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致命、最难发现、扩散最快,让胰腺癌成了令人生畏的“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其发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2%,约 90% 起源于胰腺的腺管上皮,发病部位以胰头为最多,其次为胰体局部和胰尾。
为什么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绝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80岁之间,老年患者发病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然而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胰腺癌在临床治疗中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而未经任何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6个月,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的直接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已知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非遗传性因素:
吸烟;
肥胖,体质量指数(BMI)≥30者胰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饮食结构不合理,饱和脂肪酸和/或肉类摄入过多者;
糖尿病,尤其是新发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反复炎症刺激胰腺细胞癌变;
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杀虫剂、燃料、石油等。
存在非遗传性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重在预防。
遗传性因素:研究发现,10%~2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史,因此有直系亲属患胰腺癌史者,要提高警惕。
要降低癌症风险,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因此,我们要针对胰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积极预防:
戒烟、戒酒;
低脂肪、低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做到营养均衡;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预防糖尿病,提高免疫力;
远离污染环境;
保持心情愉悦;
高危人群可定期筛查。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年龄超过40岁者;
有胰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
患有慢性胰腺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
早期发现和诊断是胰腺癌治疗的关键,早期患者手术治疗后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那应该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呢?
目前常用筛查方法包括常规影像、CT、肿瘤标志物等,尚有一定不足:如影像学检查有辐射危害且假阳性率高可能导致过度医疗;肿瘤标志物筛查灵敏度低,可能会导致漏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期。
因此,发现一种有效的标记物来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表观遗传学通过对基因的调控和修饰重塑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作用。吉卡生物针对肿瘤早筛,推出了DNA甲基化检测的重点项目,实现有效的肿瘤早期筛查,降低癌症的治疗成本。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种常见形式,其改变往往发生在体细胞癌变之前,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甲基化可以对肿瘤的筛查和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分期分型、预后判断及治疗监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甲基化检测具有早期、无创、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国内外已有多篇权威的指南、共识推荐将肿瘤基因甲基化检测应用于癌症的防治。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应对癌症高发的唯一出路: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