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一口半夏
«——【 ·前言· 】——»
在蔬菜类中,菜薹以其嫩绿的花苞和嫩叶备受人们的喜爱,它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也同样引起了大量农民的重视。
虽然掌握菜薹种植的要点,可以有效的获得丰产,但它的生长季节却受到了限制,无法达到全季节生长,这也变相的影响了农民的产量。
为了解决生长季节的局限,我们将通过不同的科学种植技巧,在南北不同地区帮助农友们实现全季节种植菜薹。
菜薹不同地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菜薹适宜在冷凉气候下生长,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对高温和冰冻不耐受,其生长适温为15~25°C,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也不同。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为25~30°C,叶片生长阶段需要稍低的温度,当温度超过20°C时,生长速度会减缓,而在30°C以上则生长将变得困难。
菜薹的形成期所需适宜温度为15~20°C,合适的温度下菜薹会得到良好的发育,大约20~30天时间内可以获得品质优良、产量高的菜薹。
当温度保持在20~25°C时,菜薹的生长速度较快,只需10~15天即可进行收获,不过此时产出的菜薹可能较为细小,品质不佳,在超过这个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菜薹品质更加不理想。
另外,菜薹生长进入霜降季节,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助于养分的积累和输送,这将使菜薹变得粗壮,品质得以提升。
菜薹属于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在幼苗期和莲座期,充足的光照时数和适宜的光强度对于促进其营养生长至关重要。
缺乏光照会影响光合作用和根系的健康生长,然而莲座期和抽薹期在晴朗的天气下往往能获得更高的产量。
菜薹适宜在土层深厚、保水性好、排水良好、肥沃而松软的土壤中生长,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高含量的有机质,而且最好为中性或弱酸性壤土,土壤深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7。
不同品种对土壤的要求各异,例如湖北圆叶品种大股子更适合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松软的黏壤土中,而湖北尖叶品种佳红则更适宜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中生长。
菜薹的根系较为脆弱,吸水能力较弱,由于叶片数目较多,蒸腾面积较大,叶片的角质层相对较薄,因此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幼苗期和莲座期,需要提供足够的水分。
早熟品种在夏秋干旱时易受影响,生长不良,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害,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
在寒冬季节,应注意控制施肥和浇水,以免过旺的生长导致冻害,避免过多的水分也能减少患软腐病、黑腐病和菌核病的风险。
关于菜薹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农友们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和需求选择最适合得到种子,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农友们可以根据植株颜色的不同,来区分菜心和紫菜薹。
四九菜心:是一种早熟类型的广州地方品种,其主薹通常高约22厘米,横径在1.5~2厘米之间,呈黄绿色,侧薹相对较少,呈现早期抽薹现象,品质方面属中等水平。
同时,该品种还具备耐热、耐湿和抗病的特性,因此在高温多雨的季节中栽培效果较好,从播种到初次收获大约需要28~38天,之后连续可进行约10天的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四九菜心的基础,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室经过单株选择,成功培育出了19号和20号等不同品种的四九菜心。
一刀齐菜心:是上海市宝山区的特产,植株高约48厘米,叶柄细长,呈浅绿色,主薹为绿色,采收时只收取主薹。
这个品种的抗寒能力属于中等水平,侧枝生长势较弱,但它的品质优良,味道鲜美,纤维含量较少,质地嫩脆。
武昌红叶大股子:是一种早熟品种,植株高大,开展度较大,主薹高约50厘米,薹的横径为2厘米。
该品种的腋芽萌发力较强,每株可收获20多根侧薹,单株重约0.5千克,从定植到初次收获需要40~50天,亩产菜薹可达500千克,品质优良。
十月红1号:是一种早熟品种,相较于红叶大股子,其植株稍微矮小且生长周期更早,它的腋芽萌发力较强,侧花薹较多,品质细嫩,口感甜脆。
比较特殊的是,它仅需长出10片叶即开始抽薹,子薹的平均重量在50~100克之间,鉴叶相对较少而较小,一般从定植后40天左右即可开始采收,亩产量可达750~1000千克。
阴花油茎薹:是一种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高度约为35厘米左右,开展度达50厘米,分枝能力较弱,其品质细嫩,口感清甜,耐寒能力较强,冬季在有雪覆盖的情况下,植株不易受到冻害;
然而若无雪覆盖,0摄氏度的时间稍长即会受到冻害影响,从播种到采收约需100天,亩产量大约在1500千克左右。
春季棚室栽培技术以山东为例,春季进行棚室栽培时,需要先进行育苗,然后进行移栽,播种期应根据棚室的具体条件来确定,例如,使用小拱棚并覆盖草苫,定植期可以安排在2月上旬到中旬。
若只使用小拱棚进行覆盖,定植期则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之间,育苗阶段通常为20~30天,播种时间应在1月上旬至2月上旬之间。
通过春季育苗,可以实现提前收获的目标,在大棚或温室中准备好育苗床后,施入高质量腐熟的有机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随后,安装拱架并覆盖塑料薄膜,确保四周严密封闭,形成密闭的育苗环境,进而提升床内温度,与此同时,进行种子浸种以促进萌芽。
待种子开始萌动后,即可进行播种,通常采用撒播方式,每亩需要使用约0.5千克的种子,播种后,覆盖细土,厚度约为0.5~1厘米,在苗床上再覆盖一层地膜,以维持土壤湿度。
