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UD成智能座舱新宠:成都车展多款新车搭载,市场下沉趋势加速

铃轩之声 2024-09-20 17:35:31

作为智能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人机交互界面,HUD(平视显示器)凭借其无与伦比的便捷性与用户友好性,在提供沉浸式座舱娱乐与交互体验的同时,正迅速占领终端市场,成为行业新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HUD标配搭载量显著攀升至约135.8万套,较去年同期(86.7万套)实现了56.4%的强劲增长;其市场渗透率也随之跃升至约14%,去年同期则尚未突破10%大关。

在HUD技术细分领域中,W-HUD(风挡式HUD)虽仍稳坐主流宝座,上半年市场占比高达72.3%,但其份额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R-HUD(增强现实HUD)凭借其更为丰富的信息展示层次与震撼的视觉体验,迅速获得市场青睐,上半年市场份额已飙升至超过26%,而去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尚不足6%,彰显了其迅猛的增长势头。至于C-HUD(组合式HUD),则面临市场淘汰的边缘,上半年市场份额仅维持在1.3%的低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供应链视角审视,本土企业是推动HUD技术普及与应用的关键驱动力。在W-HUD领域,华阳多媒体、泽景电子与怡利电子凭借较高的整体装机量,位列上半年Top10供应商榜单前三甲。而在AR-HUD领域,怡利电子、华为及水晶光电则凭借出色的出货量表现,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反映了本土企业在HUD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也预示着中国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推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半年乘用车HUD供应商装机量Top10中,本土企业占据七席,合计市占率近80%,显示出自主供应商在推动HUD普及中的主导地位。华阳多媒体以29.5万套装机量领跑,泽景电子和怡利电子紧随其后,分别占据第二、三位。本土企业如理想、蔚来、红旗、小米等成为主要客户,推动了HUD市场的快速增长。

华阳多媒体上半年装机量最高,市场份额21.7%,主要客户包括长城汽车等,合计搭载规模近12.7万套。泽景电子装机量21.9万套,市场份额16.1%,理想汽车、蔚来和红旗为主要配套对象。怡利电子装机量15万套,市场份额11.1%,吉利集团为其最大客户,配套量接近14万套。

新能源汽车成为HUD的主要搭载车型,2023年标配HUD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0%,今年已超60%,且以20万以上市场为主。自主品牌如小米汽车等销量增长,预示HUD装机量有进一步增长空间。三家外资Tier1(电装、大陆、日本精机)合计市占率21.3%,较去年显著下降。主要为合资品牌提供配套,如日系、德系及南北大众等。自主供应商不仅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还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响应速度上展现出强劲实力。外资供应商虽仍具一定市场份额,但面临自主品牌的激烈竞争。

无疑,智能座舱领域内,HUD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替代传统仪表盘,成为人机交互的新前沿。尤其是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凭借其广阔的视场角、信息呈现的丰富度以及更加直观自然的交互体验,被业界普遍视为车载HUD技术的终极形态,并广泛集成于最新发布的车型之中。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成都车展上,包括2025款宋L EV、smart精灵#5、岚图知音、腾势N7猎影版以及深蓝L07等备受瞩目的新车,均搭载了AR-HUD技术,展现了这一趋势的强劲动力。同时,市场上更早推出的2025款极氪001、极氪007、新款领克08 EM-P、极狐阿尔法S5等车型,亦不例外地配置了AR-HUD,进一步印证了其普及速度之快。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AR-HUD主要定位在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但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AR-HUD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市场渗透率正迅速向20万元以下车型扩展,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具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AR-HUD标配量激增至35.9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倍,市场份额也从不足6%跃升至26.4%,彰显了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供应商层面,上半年AR-HUD装机量Top10企业中,除LG外,均为中国本土企业,凸显了国产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崛起。其中,怡利电子、华为、水晶光电位列前三,合计占据超六成市场份额,特别是华为,从去年的市占率不足2%迅速攀升至第三位,其配套的问界M9车型热销成为关键驱动力。问界M9作为旗舰SUV,上市仅7个月便收获超12万台大定,预示着华为AR-HUD装机量的持续攀升。

此外,怡利电子凭借在极氪001、极氪007及银河系列车型上的广泛应用,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华阳多媒体、弗迪精工、经纬恒润等企业亦表现不俗,分别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层面,PGU作为HUD核心组件,其技术发展路径多样,包括TFT-LCD、DLP、LCoS、LBS及Micro-LED等。目前,TFT-LCD因技术成熟、成本低廉而占据主流,但DLP、LCoS等技术在特定领域展现出优势,如DLP的耐用性和LCoS的高分辨率、低功耗特性。特别是LCoS技术,在华为等企业的推动下,正加速上车应用。而LBS与Micro-LED技术,则因其卓越的性能被视为未来AR-HUD的理想方案,尽管量产仍面临挑战。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的深度融合,AR-HUD作为人车交互的新界面,其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预测,至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市场规模将突破86亿元,2030年更有望接近160亿元。面对这一蓝海市场,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在这场技术革新与市场拓展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THE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