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南京需要更多支持

围一圈大南京 2024-04-25 07:22:10

南京在芯片领域的发展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距离大家心目中的高度还有一些差距,未来南京如何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将是一个长期课题。我有时候在想,芯片这么一个牵扯到很多国家的高尖端产业真的光靠南京就能够实现得了吗?

上图:南京桥林

01 资源现状

其实现在芯片领域的困局并不在于资金,很大程度上其实还是相关人才的匮乏,真正能够触及到芯片核心关键领域的人才极度稀缺。玩芯片需要大量的数学家、化学家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学者能人。

但是国内整个教育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就目前来说暂时还填补不了这么多的人才缺口,况且还有很多尖子生去了国外,这就更加重了国内相关顶尖人才的稀缺性。

在这种人才重度稀缺的情况下想要短时间内在芯片领域有重大突破,最好的办法就是聚焦,把有限的人才聚集起来,做持续性的投入。而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一窝蜂的搞芯片,直接导致人才队伍的碎片化和不必要的资源内耗,这其实是很不明智的。南京要想在芯片上真正有所建树,除了自身的努力,国家层面的配合和支持很有必要。

一方面收缩芯片投入的广度,不能什么城市都搞,相关资源和人才队伍能不能集中到南京?或者说全国重点培养有限的几座城市,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另一方面加重芯片领域投入的深度,优化教育培养模式和科研环境,并且将基础学科的研究纳入长期工作。

02 聚焦南京

从南京的角度而言,芯片产业也需要聚焦,芯片产业虽然主战场在江北,但实际上江宁也在发力,如果这两个区域都在搞芯片,南京要做好资源的分配和合理的调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内耗。

上图:江宁

同时南京有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环节?这也令人深思。芯片产业链的结构主要分上游基础、中游制造和下游应用,涉及面还是比较广泛的,南京作为一座城市,很难做到上中下游通吃,尤其是产业构建的早期,每一个环节都是嗷嗷待哺的状态,哪有那么多人才,哪有那么多资金?所以南京应该选一部分作为主方向,用有限的资源和人才队伍获得可靠的成果。

但目前南京在这一领域上中下游都有涉及,既重点投入EDA软件、材料层面的研发,又在忙着芯片设计、制造以及封装的产业链构建,同时下游应用也在积极地投入。这种广撒网的方式是很难钓到真正大鱼的,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方向,加大了南京芯片领域的碎片化,专精尖有时候比全能更重要。

03 产学研

另外最近我们一直在说产学研,那么如果南京芯片的主场在江北,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将各大高校的相关学科往江北转移,让教学更加深入前沿一线,在五桥沿线组建高校集成电路学科为主导的新城区。但目前这一带是没有完整理工科大学城的,南农虽大,但和芯片并不匹配。

但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学院)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即通过在浦口设立教学点,入驻浦口科创广场园区,将南邮集成电路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转移到江北,强化学研产的配合。不仅促进大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支持。

前段时间我路过,确实看到了学院的招牌,但是这个位置有些过于边缘,已经挨着长江三桥了。最近我也路过五桥旁的芯片之城产业基地一期,该项目基本完工,已经在收尾,但这么大的园区内部要做什么呢?早期真的会有那么多企业进来吗?

上图:芯片之城一期(即将完工)

与其这样,南京还不如参考南邮模式,鼓励其他包括南理工、南大、东南、南航等相关大学的集成电路学科在江北设立办学点或干脆整院搬过来。位置就放在芯片之城里面,地方不够还有二期。大学的形式不一定非要圈一大块地,搞封闭式开发,思路打开,入驻现成的园区当然也是可以的,说不定硬件条件和交通反而更好。

芯片之城以培养高端人才队伍为目标这其实很符合现在芯片行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有助于各院校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然后以芯片之城一二期的集成电路学科为主导中心开展南京的芯片事业发展,这就很有硅谷的味道了,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要知道园区建的再好也只是园区,园区说到底只是产业容器,想要真正建立自主的芯片产业链最终还是要依靠真正的人才。所以通过建设园区吸引现成产业,不如结合南京自身的优势,将部分位置更好的园区或实验室留给大学相关学科,实现物尽其用,放长线钓大鱼。未来南京要做整个行业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逐者。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