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与观点,均基于专业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注有文献参考来源。
在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冠有大内侍卫这一头衔的角色,这些人大多身怀绝技,同时有着不俗的地位,令人印象深刻。
而清代的侍卫制度在我国历史上也确实是独树一帜的,从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开始,侍卫就已经成为了后金军队中的常规队伍。
在清军入关之后,他们便逐渐独立成为皇帝身边的护卫力量。
在清朝前中期,侍卫的主要职能即是保卫皇帝以及紫禁城的安全,因此为了保证他们的可靠,侍卫都是从上三旗年轻俊杰中挑选出来的。
他们在成为侍卫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这让清朝侍卫的身手比普通的八旗士兵要高上不少。
清朝的侍卫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即一、二、三等侍卫和比他们等级略低的蓝翎侍卫,但侍卫的权力和地位却并不完全根属于这个分级。
比如清代把守乾清门的侍卫就比其他地位等级更高,因为他们平日里和皇帝的接触更加频繁。
相较于普通士兵,清朝侍卫的收入更加可观,而且每逢节日或者庆典,他们就能够获得不菲的赏赐。
后来为了拉拢投靠清廷的外藩部落,外藩首领的子孙中也有不少人被擢升为侍卫,这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质子”形式,为稳定清朝的统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八旗子弟大多数都疏于训练,这让侍卫的战斗力远不如清朝初期。
为了保证侍卫的战斗力,雍正开始从武进士中大量提拔侍卫,其中状元能够直接获得一等侍卫的头衔,榜眼探花则是二等侍卫,这让清朝侍卫的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
当时如果某地出现难以平定的叛军或者土匪,执政者就会派出侍卫前往平叛,这也总能取得不俗的效果,因此侍卫一般被视为清廷军队的王牌。
在康熙御驾亲征的时候,其御营中的士兵基本都是大内侍卫,虽然御营的人数只有四百多人,但康熙对自己的安全完全不担心,这足以说明当时侍卫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除了拥有极高的战斗能力之外,由于和皇帝平日接触较多,加上侍卫中不乏宗室后裔,侍卫在清朝还部分替代了此前朝代中宦官的职能,拥有了皇权使者的身份,这也是他们尊贵地位的真正来源。
比如清朝皇帝在和外藩首领会面的时候,就会派侍卫向这些人敬酒,在其他的各种典礼中,侍卫也会化身为仪仗队,成为皇权的化身。
在一些地区战斗中,部分侍卫也会被派到前线,充当类似于监军的角色。
他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能够帮助皇帝监视将领的言行,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侍卫还能披挂上阵指挥战斗,可谓一举两得。
写在最后清代侍卫和皇权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他们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随着清王朝的逐渐衰败,侍卫部队的战斗力也开始不断下降。
进入火器时代后,武进士们也丧失了战斗优势,这让侍卫最终成为了一个形象化的符号,最终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于沛昊:《乾隆朝侍卫制度研究》,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7年3月发表。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或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方便后续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