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从脾胃论治感冒经验文献的整理研究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08-16 17:45:07

感冒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四季脾旺不受邪”

感冒有鼻塞、咽痛失音者,《素问·玉机真藏论》有云:“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有咳嗽者《素问·咳论》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四圣心源》云:“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

劳役过度, 饮食不节,喜怒忧恐等皆可损伤脾胃,元气不足,身体无阳以护, 荣卫不任风寒而致病。感冒之后,脾胃亦伤,不思饮食、腹胀纳呆、或大便有异,是为其表现。感冒虽为外感,亦为脾胃内伤。(王世杰)

【晁恩祥治疗流行性感冒重视顾护脾胃】手太阴肺经循经胃口,流感患者多有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因此晁教授尤其重视流感患者的饮食状态,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需扶后天之正,以助祛除疫毒邪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胃腐熟水谷,化生精微,正气充足,邪不可干。临床常用陈皮、砂仁、炒麦芽、炒鸡内金等,陈皮、砂仁调畅中下二焦之气,炒麦芽、炒鸡内金健脾运脾,消食和中。胃气盛衰是疾病转归之关键,顾护脾胃除扶后天之本外,还要考虑调和胃气,补泻兼施。《伤寒指掌》云:“脾与胃以膜相连,为脾胃半表半里之界,邪伏于此,入胃最速。”外邪初入中焦,当疏解邪热,善用小柴胡汤,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若邪气已入中焦,阳明腑实者,当善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其大泻下。{明雨,马一川,李唯圣等.国医大师晁恩祥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药,2022,41(09):990-992}

***

【吴良德辨证治疗感冒的基本方加入保护胃气之药】吴老治疗感冒擅用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加减。基本方:北柴胡15 g, 黄芩15 g, 法半夏15 g, 板蓝根30 g, 苏叶15 g, 防风15 g, 藿香10 g, 甘草6 g。本方去掉小柴胡汤中的温热之品党参、大枣、生姜, 加防风、板蓝根、苏叶、藿香。其中柴胡发散解表、和解清热、疏肝解郁, 可解太阳、少阳二经之邪热;黄芩清热利胆, 可清少阳、阳明之湿热。二药一升一降, 使表邪和郁热从内外消除, 共为解表退热之主药。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 助黄芩清解邪热;法半夏辛温燥湿止呕, 治寒邪伤胃者效果最佳, 亦可缓和板蓝根、黄芩的苦寒之性;苏叶辛温, 可疏风散寒、理气活血、温中、护胃、止呕, 是一味能守能散, 具有多功能作用的良药, 可治疗因感冒所致的恶寒发热, 头身酸痛, 恶心呕吐等证;防风为解表祛风之要药, 又能防邪固表, 通络止痛;藿香辛温解表, 温中和胃, 化湿止呕;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看似简单, 实则配伍严谨。本方用柴胡、黄芩、板蓝根、防风和解清热, 透邪达表, 治恶寒发热之主证;更妙在用苏叶、藿香、法半夏、甘草温胃散寒, 升发胃气, 祛邪外出。吴老认为, 外感风邪侵犯人体, 最易损伤胃气, 临床常见感冒合并恶心欲吐, 胃胀纳差等脾胃症状。故在本方加入保护胃气之药, 即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吴老告诫说:“只要辨证准确, 一方可以治疗多种病症, 而不可局限于某方只能治某病的观念。”并认为小柴胡汤的主治范围很广, 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感冒, 有防微杜渐, 以防传变的作用。{陆汝.吴良德辨证治疗感冒的经验[J].河北中医,2006(11):805-806.}

***

【陈清维教授治疗流行性感冒脾胃湿阻型方药】腹中胀气,纳谷不香,恶心呕吐,大便溏稀,舌质微红,苔腻,脉濡滑。治宜芳香化浊宽中,理气解表清热。方药;藿香10g,佩兰10g,苏叶9g,陈皮9g,茯苓15g,苍术9g,白术10g,川厚朴10g,法夏10g,白芷6g,木香9g,薏苡仁30g,银花15g,甘草60g。{徐新毅.陈清维教授治疗流行性感冒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03):20.}

***

【齐文升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神术解毒汤】 神术解毒汤原称之为“辟秽解毒方”,后为突出苍术在此方中的重要作用,更名为“神术解毒汤”,是齐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辨体施防经验方,冬春季流感肆虐时可做代茶饮服用以达到预防流感的目的。“辟秽”指回避秽浊之物,即让流感病毒远离人体,“解毒”指调理体质,驱除体内邪气。该方由苍术、陈皮、金银花、白茅根、桑叶五味药物组成,临床多根据患者病情加减化裁、辨证施治。苍术味辛,性苦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健脾行气、燥湿化痰的功效。齐教授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易感人群,尤其是幼儿、老年人或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更应注重中焦脾胃的调护。方中苍术、陈皮合为君药,既可外散表邪,又能内调脾胃运化升降,还可行肺气、运宗气,使周身气机运行畅达。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白茅根清热利尿、生津止渴,桑叶疏散风热、宣肺润燥,三者合用,上下分消,给邪毒以出路,避免邪毒内蕴而致病。诸药合用,使得秽浊得化、蕴毒得清、郁火得散,人体周身之气条达,以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达到人与自然相“和合”的状态。一项多中心、整群对照试验研究表明,辟秽解毒方可有效降低流感密切接触者流感样病例及流感确诊病例的发生率,可有效预防流感。{张丹,石岩,李游等.齐文升治疗流行性感冒经验撷菁[J].北京中医药,2021,40(01):27-29}

