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误国庸臣,后世捧为“民族英雄”

二楼象女士 2024-11-12 20:41:45

一提到南明历史,明粉的第一反应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顿时,一个“文天祥第二”的悲情英雄跃然脑海。

真正读完南明历史后,我忽然发现,史可法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书生,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差距十万八千里。

史可法的能力表现碌碌无为是次要的,关键是他在南明那样的关键历史节点上的行为,用误国庸臣形容,一点不过分。

笔者要声明一点,史可法的个人操守是不容置疑的,在这里,笔者想要讨论的是,评价一个民族英雄的标准,如果只是自杀殉国这一条的话,未免有些过于宽松。

话不多说,直接开题。

①缺少政治魄力

史可法,最大的魄力是扬州城破,自杀殉国。除了这一点,他不具备任何政治家该有的魄力。李自成攻破京都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这标志着,以北平为中心的大明王朝宣告结束。

明朝的政治中心,再次回到朱元璋立国时的南京。南京是明朝的陪都,这里也拥有一套完整的内阁体系,只不过水平没有北京的正牌内阁高,但机构设置是一样的。

谁的手里有枪,真理就在谁的手里。此时,史可法是南京陪都的兵部尚书,他是南京内阁的头号人物。崇祯皇帝去世,三位皇子不知所踪的消息传到南京。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史可法应该主动站出来,重新找一位与崇祯皇帝血缘最近的皇室成员“监国”稳定人心,积极备战,把闯军和清兵阻挡在山东、河南以北。

在时局风云变化的时刻,史可法在拥立新君的问题上,表现得优柔寡断,十分拉胯,根本没有柱国大臣该有的魄力。

按照明朝祖制,距离南京最近的福王朱由崧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员。但是东林党人因为当年迫害过福王朱由菘的父亲老福王,担心朱由菘继位后,会对东林党打击报复,一门心思想拥立潞王朱常淓。

朱由菘也不是傻佬冒,他主动找到江北三镇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向他们承诺拥立自己当皇帝的话,将来一起分享荣华富贵。史可法夹在中间,不断地犹豫。犹豫也无所谓,最终选择站队哪一方,快刀斩乱麻解决这件事,大家一门心思抗清的话,南明还是有机会翻盘。

史可法没有采取双方的意见,他自己别出心裁,想拥立血缘关系更加疏远的广西桂王。本来福王和潞王的支持者已经到了快要火拼的地步。让史可法这么一闹,本来就不团结的南明政权,立刻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

江北三镇总兵的上司是凤阳总督马士英。一开始,马士英是支持史可法的,并承诺回去说服三位总兵支持史可法。马士英刚到江北,三位总兵提前一步拥立福王称帝。马士英也是个小人,为了讨一杯拥立之功,立刻背叛史可法,改弦易辙支持福王。还把史可法写给自己游说不要拥立福王的信,拿给新皇帝福王朱由菘看,信里把福王骂得一分不值。

福王继位后,在江北总兵的拥护下,到南京主持朝政,做了永历皇帝。

这样一来,哪有史可法的好果子吃。东林党排挤他,马士英代表的军方也排挤他。最后,史可法束手无策,主动申请到江北做江淮督师,远离南明的党派斗争。

在这个时候,史可法的政治能力和书生的软弱缺陷已经暴露无遗。永历皇帝封了史可法做东阁大学士,好歹也是一个内阁核心成员。作为南明的清流,这个时候不是退缩的时候,应该死活赖在南京钳制马士英和东林党这些奸佞小人。

不,史可法选择逃避。他的逃避更是错上加错,他申请去江北督师,江北的明军都是三位总兵的心腹,人家现在是永历皇帝的心腹,你去督师,人家能听你的吗?

再加上,永历皇帝游说总兵们时,曾许诺让他们地方自治,相当于是唐朝的藩镇军阀。你史可法去督师,督谁家的师呢。

②没有战略眼光

史可法误国最大的地方是他提出的“借虏平寇”策略。这是什么不着调的战略思想,比慈禧太后借助洋人平叛更加不靠谱。清军虎视眈眈大明这么多年,这都入关了,外族都来侵略了。他居然幻想借助清兵的力量去剿灭李自成替崇祯皇帝报仇。

这“借虏平寇”的合作对象,居然还是开关降清的吴三桂,这帮人的话也能信吗?明朝跟李自成是内部矛盾,明朝跟满清是民族矛盾。这时候应该联合李自成,共同抵抗满清才是正确的选择。

何况李自成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李自成在攻破京都的前一天,还在派使者跟崇祯皇帝谈判说,皇帝是好皇帝,就是底下这帮大臣误国误民,请皇上赐我一个西北王,我立刻撤军共同抗清。

这难道是满清和吴三桂的骗人手段高明吗?显然不是。这是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立场上,出现严重的误判。谁看不出来,满清的野心是入主中原,李自成的野心是跟朝廷要一个官做。给事中章正宸急了,劝阻永历和史可法说,虏踞宫阙,动摇山东,必控弦南指,饮马长淮。

永历和史可法不听,派人积极联络吴三桂和满清,共同剿灭“闯贼”,坐等吴三桂和满清帮他们恢复大明江山。为了表示诚意,封吴三桂为蓟国公,送去军饷五万两,漕米十万石。

错把敌人当有友军,反将友军当死敌。这算什么战略眼光。

③没有宰相度量

史可法督师时,并不是没有总兵搭理他,高杰对他还算友好,因为高杰有个深明大义的老婆邢夫人。史可法给高杰讲了七天七夜的忠君爱国思想后,高杰同意跟随史可法北伐。

高杰这支部队出身不正,他是李自成的部下,因为拐走了李自成的小老婆邢夫人,逼迫投靠明朝。如果他们极力拉拢高杰的话,高杰一定会铁心跟着史可法干。

北伐还没开始,睢州之变爆发,高杰被杀。在这个时候,高杰遗孀邢夫人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邢夫人把高杰的儿子高元爵带到史可法跟前,苦苦哀求史可法收其为义子。

邢夫人的意思很明确,有两条:一是高杰部队出身不正,需要史可法这种高层庇护;二是让儿子认干爹,相当于把高杰这只二十万的精锐交给史可法指挥。

史可法真是一路昏到底。他居然瞧不起高杰这帮人,拒绝收纳高杰儿子为义子。自己拒绝就算了,史可法居然出主意说,让高杰儿子高元爵拜一位太监为干爹。高杰部将一看,史可法只有这点胸襟气量,根本没有瞧得起他们这支队伍。

在国难当头,用人之际,史可法还放不下自己知识分子的臭毛病,最终错失了收复高杰这支队伍的机会。高杰这支部队作战能力很强,一个叫李成栋的将领,曾经作为满清的先锋,根本没用满清出手,李成栋一人从浙江一路南下打到广东。

高杰死后,史可法在队伍里待不下去,他只能选择逃跑。谋士劝他渡河,他拒绝;劝他到河南备战,他拒绝;劝他到徐州镇守千古重镇,他依然拒绝。

最后,执意去协守扬州。

结果到了扬州,他立刻像变了一个人,变成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清军刚到扬州城下,总兵刘肇基建议趁敌人师劳兵疲、没有站住脚跟,出城一战。史可法严厉拒绝。刘肇基询问守城之计时,他又拿不出任何对策。

结果,扬州城一日被破,史可法被俘殉国。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史可法自杀殉国、气节可嘉,是忠君报国的英雄。但也是误国的庸臣。

如果说,满清破城,自杀殉国就算是英雄的话,那陪伴崇祯皇帝一起上吊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是不是也该评为英雄呢?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