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岁月漫长,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在这场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淬炼入了至深的革命友谊。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深情友谊对于这两位开国元勋,我们要知道,周恩来和毛泽东的人生起点并不一样。
所有人人生的起点,总会不一样。而大多数人,真正弯道超车的机会并不多。从毛泽东和周恩来这对挚友的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情深似海的革命友谊,也能看到两个处于不同人生轨迹上的年轻人,在一条并不顺利的逐梦之旅上,各自如何弯道超车。
少年时期的他们,虽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青年,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周恩来因为有出国的履历,晋升速度要远远超过毛泽东。
他们两人的起点,一个是中央,一个是地方。
周恩来政治生涯正式始于黄埔军校,后来渐渐成为中央苏区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图 | 周恩来青年时期的照片
毛泽东则恰恰相反,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一定程度上也是始于黄埔军校,后来脱离黄埔军校之后,核心的发展路线是在地方。
图 |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所以,我们在看毛泽东的事迹之后会发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其实有两条清晰的线,一条是一群有志青年在中央苏区的遥控指挥,另一条是另一群有志青年在全国各地的前线奋战。
人生大幕,似乎在开启的那一瞬间,就清晰刻画了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
而这两条线或平行,或相交,总需要彼此在努力。
他们两人真正开始相互融入,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时,周恩来曾经对错误指挥反围剿作战的博古有一番对话: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说明中国革命的源泉在农村,必须走农民战争道路。
这以后,我就在考虑,我们党必须找一个熟悉农村革命的人当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要取得胜利,必须找一个比我们这些人更有军事才能的人当统帅。
我虽然长期做军事工作,军队干部也拥护我,但我有自知之明。
你虽然有才华,但不懂军事,很难领兵打仗。行伍出身的人不会服你。
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不合适做领袖,当统帅。
毛泽东很擅长农民运动,深知在中国干革命,离开了农民将一事无成,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石。他经过井冈山斗争,总结出打游击战、运动战的经验,很适合驾驭目前的战争。他喜欢历史,善赋诗词,文笔豪放,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帅才。
我对他是到中央苏区后,才了解到他打仗很有一手,每仗全胜,很是佩服。”
这段话里面的那句“我对他是到中央苏区后,才了解到他打仗很有一手,每仗全胜,很是佩服”也恰好表明了,遵义会议以前,长期在地方发展革命的毛泽东,并不被在中共苏区工作的周恩来所了解。
遵义会议后,我军历史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也从这一刻起正式融入中共苏区,脱离了在地方干革命的征途。
图 | 长征途中的周恩来和毛泽东
我们无数人都牢牢铭记的遵义会议,其实是新中国尚未成立时,两位革命战友生命轨迹、逐梦之旅的高度融合。
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也真正懂得那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鏖战陕北、抗日战争、解放全国,十余年的时间里,两人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1949年,9月30日。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天,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毛泽东等人决定修筑一座纪念碑。
纪念碑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它的名字和中国众多的建筑、众多的单位一样,被冠以“人民”二字。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 | 人民英雄纪念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金箔大字。而在它的背后,则由毛泽东、周恩来这两位革命战友,携手合作,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三行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突然生病毛泽东的革命征途,虽然偶尔生病,但大多数情况下,身体素质较好。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生活环境较好,加上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毛泽东长期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调节,身体愈发硬朗。
但时间来到八十年代,因为事务繁多,他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状态中,通宵达旦工作又成了家常便饭,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也毫无办法。
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毛泽东还经常游泳健身,除了偶尔的小毛病,比起同龄人而言,身体可以说非常棒。
也正因如此,已经步入晚年生活的他,仍旧保持了以往的工作节奏。
他仍旧习惯占用晚上的大量时间工作。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头脑足够的清楚。
时间一长,毛泽东的身体突然就垮了,几乎没有任何征兆。
1972年1月11日,下午。
这一年,毛泽东已经78岁。
在办公室工作的毛泽东突然外出,他的身上只穿了一件薄大衣,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办公室。身边的警卫也没有及时提醒,就快步上前扶着毛泽东乘坐汽车,前往钓鱼台12楼。
在钓鱼台12楼,毛泽东和不少人谈了话。
一直等待他的警卫员虽然不知道谈了什么,但是知道深夜时候,他才和毛泽东返回了住处。
第二天,下午。
毛泽东同样外出,又是谈话至深夜。
1月13日。
毛泽东突然高烧不止,直接休克。
所有人记忆中健壮的毛泽东,竟然真的倒下了。身边人工作人员、警卫人员、医护人员对突然发生的这一切十分惊愕,因为在他们大多人的记忆中,毛泽东很少有这种状态,他的身体也一直被调养的不错。
对于这起突发事件,身边工作人员马上进行抢救,并且将相关情况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急忙前来看望那一天,经常照顾毛泽东的护士长来到毛泽东身边,率先给毛泽东诊脉。
她颤抖的张大嘴说道:
“没有脉了,摸不到了!!!”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一样震惊了周围的人。随即而来的心血管专家胡旭东不紧不慢的来到毛泽东住处,慢慢扶起毛泽东,在他的背部有节奏的进行敲打。
胡旭东医生一边敲打毛泽东的背部,一边伏在耳边呼喊:
“毛主席、毛主席...”
