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美联储的加息大棒狠狠落下,将基准利率推至5%以上的高位。全球的目光瞬间聚焦于此,纷纷猜测美联储何时会踩下刹车,开启降息通道。毕竟5%的利率对于美国这样成熟的经济体而言,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试想,若美国能够轻松驾驭5%的利率,那过去数十年间为何要执着于维持近乎零利率的政策?难道只是为了给全球金融市场添点调料吗?
显然,美国的意图并非如此简单。他们真正的意图,无非是想借此向某些国家施压,特别是那个在全球范围内特立独行,不仅拒绝跟随美国加息步伐,反而逆向而行、选择降息的中国。于是,美联储似乎固执地维持高利率政策,不愿轻易降息。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如此高的利率虽然能有效遏制通货膨胀,但也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沉重打击。然而,自利率飙升至5%以来,美国经济的表现非但没有出现预期中的衰退迹象,反而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就业数据更是接连超出预期,仿佛经济运行完全不受高利率的影响。从2023年8月到2024年2月,美国每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几乎都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增长,即便是偶尔出现的小幅下滑,也被迅速的反弹所掩盖。
正当世人质疑传统经济学理论之际 ,美国劳工部的一则公告犹如晴天霹雳,揭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事实:先前公布的就业数据竟然是个“大泡泡”。据修正后的数据,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间,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比原先报告的少了整整81.8万个,这意味着原本宣称的290万个新增岗位缩水至210万个,每月平均减少近7万个。这还不算完,最终确认数字要等到2025年2月才能揭晓,而高盛的预测更是雪上加霜,预计最终修正幅度可能超过百万。
实际上,这几年美国的虚假繁荣已经是人尽皆知。对于这种公然的数据篡改行为,我们也早已司空见惯。美国劳工部很早就已经转型成一家“数据定制”服务提供商,只要你有需求,它就能为你量身打造数据。美联储想要加息,没问题,立刻送上一连串亮眼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美联储想要降息,也不在话下,只需轻轻一笔,数据修正立刻到位。此前在《美国真相被爆出!数据造假,证据确凿!》这篇文章中,我也和大家分析过。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就业数据竟然被夸大了大约50%。
说到底,美国如此明目张胆的数据造假,无非是给过去一年的加息大戏做铺垫。而这场加息盛宴,与其说是为了经济健康,不如说是政治舞台上的华丽转身。美国不敢涉足热战的硝烟,贸易战的战场也未能如愿以偿,于是,金融战便成了其手中仅剩的“尚方宝剑”。
然而,这场金融盛宴的开销,堪比一场中型战争的军费开支。投入如此之大,自然也有相匹配的战略目标。最好是能让中国经济打个喷嚏,最不济也得让俄罗斯经济感冒一场,即便是只让几个亚洲小国陷入困境也算有所收获。
可现实却是,一年硬撑下来,中国不仅没打喷嚏,反而悠然自得地降着息,俄罗斯也稳如泰山,就连那些亚洲小国,也在美国的“金融攻击”下安然无恙。
即便如此,美国仍旧选择坚持高利率政策,试图寻找一线生机。美国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一旦降息,美元回流,其他国家的经济将迅速复苏,美国在这场金融战中就会彻底失败,之前所有的投入都化为泡影。
但问题是,经济数字再怎么光鲜亮丽,也难掩现实的困境。整个欧洲以及美国的劳动群众都在抱怨工资降低、物价飞涨、找工作困难。美国的盟友国实在撑不住了,已经纷纷进行了降息,就剩美国还在死撑。
所以,在此后的杰克逊霍尔年度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然表示,“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政策方向已经明确,降息时机和节奏将取决于后续数据、前景变化和风险平衡。”
鲍威尔的此番讲话,无疑向市场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降息信号。虽然这番话看似鸽派,但实际上只是在给市场喂食一颗定心丸,以缓解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恐慌情绪。美元的强弱才是如今美联储关心的头等大事。在当前情境下,美元指数已经处于危险边缘。若此时选择降息,美元可能进一步跌破关键心理价位,导致市场对美元资产失去信心。为了稳住股市、金融市场乃至房屋价格,美联储必须保持美元指数的强势。
美联储当前处境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因为无论降息还是不降息,均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若选择不降息,失业率可能如脱缰野马般飙升,将经济推向衰退的深渊。同时,美股与美债市场也将风雨飘摇,甚至可能引发银行业的连锁危机。若选择降息,通胀这只猛虎又将挣脱束缚,带来经济滞胀的巨大风险。
有趣的是,市场在鲍威尔讲话后,对9月降息50基点的预期概率不升反降,反而对降息25基点的预期上升。这或许是市场对美国经济深层隐忧最直观的映射。
总之,美联储当前面临的挑战可谓重重困境,进退维谷。无论其选择降息还是维持现状,都势必引发一系列严峻的后果。美联储只能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但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难以规避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经济动荡,即便是通过迫使欧元、日元加息来间接实现自身加息的目的。这种勉强支撑的策略,早已预示了美国在这场金融战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