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中央军委确定三年内军队总员额减少160万人

清浩谈军事 2023-03-02 03:53:04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受“文革”初期的影响,军队的组织编制出现了一些混乱状况。由于准备打全面战争和担负“三支两军”繁重任务等原因,增加定额,扩大编制,致使部队的编制定额不断被突破,总员额严重超编。据1972年9月统计,全军军以下战斗部队为306万人,仅占全军总人数的51.4%,其中能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炮兵、坦克部队只有195万人,占32.8%;各种保障部队近162万人,占27.2%(内含工程兵和铁道兵部队103万人,占17.3%);机关(包括军兵种)及直属单位和学校、仓库、医院、科研单位 127.3万人,占21.4%。上述情况带来的后果是,编制扩大了,人员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相应提高;战斗部队与保障部队、机关直属单位的兵力比例失调,指挥机构重叠交叉,层次多,后勤保障体系庞杂,指挥调度不灵,机动不便;近600万兵员生活开支占本来就不多的军费比重相当大,部队武器装备无法加强与更新。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1970年2月底,某部结束“三支两军”,返回驻地。

另外,当时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队干部超编非常严重。据1974年年底统计,全军共有干部152.6万人,超编46.7万人,压缩定额、调整体制编制后,又多出干部10余万人,超编总数达60余万。特别是“三支两军”人员撤回部队后,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形成“双套人马”,普遍超编一倍以上。团以上各级班子中(含副参谋长、副主任),大军区平均36人,最多的44人;省军区平均38人,最多的58人;陆军军、师、团达20至40人。而且各级干部平均年龄偏大,陆军师师长、政治委员平均49岁;步兵团团长、政治委员平均45岁。如何解决这超编的60万干部,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6月24日至7月15日,在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支持下,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事科学院、军委直属院校的负责人共70余人出席会议。

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

针对军队存在的严重问题,会议集中研究讨论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体制编制和安排超编干部问题。会议认为:中国兵源雄厚,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会议确定压缩军队定额和调整编制的原则是: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保障部队和普通兵员,保留政治工作骨干和技术骨干,有重点地加强技术兵种部队。通过精简整编,把部队搞得比较精干,提高部队质量,提高作战能力。

根据上述原则,会议研究确定,军队调整编制和压缩员额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压缩军队定额,进行“消肿”,在3年内将军队总员额从610万人压缩到450万人,减少160万人。第二,调整各级领导班子,解决软班子、懒班子、散班子的问题,纯洁组织,增强活力。第三,调整体制编制,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保障部队,淘汰旧装备,保留骨干,保持部分满员师,加强特种部队。第四,安排超编干部,使其各得其所,既利于部队平时建设,又适应于战时发展需要;既有利于发挥老干部作用,也有利于中青年干部的成长。

军委扩大会议之后,中央军委在抓领导班子调整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编制和压缩员额工作。7月19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关于调整领导班子,前不久我有专文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1975年8月7日,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制定的《关于安排超编干部的方案》。根据方案的精神,全军各级党委研究拟定了机关、部队超编干部安排的实施方案。第一个途径是在军内安排。超编的大部分师以上干部和部分团以下干部在军内安排。其具体的安置办法∶一是增编副职;二是设顾问;三是做研究工作;四是送学校培养;五是离职休养。第二个途径是由地方安排。退出现役的干部由地方安排。其具体办法∶一是转业;二是复员;三是退休;60万超编干部,除军队自身安置一小部分外,大量干部是作转业或复员安置。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在1975年下半年~1976年上半年即完成了全军第一批10万余转业干部的安置。

1975年9月7 日,中央军委批转总参谋部拟制的《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该方案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精简调整的重点和目标是:大力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保障部队,压缩普通兵员,淘汰陈旧装备,部队实行简编,保留技术骨干和技术装备,保持一定数量的齐装满员部队,有重点地加强技术兵种部队的建设。《方案》规定全军总人数精简26.2%。其中:

陆军:压缩31.8%,主要是减少步兵和工程、铁道部队。

步兵精简27.3%,撤销担负生产任务的6个师,保留的步兵师42%编为满员师,58%编为简编师。这次整编,步兵部队共精简了46.4 万人。

守备部队压缩18.8%,撤销部分师部和守备区、守备团;组建地方独立师;县、市中队移交公安部门。

边防部队增编13.6%。

地方部队压缩34.5%,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宁夏、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广东、云南、河南等17个省(区)各组建1 个独立师;执行警卫任务的部队,除保留上海警备师、天津独立师外。撤销其他独立师师部,编为独立团、营,县市中队移交地方公安部门改为人民警察。

炮兵压缩10%,撤销防坦克炮师师部,军属高射炮兵营扩编为团。

装甲兵增编0.05%,将2个坦克师机关改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陆军军增编了坦克团。

