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为汽油涨价而焦虑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又迎来了令他们烦恼的问题——电车充电时要收取占位费、服务费等。
充电桩行业发展初期,部分地区实施了免费充电,以吸引新晋车主们选购新能源汽车。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一飞冲天”的销量,充电桩的数量增长明显跟不上充电需求,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32.9万台;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2万台。
而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472万辆。新能源汽车数量与充电桩的数量明显不匹配。充电桩紧张、长时间占位的问题由此愈加严重,部分地区的充电桩出现必须先充值再充电的情况,客服“口若悬河”,退余额难上加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逐渐变成了“充电坑”。
按照充电桩运营商的口吻来说,部分车主在充满电后长期占用充电位,致使其他车主无法使用,影响了充电桩的周转率。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车主及时离开,充电桩运营商决定收取占位费,以调控停车时间。
这话初听似乎并无不妥之处,然而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这笔占位费的金额不算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之处。
央视记者致电深入采访某车企充电桩客服后发现,客服强调该政策非为营利,是为维护车主权益,称“与充电桩投入不成正比。超额占用费规定已实施很久,很多车主了解。首次产生费用会发邮件且无论多少系统自动免除,第二次则不免。”
那收取占位费也就罢了,可竟然还有服务费?服务了什么呢?这让新能源汽车车主们摸不着头脑。客服继续解释称,收取服务费主要是为了维持充电站的正常运营,站点建设以及维护充电设备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那这笔钱该不该由消费者来承担呢?
笔者分析,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固然较高,但这是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应当预见的投入。作为商业化运营的一部分,这些投入是运营商的基础成本,而非消费者义务。额外服务费的设置,实际上将企业的运营成本过多地转嫁给了消费者。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来收回成本,而不是直接向车主收取额外费用。
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充电桩费用的监管,确保收费标准透明合理,避免出现利用服务费变相提高车主用车成本的情况。
加强车网互动——是否能成为其解决之道?
为了降低公共充电桩的成本压力,车网互动(V2G,即Vehicle-to-Grid)或可以提供一种创新的改善途径。
车网互动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标志,更是智慧能源管理的新探索。在车网互动的模式下,电动汽车是用电的终端,更是小型的储能单元,它可以在电网负载较低时充电,而在用电高峰时将电力反馈至电网。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在缓解了电网的供电压力的同时,让车主在用电时段获得经济收益。让充电不再仅仅是“支出项”,而成为“收益项”。
不过,要实现车网互动,仍需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尤其是电价、补贴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往近了看,车网互动可以在电力现货、绿电交易以及储能容量租赁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车网互动,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往远了想,这极有可能为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同时,让车主在能源交易等过程中有所收获。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