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舰队饶守坤司令员准备将粟刚兵收回部队,粟裕:这件事不能办

陌上花开归来 2024-12-27 11:54:11

前言

1975年至1977年,粟裕的侄子粟刚兵多次向海军的领导申诉,要求回部队工作。当时的北海舰队饶守坤司令员,准备将粟刚兵收回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连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也两次明确批示,让粟刚兵回海军工作。

就在粟刚兵办理回部队的手续时,粟裕把他找了过去,郑重地对他说:“这事不能办。”

哥哥粟沛去世后,粟裕代管侄子粟刚兵

抗战时期,粟沛开了个“祛病药店”。“皖南事变”后,兄弟俩就利用该药店秘密通信。期间,“祛病药店”一直是国民党当局重点监控的对象。

尽管兄弟间的通信,看过即销毁,从未保存。但时间一长,还是不免被当局找到了岔子。有一次,县长杨粹带着数十个枪兵,将药店包围了,勒令粟沛交出弟弟写给他的信。

这时,当地的一些知名人士,纷纷出来给粟沛做担保。加上一些银钱贿赂,才使此事没有闹大。县长忌惮粟沛在当地的威望,决定背后对其加以陷害。

不久,县长让粟沛自己去第十专区将此事说明白。他打算在路上派一些枪兵,企图暗杀粟沛。而粟沛的好友,正在县长的跟前工作,赶紧把此事告诉了粟沛,这才让他逃脱了杀身之祸!

后来,“祛病药店”被以“策应共军渡江”的罪名查抄了。粟沛敏锐地嗅出了危险,为防遭暗算,他就躲去了乡下亲朋好友家。

1949年10月,粟沛的老家会同解放了。他被推选为“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主任委员。彼时,会同虽然解放,但一些失散的地方溃兵和土匪武装,仍然威胁着社会的安全。

鉴于此,粟沛以弟弟粟裕的身份担保,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当时规模比较大的原“会同县自卫总队”负责人龙志高的手里,内容很简单:尽快收拢人枪,进城受编。

龙志高看过信后,称粟沛为“沛公”。不久,龙志高率100多人进城投诚。这对于当时潜伏的蒋匪残余势力,是个沉重的打击。1950年,粟沛被选为“会同县剿匪委员会委员”。

1953年,一个叫张芳辰的人,写了很多“揭发”材料,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他曾举报“元昌纸号”老板黄元昌组织反革命集团。由于粟沛与黄老板的大儿子是挚友,来往密切,因此受到了牵连。

当地公安局将其抓去审查,后送到芷江劳动改造。期间,龙志高曾去看望过粟沛,回去后他和身边人说:“我听说‘沛公’关押在芷江,便去看望,见粟沛在推磨,每天起早摸黑,不得休息,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

劳动改造中,粟沛想到自己抗战和会同解放中做出的贡献,被全盘否定,想到自己那坎坷的一生,心情就愈发郁结,身体也每况愈下。1954年,粟沛患上了痢疾。

因当时医疗条件差,治疗痢疾尚未特效药。所以,粟沛得病不久就去世了,终年51岁。

所谓的“粟沛案”,终于在粟沛去世30年后得到了纠正。1984年12月6日,湖南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对粟沛平反。不但宣告他无罪,还肯定了他在迎接解放工作上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对于哥哥的去世,粟裕也是悲痛万分。后来,他就把哥哥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在粟刚兵的人生大事中,总有粟裕的指导和教诲。

粟裕不让侄子回部队

1955年初,粟裕因出差到了南京。他百忙中抽出时间把粟刚兵叫过去谈话。粟裕开门见山地说,南京和北京的熟人,都向他告状,说粟刚兵太顽皮了。

粟刚兵一听这话,赶紧低下了头。粟裕语重心长地对他讲,顽皮其实不是坏事,但要看对什么人。对待同学、老师,那是半点儿顽皮都不行,在他们面前,必须要忠诚老实,热情大方,每当他们想到你的时候,脑海中就是一个正直可靠的人。

而对敌人,对坏人,就要千方百计地顽皮,让他们一听到你的名字,就烦心睡不着觉。粟刚兵在粟裕叔叔面前,就是个听话的小学生,一直默默地聆听着教诲。

最后,粟裕嘱咐粟刚兵,让他对自己的小学生活作个小结,改正错误,发扬优秀。

原本以为这次谈话,能让粟刚兵彻底“改头换面”。可粟裕听说粟刚兵上了高中后,虽说功课成绩不错,却还是个“捣蛋鬼”。粟裕的心里不安,决定要彻底把侄子的这个缺点“拿”掉。

粟裕考虑到,侄子之所以如此顽皮,大约是长期和他奶奶生活在一块,在奶奶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缘故。粟裕马上通知粟刚兵,让他来北京读书,他要对侄子亲自管教。

1959年夏,粟刚兵到了北京读书。暑假里,粟裕亲自给粟刚兵制定作息表,学习、劳动、文体统统安排地满满登登。不得不说,在粟裕的调教下,侄子的各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

谁知要开学时,粟刚兵听说奶奶生了病,要他回南京去。粟裕大约明白了,应该是老人想孙子了。于是,他把粟刚兵叫到身边,和他说了“为什么把他带到北京读书”的道理,让他自己做决定。

那会儿,粟刚兵已经读高二了,也长大了。思索良久后,他决定回南京读书,既不辜负叔叔的期望,又能对生病的奶奶给予安慰。在南京,粟刚兵被评为优秀团员。1961年,他被保送到军医大学海医系学习。

粟裕了解了侄子已经完全转变的心性,心里也是十分地高兴。1962年,粟刚兵到北京看望叔叔。当时,粟裕身边的人和粟刚兵说,他学医不妥,应该学习军事。

粟刚兵原本就对学医不感兴趣,听他们说这话,心里就越发“动摇”了。于是,他就去找叔叔帮忙,请他把自己调到步兵学校去学习。

粟裕听后,严肃地批评了他,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原本他是想当个老师的,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穷人家的孩子们都能上学,学习知识,然后报效国家。但是革命的需要,让他不得不拿起枪来。而粟刚兵转学,完全是个人爱好作祟,不从革命角度考虑。

粟刚兵工作后,粟裕教导他,以后放假了不要老来北京,可以到农村去看看,特别是老革命根据地。1964年夏,粟刚兵就去了一趟苏北。在那里,他待了挺久时间。

后来,粟刚兵向叔叔汇报在苏北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新四军巧妙杀敌的故事。他讲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注意到粟裕的脸色已经变了。他随即抛出几个问题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多少?”、“烈士们的家属和遗孤生活如何?”、“他们有什么困难?”等等。

对此,粟刚兵一条也没答上来,粟裕露出严厉目光,批评他:“你算是白去了一趟根据地!”从粟裕的言行,粟刚兵体会到叔叔对人民的那种特殊的感情!

从1975年起,粟刚兵就多次向海军领导写信,希望回到部队工作。粟裕听后,却告诉他这件事不能办。粟裕说:

“受迫害的人成千上万,是不是都能收回部队呢?有关首长是我的老战友,他们把你收回部队,是出自革命战友的深厚感情而照顾你。”

后来,粟裕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叮嘱侄子,不能回部队。在地方、在基层,踏踏实实地干上十年,二十年,也是可以为祖国、为人民做一些贡献的!

粟裕是粟刚兵的长辈,更是他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参考资料:《回忆叔叔粟裕》、《一代名将粟裕和他的胞兄粟沛》

1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