***

【汤一新教授运用黄芪预防脾肺气虚型、脾虚痰湿型人群感冒处方】【脾肺气虚型】辨证要点: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汗声低,面白无华,手足发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边齿痕,苔白,脉沉细。治以补益脾肺之气,玉屏风散加大枣。处方:黄芪15 g、炒白术12 g、防风9 g、大枣3枚。方中黄芪补益肺脾之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与黄芪配伍同用,正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旨在增强益气固表的作用。防风合黄芪、白术功用走于肌表,固护营卫之气。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二者相用,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大枣补脾益气,养血安神,且大枣性甘,能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增加疗效。【脾虚痰湿型】辨证要点:咽中有痰,或难咯出,纳差便溏,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舌质苔白腻,脉沉滑。治以健脾补气,燥湿化痰。处方:黄芪12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法半夏9 g、陈皮9 g、炙甘草3 g。方中黄芪补脾益气,炒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张以恒,张志华,郭小川等.汤一新教授运用黄芪预防气虚型人群感冒的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5):80-82}

***

【柴瑞霁辨治小儿风寒感冒注重调护脾胃】《证治汇补·伤风》言:“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小儿肺脾娇嫩,治疗时不能一味地应用发散类中药,以防汗出太过,津液耗伤,脾气更虚。柴瑞霁主任擅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生姜可益脾胃,散风寒;大枣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炙甘草可补脾和胃。{齐媛.柴瑞霁辨治小儿风寒感冒经验浅谈[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2):16-17.}

***

【汪受传辨治小儿感冒助运脾胃, 因时制宜】运脾学说是江育仁教授在《脾胃学说及临床应用》中提出的, 具体指出:“运与化, 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运者运其精微, 化者化其水谷, 运化水谷精微以敷布全身。对于小儿来说, 不仅为其维持生理活动所必需, 而且是其生长发育的物质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当前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耗损正气者越来越多, 致使患儿肺卫不固、容易感触暑湿风寒, 又暑湿风寒病邪容易困遏脾阳, 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临证时, 感冒小儿常常伴有脾胃失健而出现纳食减少、泛恶恶食、脘痞腹胀等症状, 因此, 运脾法在小儿感冒诊治过程中应贯穿始终, 包括感冒时的运脾解表及预防和后期调理。主要包括燥湿运脾、消食运脾、理气运脾、温阳运脾法, 其中燥湿运脾、消食运脾、理气运脾法在小儿感冒辨证施治中多有体现。如夏令时节, 感冒多为暑湿, 症见发热无汗、身重困倦、胸闷纳呆、脘痞腹胀、舌苔厚腻等, 脾喜燥而恶湿, 湿性黏滞, 阻碍中州则脾气困遏, 运化无权, 治疗宜取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运脾, 因时制宜。具体用药方面苍术、佩兰、藿香、香薷、荷叶、厚朴花、白豆蔻、扁豆花、六一散等皆为常用之品。{袁斌,陶嘉磊,汪受传.汪受传辨治小儿感冒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22):1911-1914}

***

【贾斌教授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自拟方】小儿胃肠型感冒的诊断比较明确,临床表现有:(1)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2)胃胀、不思饮食、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口气酸臭、舌苔黄厚腻;(3)患儿体质虚弱、易感冒,有挑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小儿最易感邪,邪正交争,病情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但是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故治疗时应做到及时果断准确。吾师对本病之论治以表里双解为大法,提出疏风解表以治其表,“消食导滞、兼以理脾”以解其里。经过数十年理论、临床实践,总结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自拟方组成为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芦根、藿香、佩兰、紫苏梗、焦三仙、陈皮、半夏、厚朴、白术、冬瓜仁、焦槟榔。其中贾老师以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芦根清热解毒、解表祛邪,并辅以藿香、佩兰、紫苏梗、厚朴和中解表、醒脾化湿,冬瓜仁、焦槟榔行气化湿,兼以消食,半夏化痰燥湿,陈皮调畅气机,兼以健脾,焦三仙、白术和中生发胃气,且抑制他药过伐之弊,使邪去正安。全方共奏疏风解表、消食导滞、理脾之效,故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疗效显著。{杨中高,贾育新.贾斌教授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经验介绍[J].中医儿科杂志,2011,7(03):7-8.}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整理研究。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