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中国电子与中交集团联合打造船舶北斗定位监控系统

今日北斗 2023-02-03 16:34:00

NO.1

中国电子与中交集团联合打造船舶北斗定位监控系统

近日,中国电子、中交集团联合研发的基于飞腾CPU和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船舶北斗定位监控系统通过国家工信安全中心CNAS资质认证、三级安全等保测评,实现北斗三号短报文协议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并首次实现交通领域北斗数据包加密、数据传输链路加密等技术的推广,有力推动了以北斗为代表的信息行业先进技术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应用。

截至目前,系统终端数据已超过12万条,在全球形成了深中通道、承平高速、菲律宾吹填项目等40余个“一带一路”北斗样板工程,接入北斗终端20万台套,覆盖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为海外46个高危国家提供人员安全保障,破解了海外重大工程“聋、瞎、哑、险、散”等管理难题。相关技术成果获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被评为国资委央企北斗三年行动计划重要科技成果。

2021年起,中国电子与中交集团在自主安全北斗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攻克数项关键核心技术,于2022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船舶北斗定位监控系统。该系统为众多合作伙伴提供基于北斗定位信息共享、短报文信息转发、状态上报及数据传送、远程测控等服务。同时,双方与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共同成立智慧交通自主创新联合实验室,加强交通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形成行业应用标准,打造“专、精、特、新”北斗产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近年来,中国电子与多家央企广泛开展联合创新,在电力、电信、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保障了关键行业领域安全稳定。未来,中国电子将继续以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己任,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面向场景化、定制化、多样性的计算需求,不断提升体系能力、资源能力、产业能力和工程能力,提供最优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央企力量。

来源:CEC中国电子

★ ★ ★

NO.2

中科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加强北斗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把武汉打造为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作主题发言。记者郭良朔 周迪 摄

“我国卫星导航研究已经由跟跑、并跑迈入到领跑世界科技的新阶段。”1月29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平文在现场发言时表示,将加强北斗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汉落地转化,为武汉打造成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地和全国北斗产业发展高地做出贡献。

武汉大学作为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重要技术基地,在空天科技研究、尤其是北斗建设和应用中取得了先发优势,助力武汉入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张平文表示,武汉大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交叉创新的链条,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尤其在北斗时空基准与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5G/6G通信、脑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做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前沿研究。

为此,武汉大学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支持以北斗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不断迭代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 谭芳

图/记者郭良朔 周迪 摄

★ ★ ★

NO.3

江苏电科院研发北斗信号“路由器”  解决了北斗差分定位数据的共享问题

1月20日,江苏无锡220千伏双河变电站开展检修作业。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北斗信号“路由器”为吊车上安装的北斗终端提供了准确的差分定位数据,实现了吊车位置厘米级定位。

北斗差分定位技术可以为电力设备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由于电网企业使用北斗差分定位技术网络安全要求严、接入成本高,该技术在电力业务中的应用受限。为此,江苏电科院创新研发了北斗信号“路由器”。该设备具备差分定位数据共享、基站服务与防欺骗信号检测三重功能。每台设备的覆盖范围可达1.2平方千米,为200台以上的北斗终端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

来源: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网

作者:章岑 徐江涛 叶迪卓然

图源自网络

★ ★ ★

NO.4

山东德州:全天候监测农作物长势 武城农业用上北斗卫星

近日,在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牛文忠通过手机查看耕地土壤湿度等情况,并安排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地块冬小麦墒情采取浇水、施肥等措施。

管护效率的提升,得益于北斗技术的加持。2021年12月,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与中化现代农业武城技术服务中心合作,由后者利用北斗卫星对农作物把脉,进而对“症”下药,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2022年,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托管了周边2.5万亩耕地。“通过北斗卫星专用于农业遥感预测,可全天候监测农作物生长。”中化现代农业武城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史胜利介绍。

“以往采取人工方式,10个人两个星期才能把2.5万亩耕地查看一遍,费时费力,现在手机或电脑随时就能查看,分析判断农作物长势。”牛文忠告诉记者,卫星能监测土壤湿度、天气、是否发生病虫害、是否缺少营养元素等。

北斗卫星的使用,在提升管护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量,牛文忠介绍,2022年小麦、玉米两季合计平均亩产1400公斤,比2021年增加25公斤。

“通过智慧化技术支持,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更重要的是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支撑,助力‘‘吨半粮’’产能建设。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风广介绍,该县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优化升级农业机械,让北斗种地、智慧灌溉、水肥一体化等一批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

来源:德州新闻网

记者 王志强  通讯员 李淑冉

图源自网络

★ ★ ★

NO.5

河北泊头:北斗农机助力智慧农业“加速跑”

近日,在河北省泊头市,当地的农机技术人员为大型玉米收获机安装了基于北斗的自动驾驶终端,有效实现了玉米自动化收割。

大型玉米收获机在北斗高精度的助力下,当地成功实现无人驾驶精准作业,并进行全程自动化收割。此外,当地还在农业机械上安装了多种传感器、中央处理芯片以及无线通讯系统等,使播种、喷药、施肥、浇水、收获等各个环节越来越智能化,100余万亩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以科技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智慧农业实现了“加速跑”。

来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

NO.6

浙江宁波:“5G+北斗”智能集卡穿梭码头堆场间!

1月,浙江宁波舟山港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10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75%,基于“5G+北斗”的智能集卡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舟山港多个港区综合运用集卡、桥吊、龙门吊等进行运输和吊装工作,其中集卡基于“5G+北斗”进行了智能升级,能够在码头和堆场之间有序穿梭不停歇,距离码头2公里以外的远控操作室内,作业人员一边盯着监控屏,一边操纵作业手柄进行精准作业。未来,北斗系统将以更优的服务,为物流运输网络升级、物流供应链持续畅通提供“北斗智慧”。

来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

NO.7

湖北宜昌:北斗农机服务农业生产多场景

近日,上海洋山港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运用北斗等新技术对码头进行了智慧升级。

据介绍,上海洋山港的智慧码头,依托北斗高精度特色服务,结合5G、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让集卡车编队实现自动驾驶,在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下,自主规划路线、精准运输货品,在15秒内自动完成货物装卸。北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港口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加智能、可靠的技术底座,充分提升了码头的工作效率。

来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