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周8攻松山未克挨训斥,负气离队,1天后被告知:松山拿下了
1944年8月,滇西松山战场打得火热。远征军第8军军长何绍周坐在指挥部,看着沙盘直皱眉头。8次进攻,8次失利,这座小山包怎么就这么难啃?3万多人围攻1300多日军,却迟迟拿不下,这是咋回事?
说起来,这事还得从1944年5月说起。那会儿中国远征军正要在滇西反攻,想收复失地,把中印公路打通。他们的计划是假装打松山和龙陵,实际上主攻腾冲。松山虽然不大,但位置重要,卡住了滇缅公路的咽喉。日军在那儿修了不少坚固工事。远征军本来只想派一部分人去打松山,没成想这一仗居然打了整整3个月,折损了1.2万人。
本来想速战速决的仗,怎么就变成了这么个拖拉的消耗战?当时那些指挥官们又是怎么一步步陷进去的?咱们得从1944年初说起,看看这仗是怎么打成这样的。
2月份有一天,远征军的一架飞机在腾冲附近出了事。日本人从一个被抓的远征军少校身上搜出了一本密码本。就这么一本小册子,后来成了远征军行动的大嘴巴。
丢个密码本本来不是啥大事,但远征军司令部大意了,没赶紧换新密码。结果可想而知从2月到5月,远征军干啥日本人都清楚。
5月16日,远征军88师截获了日本人的情报,发现松山、龙陵的日军正往腾冲调。这意味着啥?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一下就明白了假装打松山、实际打腾冲的计划被日本人看穿了!
卫立煌气得不行,一拳把沙盘砸塌了。这下可好,还没开打敌人就知道底牌了,这仗还怎么打?
没办法,卫立煌只能临时改计划原本只派一部分人假装打松山的11集团军,现在得全力打龙陵和松山了。
这个被逼无奈的决定,直接导致松山这仗打了那么久。本来是假装打的松山,变成了必须拿下的目标。远征军在这儿耽误了3个月,付出了大代价。
密码本泄露,就像埋了个定时炸弹,最后把整个战局都炸乱了。这事告诉我们,打仗时候一点儿小疏忽都可能出大问题。保密工作马虎不得,不然就给敌人可乘之机。
6月4日,远征军新编28师开始打松山。指挥官们信心满满,觉得3万多人打1300多日本人守的小山头,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结果咋样?新编28师接连打了好几次,不但没拿下松山,反而损失不小。原来,日本人早就在松山修了5个主阵地和3个前进阵地,各个阵地之间还用结实的战壕连着。这些工事的防御能力远超远征军的想象。
新编28师失利了,暴露出远征军指挥官们太轻敌。他们没仔细侦察战场,也没好好制定作战计划,就靠人多就贸然进攻。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月过去了,除了占了几个小型前进阵地外,啥进展没有。
7月,第8军接替新编28师继续打松山。军长何绍周也小看了敌人,觉得新编28师打不下来,纯粹是因为他们没本事。他坚信第8军肯定能轻松拿下松山。
然而,事实又给了远征军当头一棒。第8军第一次进攻就惨败了,部队虽然一度冲上了子高地,但很快就被日军的侧面火力打下来了。
轻敌导致的战术失误,让远征军在松山战役中接连吃亏。这事告诉我们,打仗时候千万别小看敌人。就算占了优势,也得小心谨慎地制定计划,做好充分准备。轻敌往往是兵家大忌,稍不注意就得付出惨重代价。
远征军在松山战役中犯的另一个大错误,就是兵力没安排好。
第8军接手松山战役后,本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拿下。但何绍周却和新编28师犯了一样的错分散兵力进攻。他先后派出荣誉1师的两个营和82师的一个团进攻,结果自然是没打下来。
更糟的是,第8军的主力荣誉1师这会儿正在龙陵打仗,短时间内回不来。这就造成了个尴尬局面明明有3万多兵力,却形不成局部优势。
何绍周用的是添油战术今天加一个团,明天再加两个团。这种打法看着稳当,实际上是在慢慢消耗自己的实力。即便突击队一度冲上山头,也因为后面跟不上而站不住脚。
除此之外,远征军还忽视了夜战这个优势。在整个战役的前中期,远征军几乎没打过夜战。反倒是日本人,老是打夜袭,搞得远征军手忙脚乱。
兵力安排不当,直接导致战事拖得很久。本来可以速战速决的仗,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事告诉我们,打仗时候合理调配兵力很重要。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
松山战役中,远征军的指挥权老是换人,这也是导致战事拖得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开始是新编28师进攻,一个月后换成第8军。第8军内部,又经历了何绍周和李弥的交接。每换一次指挥,就意味着战术思路要改变,进攻节奏也要中断。
更糟的是,新老部队之间没好好沟通。新编28师撤离时,居然没给第8军提供任何关于日军火力分布的情报。这就逼得第8军不得不从头开始摸索,白白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指挥权老是换人,还导致指挥官们心态不稳。9月初,在卫立煌严厉催促下,何绍周甚至一度气得离队了。虽然他很快就回来了,但这种情绪波动无疑会影响整个部队的士气。
指挥权稳定对打仗很重要。老换指挥官,不仅会打乱既定计划,还会影响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事告诉我们,打仗时候保持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同样重要。只有指挥稳定,才能保证战术连贯性和执行力。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远征军终于开始反思战术。他们意识到,面对日军坚固的工事,传统的强攻方式不太管用了。
8月中旬,82师师长王伯勋提出了个新想法挖地道,用炸药炸开日军的堡垒。这个建议被采纳了。很快,3000公斤高品炸药从加拿大运到了前线。
8月21日,远征军终于炸开了松山主峰的堡垒。虽然随后因为指挥失误又一度丢失阵地,但总算找到了突破口。
除此之外,远征军还开始大量使用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对付日军的地下工事特别有效。在火焰喷射器的配合下,远征军的进攻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9月7日,第8军发起第9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这一次,残存的日军再也抵抗不住了。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松山终于被远征军攻下了。
新战术的使用,最终帮助远征军突破了僵局。这事告诉我们,打仗时候,创新和适应能力同样重要。面对困境时,要敢于尝试新方法,才能找到胜利的突破口。
松山战役,这场本该速战速决的仗,最后变成了一场持续3个月的消耗战。远征军付出了1.2万人的伤亡,才最终拿下这座不到1400米的小山包。这场战役暴露出了远征军在作战指挥、战术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不过,正是通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远征军逐步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为后续的滇西反攻打下了基础。
这场仗打得确实挺艰难的。远征军犯了不少错误,比如轻敌、兵力分散、指挥权频繁更替等。但是,他们最后还是找到了突破口,用新战术攻克了松山。这场仗虽然打得很惨烈,但也让远征军积累了宝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仗是远征军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