紧接着在拱架上覆盖棚膜,提升床内温度,促进苗的出苗过程,当幼苗约80%的地表被拱土覆盖后,可以将覆盖的地膜揭开,一旦幼苗齐出,适当放风,以防止幼苗过于伸长。
在苗期,白天的床温应保持在20~25°C,夜间则在10~15°C之间,等幼苗长到4~5片叶时就可以进行定植了。
通常,菜薹可以通过直播方式进行种植,不过均匀撒播的方法如今比较常见,当然也可以根据预定的行距进行沟条播种,每亩播种量大约为0.5千克左右。
如果遇到气候条件或土壤状况较差的情况,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幼苗出土后以及在苗长期内,要保持适当的苗距,约为6~7厘米,当幼苗长到4~5片叶时进行定植。
在春季,中小型拱棚的栽培方式常常采用半高畦,每个畦宽约1米,长度约为10米,在进行定植或直播前,每亩施用30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和25千克过磷酸钙作为基肥,栽培密度应根据栽培目的来确定。
对于只采收主薹的早熟品种,可以适度密植,而对于主薹和侧薹兼收,或主薹采收后还需要多次采收侧薹的中晚熟品种,则需要适度稀植。
早熟品种的株距和行距通常为18厘米 × 22厘米,直播方式的栽培者可以根据上述的间距来安排苗的生长。
这期间,农友们需要定期进行中耕和锄地,以保持土壤疏松,并除去杂草,促进根系的健康发展,在肥水管理方面,幼苗期应保持适度湿润,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
当然了,浇水的同时不能忘了施肥的结合,农友们可以分别在幼苗期后和花蕾形成后进行追肥。
当大部分主薹采收后,且侧薹生长期内,需要进行第三次追肥,具体施肥量和肥料种类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来调整,当植株生长瘦弱时,可以适当增加追肥量,而当生长势较强时,则可适度减少追肥量。
此外,温度管理也是关键,定植后,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要合理调控拱棚内的温度,缓苗期,白天温度维持在22~25°C,夜间为12~15°C。
花蕾形成期,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C,超过22°C时应适时通风降温,较低的温度有助于花蕾的形成,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
南方反季节栽培在南方的7~9月,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这对菜薹的生长不利,如果想进行菜薹的生产,就需要进行反季节栽培。
作为反季节栽培的菜薹,应选择生长速度快、耐湿、抗热、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例如四九菜心19号、四九菜心20号、早优1号、早优2号等。
正式开始栽培时,最好先建立遮阳网覆盖的平棚,选择遮光率在60%~70%的黑色遮阳网,并在拟用于种植的地块周围每隔5米设置高约2.53米的水泥柱、铁柱或木柱,将这些柱顶端连接起来,然后覆盖遮阳网在上面。
这种遮阳网覆盖平棚的方式可以降低地面温度4~6°C。
同时,栽培地段的选择对于后续的植株生长有着莫大的关系,农友们可以首选前茬为瓜、豆、茄的田块。
经过选定的田块,需要进行深耕和平整,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腐熟有机肥和7.5千克叶菜类蔬菜专用肥作为基肥,然后进行畦的筑造。
畦的宽度在60~100厘米之间,畦面呈现龟背形状,畦沟深度约为35~40厘米,以方便排水和灌溉。
反季节种植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种植中会采用直接播种法,期间每亩播种量大约为0.75千克左右,在子叶展开时开始进行间苗,总共进行2~3次的间苗过程,当植株长到约5厘米时,即可进行定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但是,菜薹的根系较浅,吸收肥水能力相对较差,且生长迅速、量大,种植密度又较高,对肥水的需求十分严格,除了施足基肥之外,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的混合肥。
一般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施用浓度为10%的腐熟有机肥一次,随后,每隔5天施用一次腐熟有机肥,浓度逐步提高,并配合每亩施用10~20千克的肥。
菜薹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及时进行排灌,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最后,菜薹的收获需要注意合适的时机,过早收获会导致菜薹产量较低,而过晚收获则可能导致菜薹老化和品质下降。
通常情况下,当菜薹开放出1~5朵小花,并且高度与植株叶片顶端齐平(俗称“齐口花”)或接近时,即为适宜的收获期,收获的标准会根据不同市场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另外早熟的菜心抽薹较快,生育周期短,植株较小,收获后不容易产生侧薹,因此一般只收主薹,而中、晚熟的菜心在收获主薹后还有可能发生侧薹,所以可以同时收获主薹和侧薹。
农友们收获时可以在主薹基部留下2~3节进行采摘,这样有助于侧薹的发生,如果留叶过多,侧薹会过多而细小,影响品质。
夏季高温多雨,植株生长迅速,抽薹速度快,但由于基部组织不充实且容易受病害影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收主薹。
科学种植菜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种植环境、栽培技术和气候等,只有在全面了解菜薹的生长特点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种植成果。
通过持续的实践和积累的经验,我们可以不断的优化种植方案,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同时,这也有助于提供更新鲜、更健康的菜薹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引用:1.傅绍华; 王应秋,浅谈菜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广东蚕业 2022.
2.周世洋; 杨滨璐; 刘安琴,不同播期对红菜薹生长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农技服务 2021.
3.汪洋;胡先祥;高立;朱林耀,不同土壤类型对红菜薹品质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