,下到基层,指导人们种植水稻,甚至参与地方的婚丧礼仪。

当然这首诗,很可能是周朝建立之前的豳国,这里居然也有管理土地的官员。

可见豳国的农业生产已经相当完备,而且形成了耕织的循环,春天辛苦耕种土地,到了早秋七月,又开始纺织准备秋冬的衣裳,

在这首诗里,不包含题目,共出现了七个七月,而且都是引领式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频繁的七月,仅仅只是随性而言,只是当时恰好就在七月?

关于四季的最早划分,《尚书》说,起自尧时代,尧最伟大的功劳,就是制定了以太阳周期为一年的太阳历,根据星象包括太阳在天空运行的位置,确定了冬至夏至,仲春仲秋,也就是划分了四季。而现代陶寺的考古,也证实了这点。而尧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历法了,是为了农业的耕种和收获。人们根据星象象和节气,掌握自然知识,辨别气候降水,征服并利用自然。

《尚书》中说尧,将星象,太阳历和月亮历结合,制定了一年。

七月就正好对应秋季到来。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七月是一年最丰盛的收获的开始,也是天气转冷的开端。

而七月的大火星逐渐在黄昏转向西面时,立秋和秋天就要来了。

立秋在上古应该是大节。田野耕种都已经完成,而收获季逐渐铺展开来。作为原始崇拜,会举行盛大的神灵和祖先祭祀,保佑土地丰收,驱除寒冷瘟疫。南方的农历六月底的火把节,其源头是古老部落对于土地和神灵的祭祀,如同过年。

那么在古代的豳地,也应该有所表现。

那么不能不谈起周朝先祖公刘的先祖后稷,是尧时代赫赫有名的农师,后稷本身是部落女主的私生子,极其聪慧,从小对于农作物就热爱,长大之后,教授人们种植稷黍,对于提高尧舜时代的农业生产力,那是贡献卓著。当时的农师,是世袭的,也就是后稷以及族人都从事农业耕种和研究。不过到了夏朝末期,因为种种原因,后稷的后人失去了这种官职,起部落在商朝依旧靠着聪慧勤恳,居住在豳地,从事着当时最为先进的农业生产生活。

可以说,尧时代的太阳历的制定,也少不了这个擅长农业耕种的部落的推动和参与,因为太阳历节气历主要的作用就是指导农业生产。

所以七月和立秋,对于豳和豳国是重要的。

七月流火,如果这个地方有星象崇拜和神灵崇拜,应该是在大火星或者其它象征秋天和丰收的星座下,举行缅怀先祖的仪式吧。

而这种仪式,是这样的朴实,站在七月的秋来的节点,追溯一年辛苦的农业生活。

那么七月流传到现在,有一个重要而古老的节日,叫七夕,就是农历七月七的晚上。

现在人们只知道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那么天上的星辰,为何叫牵牛星,织女星呢?

在古代星象有一种重要的作用,就是确定人生活的方位和时间。

当天空再次出现某种星座时,意味着时间的递进循环。比如大火星在黄昏的天空西面,秋天就来了。而当夜空出现闪亮的星星,照耀永夜时,就到了该祭祀神灵祈福丰收的时段了。

而我们知道,上古原始石器时代,人们已经驯化牛,作为重要的肉食来源。而中国古代向来有用最好的食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赐福和庇护的传统。

牵牛星的起源,在于这颗星星闪耀在天空时,正好是早秋,此时正好杀牛祭祀先祖和神灵的时段,是为敬献牺牲。牺牲两字,是用牛来做贡品。

在商朝,这样用牛祭祀的传统,起源夏朝,但是商朝尚鬼神,用牛祭祀更频繁,贯穿朝代始末。

那么在商朝的豳地或豳国,这种从夏朝就有的传统,也应该绵延。

只不过,最盛大的节日应该是七月立秋前后时段,而非七夕。

如果说,哪个地方最先使用耕牛,我倾向是在豳和豳国。这里的人民更加相信自己的勤恳和智慧,更加现实,而不是寄托在虚妄的鬼神之上。

这些是说明,七月对于豳和豳国的重要。

而也只有这样的时段,人们放松心情,站在土地上,去缅怀去展望。

周朝取代商朝,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就是农耕文明取代了商朝血腥的征服文化,依靠人们的劳作和智慧,向土地要生存,和自然和谐共处。而最核心的,就是推广了农耕文明和文化。

周朝将豳和豳国和和谐成功复制到了广大的国土上。豳和豳国的农耕底蕴是周朝壮大并存续的根本。

在这首诗里,描述了农人的辛苦也描写了人们的坚韧自强,非常现实,乃至于有乡村生活经历的当代人,仍旧能够强烈感受到熟悉的田园风景和生活味道。有辛劳,有艰苦,也有满足快慰。

有人说,孔子之所以要将这首诗作为诗经《风》系列的压轴诗,是让人们不要忘本。

农业是国家之本,农人也是。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农历七月的感觉,更加厚重?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