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守护文坛:北宋最后的锋锐,护下三位文坛巨星

番茄不倒翁 2024-09-14 15:54:45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北宋时期的宋神宗在整个北宋乃至宋朝的皇帝中,可以说是最为卓越的一位。在他还未登上皇位之前,他就已立志干一番大事业。

成为皇帝后,宋神宗确实成就了一番宏伟事业,更为重要的是,他保护了三位杰出的臣子,这三位都是当时的名臣。

这三位名臣分别是谁?而宋英宗又是如何力挽狂澜,拯救文坛巨星的呢?

初登皇位要收拾上任留下的破事儿

宋神宗赵顼,自幼年起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远见。在皇室的深宫之中,他并未沉溺于奢华与安逸,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心中怀揣着将北宋推向新纪元的宏伟蓝图。

身为宋英宗的长子自己肩上承载的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整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赵顼的爱学勤勉,在皇室子弟中尤为突出。他不仅深入研习儒家经典,汲取先贤智慧,更对法家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理解。

那个关于神仙托梦的传说,更是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色彩。梦中,他被神仙温柔地捧起,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俯瞰着这片即将由他主宰的江山。就像被上天选中的人一样,自己必是大有作为。

但是当他真正上位的时候,没有所谓的家兴国兴,留下的只有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肩负拯救世界的他并未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倒 。相反他以一种近乎决绝的态度,踏上了改革之路。

他明白唯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才能打破旧有的桎梏,为北宋带来新生。于是他广开才路,向天下士人发出求贤令,希望能在众多大臣中找到那个能够引领北宋走出困境的智者。

然而,回应他的大多是空洞的言辞与保守的建议。正当他感到失望之际,一位名叫王安石的官员走进了他的视线。

王安石推进变法

王安石,这位横跨政治与文学两大领域的巨鳄,照亮了北宋乃至后世的天空。

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见解、犀利的言辞和坚定的信念,深深打动了赵顼。他提出的“变风俗,立法度”的变法主张,正是赵顼心中所渴望的。

于是,赵顼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与阻挠,毅然决然 地任用了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赋予了他推行变法的重任。

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影响深远、空前绝后的改革。他针对北宋国库空虚和农民贫困的两大顽疾,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

其中《青苗法》通过政府贷款给农民以缓解其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保甲法》则通过加强地方治安和军事训练来 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初期遭遇了重重阻力与反对声音,但在宋神宗的坚定支持下,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而且王安石在变法上的态度也非常的强硬,你不愿意接受,那我就让皇帝制裁你,这样强硬的手段在宋英宗的支持下才得以开展下去。

保守派官员纷纷站出来指责变法的种种弊端与不足;而民间也流传着对变法的不满与怨言。面对这些压力与挑战,宋神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信念。

因此,他始终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为变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与精神支持。

在皇帝的力保之下,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得以大展宏图,实现了自己的变法理想;同时也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安石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中央财政收入的提高、民生的改善、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但这一变革仅是一种局部性的调整,而不是彻底的变革;与此同时,在新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因用人失当,也产生了对民众不利的情况;另外,这条新法律也触及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抵制。最后,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上台,废止了新的法律。

“砸缸”的那个司马光

司马光,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政治家,也是我们小时候在课本上学的砸缸的那个司马光。

而他这辈子最伟大的成就就是编写了《资治通鉴》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资治通鉴》的编纂,是司马光毕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对历史深刻洞察 与独到见解的集中体现。

这部史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宗旨,通过对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之间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的详尽记载与分析,旨在为帝王将相提供治国理政的镜鉴。

司马光在编纂的过程中,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搜集史料,精心考订真伪,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当时的王安石在朝堂上混的风生水起,而司马光作为保守派首当其冲提出反对,但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在家安心编纂史书。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到时这部名留青史的史书经过了长达十九年的时间。

而这本《资治通鉴》因此被誉为“政治史的空前杰作”,不仅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世界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司马光主张反对新法的原因是他觉得王安石则比较激进,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希望通过激进的法治手段来彻底解决问题。

而他本人更加注重保守,比较中庸,觉得应该一步步来,循序渐进的加强人治来慢慢改变弊端;

虽然他的政治理念虽然与王安石相左,但在宋神宗时代,却同样得到了皇帝的尊重与重用。

大文豪苏轼

在北宋大文豪中,第一想到的就是苏轼了,然而苏家出文人可不是白说的,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号称三苏。

而今天所讲的是最有名的大文豪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文化巨匠,其影响力跨越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等多个领域,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但是文学上的如意,官场上并不如意。其中就有“三贬三谪”。

在王安石推行变法之际,苏轼就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多次上书言事,直言不讳地指出新法可能带来的弊端,这使他成为了保守势力的代表,也因此多次遭受排挤与贬谪。

尽管仕途坎坷,但苏轼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将个人遭遇化为创作的动力,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页。因为诗文中被诬陷有讥讽朝政之意,苏轼被捕入狱,面临生死考验。

但是非常幸运的是,碰到了惜才的皇帝,在皇帝的激励袒护之下,才逃了一劫,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也是被贬到偏远地区了,远离政治中心。

而且,这位皇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对自己不利,而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对他进行了保护,这才让苏轼活了下来。

结尾

宋神宗赵顼以其坚定的改革意志、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文化的深厚热爱,成为了北宋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守护了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这三位文坛巨星,为北宋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