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女,所谓属性,先天的只有生理特征。
除了生理构造,其他我们所有以为的男人该有的品行或者女人该有的属性,全部是后天。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一首古风《塘上行》相传为甄宓所作,甄宓何人也?曹植大名鼎鼎的《洛神赋》据说就是为这位甄氏而写。实际上甄宓是曹丕的夫人,出生于名门望族又才华横溢,这样的一位女子,无论是在男人眼中还是在女人眼中都应该是绝品。可实际上甄宓死的很惨,口里都被塞了糠……
那么这么一位绝品的女子,为何落得如此悲惨的命运?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貌美才高,因为曹丕生了一子一女,尤其是长子,又怎么可能会输掉自己的人生后半段?
可实际上她就是输了。
在很多的历史演绎里,甄宓死于郭照的阴谋,郭照是曹丕的另外一个女人。
那么郭照又是什么样的女人呢?
郭照,父亲郭永也是东汉末年的官员,但是黄巾起义爆发后,他的父母和兄弟都在战乱中身亡,孤苦无依的郭照成了一名别家权贵家中的婢女,曹操破了董卓成了一方豪杰新贵以后,年少貌美的郭照就被当做礼物送给了曹丕,以这样的来历来到曹丕身边,完全和甄宓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那么郭照又是凭什么从一名卑微的小婢女成长为魏文帝曹丕的皇后?
是智慧,智慧并不等于才华,若以诗词才华来论,郭照大约给甄宓提鞋都不配,但是郭照却具有大的智慧和非凡的眼光。
在她来到曹丕身边以后,她为曹丕出了不少主意,无论是在曹家众兄弟中怎样脱颖而出,还是对外对敌的权谋,这个小女子均有过人的良策。所以曹丕在离开邺城的时候,是将传为洛神仙子般的原配甄宓扔在了邺城,却独自将郭照带到了身边,陪着曹丕一路征伐,成就了曹丕的赫赫伟业,得了天下江山。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这是波伏瓦的名句,女人之所以变成女人,不仅在于女性的自我成长,男女的羁绊、胶着,相生相对,更大的一部分在于社会。
社会给予你的男人什么,这个社会中的男性就成长为什么样;社会给予你的女人什么样,这个社会中的女性也就会成长为什么样。
迈克尔·阿尔福一位很特殊的英国画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战争、风俗、民情,可以说社会中所有现实的人和物都是他观察的对象和要用画笔表达的,其中尤其是女性题材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阿尔福致力于观察生活中的女性,非常热爱画女性裸体,并非是出于青色,而是他认为:赤裸最能表现人的内心。
他的油画作品里的女性,大部分都是郭照类的,非常自信阳光,充满了生命力的光彩。
迈克尔·阿尔福是一位具象画家,但是特别善于运用印象派的光影特征和色彩对比效果来塑造女性,所以他画笔下的女性是新鲜的、生动性和立体的。这些女性不仅魅力无穷、生态婀娜,在他的画笔下每个女性都是独特的情感生物和且各具个性。
阿尔福曾三次成为了英国军方的官方战争艺术家。2010年,他陪同掷弹兵卫队前往阿富汗,在那里他根据他在实地的经验创作了一系列水彩画。而迈克尔·阿尔福最初的艺术训练是他的军官父亲,他父亲是皇家工程师的一名军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悉心教他如何画透视图。
从小生活在父亲的军人形象下,也深深影响着迈克尔·阿尔福的人生和选择。这位男性画家的成长里,包含了他的父亲,他的社会。
阿尔福在2011年至2017年之间,一直被聘请担任切尔西艺术协会的理事会成员。2017年,迈克尔·阿尔福入围了年度天空艺术景观艺术家半决赛,同时他还是斯坦利·格林奖(2016年),艾格尼丝·里夫纪念奖(2000年)和第一盏灯国际错视音乐节三等奖(2003年)的获得者。
阿尔福用自己的敏锐视角捕捉着各色各样的女性之美和独特的女性性格特质——既温柔似水又充满内在力量的社会复杂性,并且通过他的艺术,以油画的形式进行了表达。
女性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不仅仅是貌美如花,更是具有多重的性格和性格魅力,郭照很美,甄宓更美,WITCH有一段女性宣言:“If you are a woman and dare to look within yourself, you are a witch."
如果你是女性,并敢于自我观照,那你就是女巫。
这种男性与女性的塑造,如果说过去的中国,这种塑造在于家族,那么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体现的是社会性给予的塑造。迈克尔·阿尔福用他独特的构思在表现、捕捉着这些活在社会中被社会赋予了时代特征的女性。
阿尔福所有的女性肖像画,和他最擅长的城市风景画画法截然不同,他的城市风景画是多彩与缤纷的,然而这些女性肖像画所有的背景几乎都是简单的一色,无论是深色底还是浅色底,突出的都是中间的女性——她叉着腰、她赤着足、她对着镜子。
每一个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阿尔福的这些作品,仅仅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这些女性的情绪。
社会对于男人与女人的塑造,从艺术品中可以直接看出来,不用别的来举例,仅仅用油画来说,如果看的多了,那么这幅油画属于十九世纪的古典油画,还是后期的印象派、立体派都一目了然,包括国家属性。
法国的油画艺术家、比利时的,荷兰的和德国的油画艺术家,即使同为欧洲国家,画出来的油画 ,哪怕同属于同一个流派,依旧都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征和属性,即使小众一些的油画艺术画家,本身的油画艺术不能让人一眼认出来是谁的作品,但是属于哪个国家的画家,基本上都可一眼明。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是一份责任,别以为他不重要。有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上的社会偏向,也许会带来观念的雪崩和坍塌。社会塑造了什么样的男性和女性,反过头来,这些男性和女性又会反过来来塑造社会。
这种社会性的塑造,有的时候在不经意间会偏重于纠结在男女两性上,却忽略了最根本的,我们是在塑造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首先是人。
不论是男性pua女性,还是女性pua男性,都挺让人不耻的。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可是,在过去的曾经,和朋友们讨论,大部分集中于那个充满朝气、有爱的纯粹的简为什么会爱上罗切斯特那个曾经爱找情妇的罗切斯特?而且很多朋友对于安排简最后一夜乍富颇多不满,认为非要在财富上拉对等才觉得是平等的男女关系很让人无语,但是对于最后爱的圆满,大家伙还是感觉到悦然的。
但是现在和一些年轻的网友探讨,几乎所有的目光焦点都集中在罗切斯特的财富上,通过他们的种种表述,包括对罗切斯特虽然眼睛瞎了有遗憾,但居然有庆幸,有一个小网友就跟我说,幸亏罗切斯特瞎了,否则罗切斯特那般富有怎么可能会看上相貌平平、甚至脸上有雀斑的简?
当越来越多的社会认知集中在财富可以购买来一切的时候,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贬值。
抛开《简爱》里的时代局限性不谈,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这部名著的价值,在于——简是个具有独立思想、敢于反抗权威的人。有谁记得《勇敢的心》最经典的台词只有两个字呢?自由。
尽管在这部小说里,简不可避免地有着缺点,但这些缺点并非毫无逻辑。
简从小被欺压、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和社会呵护,注定了她这样的性格。甚至可以说这是这本书的光彩之处,完美的人,尽管我们渴望,但却并不真实,因为人有情感,就像迈克尔·阿尔福油画作品里的每一位女性,她都是独自的,都具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品行。
“来和我一起躺下吧,感受我指尖的温暖,感受我嘴唇的柔软,这个世界静默下来渐渐消失,我呼唤你,和你在一起我是安全的。”
——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世界尽头的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