第二炮兵压缩27.2%,撤销1个工区(师级)。

工程兵压缩61.5%,撤销7个工区(师级)、27个建筑团。

铁道兵压缩65.3%,撤销3个师部、37个团。

通信兵增编0.06%。

防化兵保持原有规模不变。

海军:精简17%。主要对基地、舰艇、高炮和航空兵部队的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撤销上海基地和6个高炮营,淘汰陈旧舰船,充实发展舰艇和岸舰导弹部队。将部分工程建筑部队改为基建工程兵性质的部队,不计入军队定额。

空军:精简16.4%。主要精简机关,充实发展航空兵和地空导弹部队。调整军区空军和航空兵部队体制编制,撤销4 个军部、6 个高炮师,将成都、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改为军部,空降兵部队实行简编,工程建筑部队改为基建工程兵性质的部队,不计入军队定额。

国防科委:撤销原第20基地,将所属第1、第4、第5、第6部和第7工区及第8部,依次改称第20、第24、第25、第26、第27、第28基地,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第20、第24、第25、第26基地为军级,其他仍为师级。

各军区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精简38%。

总部及其直属单位精简16.6%。裁并重叠机构,撤销、合并保障单位,将部分修理、服务性单位改为编外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其中直属单位最多的总后勤部撤销4个办事处、10个基地兵站、1个兵站。

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全军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工作,从1975年第4季度全面展开。由于补充新兵等原因,在这次精简整编开始时,军队总员额又有增加, 1975年第4季度已经达到630万人。

70年代中期,铁道兵某部铺架队铺轨到高原新城格尔木。

精简整编开始后,各军区、各军兵种按新编制进行调整,裁减部队,调整机构。整个精简整编工作行动快,步子稳,时间虽短,但成效显著。到1976年,陆军部队和军区机关按新的编制结束整编工作。陆军军增编了坦克团,并将高射炮兵营扩编为团,炮兵团的装备得到了充实。军编成内的步兵师的装备得到改善,保留的步兵师,按计划分别整编为满员师和简编师,调整后的师建制内的步兵人数占全师人数的47.5%;反坦克和防空火力得到加强,机动能力有所提高,合成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铁道兵地铁部队、部分工程建筑部队和县(市)中队移交给地方有关部门。撤销了部分空军军部、高射炮兵师、地方独立师和步兵师。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了13.6%。尽管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精简整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根据1975年精简整编方案,精简整编工作应进行到1978年底以前完成。从1976年春开始,军队精简整编工作受到严重干扰,被迫中断。

1977年7月31日,邓小平复出后出席纪念建军50周年庆祝大会。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军委重新把压缩军队员额、调整体制编制、克服部队臃肿问题提到军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军队拨乱反正的重要任务。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继续落实197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精简整编方案,完成当时确定的精简整编任务。1977年12月,中央军委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方案》,并于1978年1月18日颁发全军执行。《方案》充分肯定1975年规定的精简整编任务和压缩军队员额、调整编制体制的原则,确定继续完成当时规定的精简整编任务。

1977年12月28日中央军委全体会议合影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全军在1978年继续展开体制编制调整工作。这次精简整编,是1975年精简整编的继续,重点精简各级机关及直属单位。1978年,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对全军师以上单位领导班子作出较大规模的调整。其中,兵团级和军级单位领导班子调整的比例为53.2%;各大军区所属的师级领导班子军事、政治主官调整比例为46.7%;野战军和省军区领导成员基本上不再超配,超编人员得到裁减。

1977年,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视察装甲兵部队

又经过近一年的精简整编,到1978年底,全军总员额压缩至512万。比1975年第四季度的630万人,减少了118万人。虽然没有达到1975年精简整编方案压缩到450万人的目标,但是精简的成绩还是显著的,减少的员额超过了100万,这是新中国一次重要的裁军。在减少军队总员额的同时,适应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也有计划地增加部分员额,增设了一些管理机构和重要业务部门,有重点地加强了一些部队,以保证航空兵、舰艇、导弹、电子对抗等部队的发展。其中,工程兵重点发展独立野战工兵和舟桥部队,相继建立了伪装和野战给水工程部队;组建了一批新的电子对抗部队;有重点、有步骤地调整了防化兵部队的编制体制;恢复海军航空兵部,作为海军航空兵领导机关,直辖各舰队航空兵;位于“三北”地区坚守要点的守备部队和担负守备任务的机动步兵师得到充实;继续改装部分摩托化步兵师,调整担负登陆作战训练任务步兵师的编制装备;新建一些战略储备仓库和其他必需的技术保障部队等。

北京军区守备第一师师部所在地

1 阅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