警卫员长江此刻也接到电话,周恩来已经从西花厅赶来,马上就到达。长江赶忙走出屋里,迎接周恩来。
他在传记中写道:
“我赶忙出去在门口迎接,当我打开车门请他下车时,只见他脸色煞白,没有一点血色,双手微微颤抖,腿脚也不听使唤了,许久下不了车”。
从院外到毛泽东的住所,并没有多远的距离。可那一天的距离,对于同样年迈的周恩来来说,跨越了山海、超过了极限。
警卫长江看到周恩来这样子,又想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毛泽东,心里面一阵酸楚。他强忍着泪水,走到周恩来的车旁,将周总理小心翼翼地搀扶下车。
不过,让大家诧异的是,周恩来刚刚被搀扶进毛泽东的住所,毛泽东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被抢救过来。
他的第一眼,便是双鬓早已斑白,眉头紧蹙的周恩来。
气息还尚弱的毛泽东急忙询问大家:
“这是怎么了?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警卫长江回忆当时的场景,周恩来当时可能是因为毛泽东突然生病受到了惊吓,身体和刚进门的时候一样虚弱。他看到抢救过来的毛泽东,自己的身体也愈加虚弱。但还是挣扎着弯下了腰,用双手扶着床边,似乎在和毛泽东说些什么,毛泽东听后也是默默点头。
临走之时,周恩来还是一再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务必照顾好毛主席的身体。
大家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几个月后,毛泽东再度突然休克。
周恩来听到后,再次乘坐赶赴毛泽东的住处。警卫员长江在接待周恩来的时候,看到周恩来几乎和上次一模一样的场景,脸色甚至比上次更加的苍白。
他看到周恩来想下车,却有气无力的无法下手,赶紧跑到周恩来的身边告诉他:
“总理,主席已经缓过来了。从那次休哥之后,有了个医疗组,对主席的休克进行了专门研究,各方面都有了准备,抢救很快就能奏效,请不要急。”
周恩来听完长江这句话之后,原本笔直的身体一下躺在了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整理衣领。又慢慢地下车,前往住所看望毛泽东。
两人发生了一幕温馨的对话:
毛泽东:“你看,又叫你紧张了。”
周恩来:“这里有事,我应该来嘛,很担心你的健康。”
如今,在这个喧嚣时代里,在这个灯红酒绿、高楼林立的时代里,多数人已很少能够感知到一座城市的温暖。所有的温暖,不过是占据一隅之地的小家庭所折射出来的情感温暖。隐匿在一座城市中的人心温暖,我想大多数人已经无从感知。
在上个世纪的离乱时代里,东方有战乱,西方亦有战乱。而真正在世界上成为国家典范的国之友谊,唯有我国的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
他们是国之双柱,民之双喜,情谊之范。
人们常说,人生快意之事,不过几两白酒,三五好友,一生足矣。那些曾经岁月里的故事,或遗憾、或感动、或悲情。但这些早晚会成为每一个人酒足饭饱之后最好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